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綠色電力與智能電表的協同發展,既依賴政策強制力推動,也需技術創新支撐。通過精準計量、多能集成和碳核算能力,智能電表正成為綠色能源轉型的核心工具,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2025年3月31日,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就《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實施細則(試行)》(以下簡稱“《實施細則》”)公開征求意見,其重點對職責分工、賬戶管理、綠證核發、綠證劃轉、綠證核銷、代理管理等內容進行進一步細化,從而全面規范綠證核發的全流程、全環節。
機構預計2025-2030年,國內綠證交易規模年均增速超30%。分布式光伏與新型電力系統協同政策倒逼電網側升級,配電網投資向智能化、柔性化傾斜。預計“十五五”期間配網改造市場規模超5000億元,利好智能電表等產業鏈關鍵環節。
綠色電力來勢洶洶
如今,在“雙碳”目標的引領下,綠色發展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綠電”即綠色電力,指的是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地熱能發電、海洋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電力。相較于傳統的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發電而言,綠電有3個明顯的優勢:
環境友好:傳統化石能源發電會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而綠電在發電過程中,基本實現了低碳甚至零碳排放;
高普及性:全球絕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都擁有可以開發利用的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資源,每個地方都有機會因地制宜發展綠電;
可持續性,風能、太陽能這些可再生能源,都是大自然循環不斷提供的,只要合理開發利用,就能夠永續利用。
近年來,我國綠電與綠證市場規模呈現良好增長態勢。2024年我國綠電市場交易、綠證核發與交易規模均實現倍速增長。
綠電方面,國家持續出臺政策鼓勵綠電消費,并提出對高耗能行業強制綠電消費比例的要求,極大促進了綠電交易規模的顯著提升。
綠證方面,綠證核發量與交易量均大幅度增長。2025年2月,國家能源局核發綠證2.56億個,同比增長5.44倍,其中可交易綠證1.62億個,占比63.32%。截至2025年2月,全國累計交易綠證6.34億個,其中綠電交易綠證2.76億個。
智能電表蓬勃發展
隨著全球能源轉型加速,綠色電力與智能電表的結合正成為推動低碳經濟的關鍵技術路徑。
政策層面,根據《關于促進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綠證強制消費要求逐步提高綠色電力消費比例,到2030年重點行業需達到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平均水平。
智能電表通過內置算法實時核算用戶用電的碳排放量,結合電網能源結構(如化石能源與可再生能源比例),為碳稅、碳交易等政策提供數據支持。
技術層面,智能電表通過秒級/分鐘級數據采集,結合4G、LoRa等通信技術傳輸能耗數據,能夠實現電力使用的透明化管理,為綠色能源規劃提供基礎。
此外,基于歷史數據和外部環境(如天氣、季節),智能電表還可預測未來能耗趨勢,輔助用戶優化用能行為,降低峰谷差,減少能源浪費。
應用層面,從農業生產到家庭用電,智能電表通過精準計量、多能協同和循環利用,成為綠色電力落地的關鍵節點。以華為家庭綠電系統為例,通過將智能電表與光伏組件、儲能設備深度整合,能夠實時追蹤屋頂太陽能發電量,結合家庭用電需求自動切換儲能供電或余電上網模式,達到節能減排的目標。
根據第三方咨詢機構分析,目前,頭部智能電表公司正越來越關注通信網絡基礎設施的擴展,并更加注重降低生產成本以及提高生產效率。與此同時,智能電表制造領域的技術不斷進步,例如云計算和分析以及物聯網(IoT),這為市場的主要參與者創造了極大的增長機會。預測到2032年,智能電表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471億美元,2024-2032年的復合年增長率預計為6.9%。
行業龍頭前景可期
萬勝智能主要業務涵蓋智慧計量、智慧物聯、智慧配網、智慧能源四大板塊。公司圍繞數字電網發展,深挖智慧計量領域,致力于為國內外電力等行業客戶提供專業化的智慧計量產品及智慧配網產品。
經過在智能用電計量儀表領域的長期積累,公司目前擁有相關核心技術,涵蓋傳感、通訊、信息處理等領域,智能用電計量儀表及用電信息采集設備類產品系列齊全、技術先進,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已成為國內電能儀表計量領域的領先企業之一。
萬勝智能主要通過招投標模式向國家電網、南方電網、蒙電集團等國有大型電網公司銷售智能電能表和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產品。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累計在手訂單79,023.16萬元。公司于2024年7月收到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招標代理機構南方電網物資有限公司發來的中標通知書,確定公司為南方電網公司2024年計量產品第一批框架招標項目中標單位,中標金額為24,739.92萬元。
公司自成立以來,高度重視技術研發投入,積累和創新了一系列智能電表、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等產品的核心技術。曾多次參與國家、行業及團體標準的制定,在行業中具有領先的技術優勢,公司“配網動環智能輔助數據采集終端”獲得浙江省首臺套項目,“流程工業在線碳排測算和低碳智能控制研究”獲得浙江省重大科技項目——“領雁”項目。
公司實驗室于2020年通過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認可,獲得CNAS資質。2024年,公司取得了CMMI5級認證,意味著軟件研發實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在堅持自主研發的同時,公司憑借出色的技術研發實力,與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開展產學研合作,建有院士專家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先后被評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省級企業研究院”、“省級企業技術中心”。
2024年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研發投入3,209.95萬元,同比去年同期增加25.89%。截至報告期末,公司累計獲得專利158項,其中發明專利59項,累計獲得軟件著作權132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