2025開年以來,海內外各類機器人產品“井噴”狀態已現端倪,在具體的應用/產業化方面,制造業被認為是機器人普遍、率先落地的場景。IDC預測,到2028年,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機器人和自動化流程的智能集成度將增加30%。高景氣趨勢下,北交所“智慧礦山第一股”科達自控(BJ:831832)有望長期受益。
科達自控專注礦山智能化超三十年,期間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成果顯著。
針對安全生產的“采、掘、運、提、排、通、洗選”等各關鍵環節的無人值守,通過自主研發,開發出礦山運維大模型、綜合管控平臺大模型和多款機器人產品,幫助礦山實現“減人、增安、提效”。
公司自主研發的特種機器人以創新的技術解決方案推動了煤礦作業安全和智能化轉型升級,上榜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公布的《礦山領域機器人典型應用場景名單》。目前該款機器人產品已在煤礦和非煤礦山領域投入使用。
2024年,公司參與的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項目“復雜地質條件煤礦輔助運輸機器人”通過綜合績效評價。該項目以實現煤礦安全高效生產煤礦輔助運輸連續化、標準化、智能化、少人化為目標,攻克了煤礦井下輔助運輸系統高精度導航定位、深部地下受限空間內防爆運輸設備無人駕駛、全礦井人員及物資智能調度等關鍵技術,研發出煤礦輔助運輸機器人系統,有效提升了煤炭開發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長期自主研發,為公司積累了知識產權優勢。資料顯示,截至2月26日,科達自控(含子公司)共獲得知識產權452個,其中專利172個(發明專利59個,國際發明1個),軟件著作權268個。所獲專利中,與機器人相關的專利有61項,包括發明專利34項、實用新型27項;另有軟件著作權11項。
公司董事長付國軍曾表示,下一步科達自控將進一步深化與Deepseek等AI領航者的技術對接,基于海量行業數據進行Deepseek模型優化,為行業提供從設備狀態監測到生產系統的全流程智慧化解決方案,實現多領域的協同共進。
從市場空間來看,智慧礦山可謂是待挖掘的“寶藏”。
在我國多元化能源結構中,煤炭資源仍將在較長時期內發揮國民經濟的“壓艙石”作用。2020年以來,國家密集出臺政策,加速推進礦山智能化發展。至今我國礦山智能化建設整體仍處于初級階段,市場需求潛力巨大。
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煤礦智能化市場滲透率約為4.74%,預計2028年可達30%-40%。《2024智能礦山與無人駕駛行業藍皮書》則預計,到2030年,中國智能煤礦市場空間將超過1.4萬億元。
科達自控堅持長期深耕,且擁有“中國煤炭50強”大中型規模客戶。先發優勢、技術優勢、客戶優勢、品牌優勢等多種優勢加持下,科達自控或已站上了萬億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