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夫山泉的瓶裝水,不能躺在“功勞簿”上
文:向善財經
前段時間,中國首富的寶座換人了。
據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4胡潤百富榜”,張一鳴以3500億元第一次成為中國首富。
被擠下去的,正是曾長期霸榜的鐘睒睒,排名第二。
不過,由于兩者的財富差距僅在一百億元左右,所以很快,福布斯實時富豪榜和彭博億萬富翁指數就顯示,鐘睒睒以503/507億美元的財富值,重新回歸了“中國首富”的寶座。
這一來一回的波動,主要是因為鐘睒睒手握的農夫山泉和萬泰生物,今年以來都表現出了不同程度的業績放緩和股價承壓。
特別是被稱為“液體印鈔機”的農夫山泉,今年上半年營收增速僅為8.36%,較去年同期的23.28%相差甚遠。對應的市值,也從年初至今下滑了超20%……
或許是受此影響,有媒體傳出:二季度,農夫山泉創始人鐘睒睒在公司內部要求整個包裝水部門立下“軍令狀”,如果不能通過紅瓶天然水和新上市的綠瓶純凈水搶回市場份額,整個包裝水部門都要下課。
雖然上述消息真假,尚未得到進一步證實,但隨著怡寶的成功上市,娃哈哈宗馥莉坐穩集團位置,農夫山泉和鐘睒睒在瓶裝水市場也確實感受到了一些壓力……
市場份額下滑,農夫山泉不能躺在“功勞簿”上?
為什么說現在鐘睒睒該“急”了?
在2022年時,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表明:中國包裝飲用水市場份額中,農夫山泉占比達到了26.4%,排名第一。但是據華潤飲料在招股書中援引的灼識咨詢數據,到了2023年,第一名(農夫山泉)的國內市場份額卻下滑至了23.6%,華潤包裝飲用水(怡寶)為18.4%。
如果說這背后可能有市場進一步挖掘帶來的、品牌占比稀釋的原因,那么今年上半年,農夫山泉“包裝飲用水產品”實現營收85.31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了18.3%,則是直接證明:
現在農夫山泉包裝水的市場增速確實慢了下來。
原因是啥呢?望遠了看,無非是更多新品牌的涌現和老品牌們競爭加劇;往近了說就是農夫山泉在半年報中提到的,此前那場針對本公司和創始人的輿論攻擊和惡意詆毀,對品牌及銷售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那么既然知道了病根,農夫山泉又能否把市場份額重新要回來呢?
這個要看農夫山泉的破局招數。
目前,外界能觀察到的有兩招:一是面對消費者的價格戰。
對于輿論方面,農夫山泉和鐘睒睒本人針對此前市場上的各種謠言,其實都已經多次出面澄清過了,品牌該做的努力也基本都做到了。但可惜就是,人們的偏見是一座大山,農夫山泉想要徹底逆轉品牌風評,可能還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愚公移山”。
所以現在,農夫山泉轉頭玩起了產品即正義、錢包即正義,通俗點講就是降價,打價格戰。
讓無數嘴上說著“抵制”農夫山泉的消費者,在實際中卻直呼“真香”!
從電商平臺來看,現在“農夫山泉官方旗艦店”里550ml*12瓶綠瓶純凈水的券后價為6.62元,折合每瓶0.55元,較最初定價的2元/瓶直接“膝蓋斬”;同規格的紅瓶天然水24瓶售價為27.62元,折合每瓶1.15元。
這個價格,誰看了不說一句“真香”?也難怪此前有網友表示:已經在屯瓶裝水了……
很明顯,從大部分消費者的視角看,農夫山泉此舉確實非常有吸引力。但問題是,像這樣“打五折”力度的價格戰,農夫山泉還能堅持多久?
要知道,在消費選擇上,綠瓶純凈水和紅瓶天然水是屬于競品的關系。所以農夫山泉綠瓶純凈水降價越狠,紅瓶天然水也必須得跟著大打價格戰。
如果紅瓶不跟戰,那么農夫山泉便宜的純凈水賣得越好,貴點的天然水業績就會越差,兩者最后的銷量能不能補上價格缺口帶來的營收規模,恐怕就成了新問題。
至于像現在這樣紅瓶天然水跟著打價格戰,那么農夫山泉對應的“包裝水業務”,乃至整體毛利率、凈利率又將受到一定的影響。比如上半年,農夫山泉的綜合毛利率為58.78%,較去年同期的60.16%就有所下滑。
所以很尷尬的是,現在農夫山泉短期內打價格戰是沒問題的,但長期就容易出現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兩敗俱傷”情況。同時,如果農夫山泉的價格戰是階段性戰略,那么這自然也就很難壓垮娃哈哈,以及剛剛才上市募集了超50億港元的華潤怡寶們。
或許正因如此,現在消費市場才有了怡寶、娃哈哈們跟著“首富”對打價格戰的一幕……
二是面向渠道經銷商的加碼激勵。
這一招,在快消品行業較為常見。比如此前農夫山泉為了狙擊元氣森林,就曾針對經銷商開啟了"天降財神"活動。
依照規定:店家只要把農夫山泉氣泡水放在元氣森林冰柜里,每放一瓶,就送一瓶售價3元的長白雪礦泉水,最多送48瓶;如果在其他競品的冰柜放農夫山泉氣泡水,就送一瓶單價2元的農夫山泉……
背后的邏輯是,有時候不是消費者想買什么就能買什么,還要看選擇的商超門店有沒有,擺放位置顯眼不顯眼。特別是類似于瓶裝水的即時性消費,如果門店沒有喜歡的娃哈哈,但你又急著解渴,那么不喜歡的農夫山泉是不是也就能接受了呢?
巧合的是,前段時間,市場就傳出了一條有關農夫山泉“送娃回家”的動員令。對應的激勵方案還顯示,經銷商若將核心競品(娃哈哈)產品堆箱替換為農夫山泉產品陳列,可獲得50元獎勵等等。
不過對此,農夫山泉客服卻表示暫不知情此事,針對網傳內容會進行記錄反饋等等。
那么拋開這些真假難辨的傳聞不談,我們僅客觀分析來看,農夫山泉能不能通過渠道經銷商壓過娃哈哈們呢?
答案還是很難。
畢竟,針對終端門店的獎勵活動只是一時的,核心還是要看品牌對渠道的讓利情況。
在這方面,農夫山泉做的確實不錯。此前網上流傳了農夫山泉一瓶水的利潤結構:一瓶2元的550毫升天然水,出廠價約為0.7元,也就是經銷商約以7毛錢的價格買進,再轉售到門店,中間產生了約1.3元的毛利,這部分毛利全部歸于銷售門店渠道。
但與此同時,怡寶、娃哈哈們的表現也不算差。比如怡寶,靠著自建+代工帶來的超高工廠密度,最大化壓縮運輸成本,據國盛證券數據,一瓶售價2元的555ml怡寶,渠道利潤空間甚至能高達1.42元。
所以很明顯,如果農夫山泉想要靠一時的激勵,去撬動渠道經銷商們更長久的想象力,這對其整個包裝水部門來說,絕對是個無比艱巨的任務……
“護城河”被質疑,農夫山泉到底有沒有想象力?
不可否認的是,即便現在包裝水業務承壓,但從投資的角度看,農夫山泉依舊是個不錯的公司。
畢竟,消費品公司的價值邏輯永遠都是:產品力<渠道力<品牌力。就算現在怡寶能在市場上緊貼農夫山泉,甚至給出更高的渠道利潤空間,但靠渠道殺出的怡寶同時也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費用,這就決定了其在盈利能力上,很難超越靠品牌勝出的農夫山泉。
最直接的體現就是毛利率,天眼查APP顯示:過去三年華潤飲料的毛利率分別為43.84%、41.66%和44.66%,均低于同期農夫山泉的59.46%、57.45%和59.55%。
除此之外,農夫山泉還有一個更加亮眼的飲料業務,今年上半年其“茶飲料產品”營收84.3億元,同比增長59.5%;果汁飲料產品營收21.14億元,同比增長25.4%,第二增長曲線已然成型。
所以就資本市場而言,“農夫山泉是不是一個好公司”從來都不難回答。現在投資者們真正擔憂的,其實是農夫山泉的“賣水”生意還有沒有那么好做?投資價值還會不會增長?
這是因為,從此次包裝水業務承壓來看,農夫山泉過去積累的品牌競爭優勢似乎也沒有那么明顯。至少在當前的輿論風評下,農夫山泉依舊是存在被打敗的可能的。
再來看產品層面,天然水在補充微量元素上確實要更勝純凈水一籌,但這一點優勢卻沒有在產品價格上拉開差距。此前怡寶純凈水和農夫山泉紅瓶天然水的零售定價,都是2元。
同時,為了打開市場,農夫山泉于天然水基礎上推出的綠瓶純凈水也轉向了大打價格戰。這一操作本身,就再次證明了農夫山泉的“護城河”或許沒有想象中的那般堅不可摧。
雖然樂觀點看,這有點像另一位洗化行業的王者——寶潔,品牌護城河好像也沒有多寬闊,但其他人就是難以在市場上擊敗它。可如果悲觀地講,哪怕現在農夫山泉是包裝水市場中的王者,但其終究留下了不少能夠被后來者瓦解“統治”的薄弱點,對應的價值增長想象力自然也要有所打折了……
除了對包裝飲用水板塊的擔憂外,現在要說投資者們最大的“槽點”,就要數農夫山泉的持股結構了。
畢竟,實控人鐘睒睒的持股比例實在是太過集中了,直接+間接持股比例超80%。
那這就會產生一個核心的信任問題。由于大股東和無數散戶投資者們的利益不一致,一旦估值過高,大股東光靠減持就可以獲得巨大的利益。所以就可能會出現聯合操控、人為制造高ROE的資產泡沫問題。
但偏偏尷尬的是,一方面誰都沒有辦法保證大股東不會減持;
另一方面鐘睒睒持股在短期內又不可能大幅減少。而且就像有雪球大V說的那樣,如果他真要減持,還不一定有人和機構能接得住。
如此一來,這也就成了除業務外,長期壓在農夫山泉估值上面的一座堰塞湖……
免責聲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內容和已公開的資料信息,展開評論,但作者不保證該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及時性。另: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與否須自行甄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