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市節奏的加快,能使優質企業及時獲得資金支持,同時也增強了市場的活力和吸引力,符合資本市場發展的需要。
IPO上市節奏明顯加快。
從去年三季度末開始,包括注冊、拿批文、上市的企業IPO進程提速明顯。以勝業電氣為例,去年10月25日,勝業電氣提交證監會注冊,11月1日就拿到了證監會審核批文,11月29日在主板成功上市,從提交注冊到上市僅用35天。
業內人士稱,上市節奏的加快,能使優質企業及時獲得資金支持,同時也增強了市場的活力和吸引力,符合資本市場發展的需要。
北交所上市用時最短
根據同花順數據,從去年四季度至今,提交注冊到完成上市的企業共26家,平均使用天數為80天,平均批文間隔天數為16天。
數據來源iFinD
其中,勝業電氣、科隆新材、林泰新材、方正閥門、星圖測控上市使用時間相對較短,分別為35天、37天、40天、41天、41天,且均在北交所上市。
數據來源iFinD
從數據來看,相比于主板與創業板,北交所上市用時最短,主要因素一是排隊企業數量,二是交易所及證監會審核政策,三是IPO企業本身的規范程度。
從上述5家企業來看,他們都有較為穩定的盈利增長態勢。林泰新材凈利潤自有數據可查以來年年遞增,2022年開啟大增模式,2023年近乎翻倍;方正閥門2022年至2024上半年,公司凈利潤分別為4301萬元、6059萬元、3690萬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89.07%、40.88%、43.39%。
此外,在當前資本市場大力支持新質生產力的背景下,這幾家公司都高度契合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方向。如林泰新材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無錫市專精特新企業,在汽車自動變速器摩擦片領域通過自主研發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星圖測控是中國航天測控與仿真領域的領先企業,掌握高精度衛星軌道預測算法等核心技術,并融合AI、大數據提升智能化水平。
主板平均上市用時96天
根據同花順數據,從去年四季度至今,在主板提交注冊到完成上市的企業共6家,平均上市使用天數為96天。
數據來源iFinD
其中,富嶺股份用時最短為80天。富嶺股份是一家主要從事塑料餐飲具及生物降解材料餐飲具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該公司招股意向書中披露的募集資金需求為6.61億元,本次發行價5.30元/股對應融資規模為7.81億元,高于前述募集資金需求金額。
據了解,2025年IPO超募的上市公司還有久日新材。
國貨航與新亞電纜上市用時均為81天。
國貨航本次IPO發行價格為2.3元/股,發行市盈率為25.56倍;超額配售選擇權行使前,公司募集資金總額約為30.39億元;超額配售選擇權全額行使后,公司募集資金總額約為34.95億元,是今年募資規模最大的IPO項目。
新亞電纜的主要產品為電力電纜、電氣裝備用電線電纜及架空導線等,產品廣泛應用于電力、軌道交通、建筑工程、新能源、智能制造裝備等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統計數據當中,主板上市用時還是最少的,其次才是北交所。
行業集中于電子、汽車、電力設備
根據同花順數據,從去年四季度至今,在創業板提交注冊到完成上市的企業共11家,平均上市使用天數為91天。
數據來源iFinD
用時最短的為黃山谷捷,用時67天,也是深交所2025年上市第一股;用時最久的是毓恬冠佳,成為上海市青浦區第37家上市企業。
在完成上市的23家企業當中,汽車、電子、電力設備3個行業相對集中,且有64%的企業在創業板。包括鈞崴電子、黃山谷捷、毓恬冠佳、漢朔科技、弘景光電、常友科技、浙江華遠、矽電股份、首航新能。
數據來源iF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