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鄭勇康
編輯:張佳茗
福建德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福建德爾”)的上市申請早在2023年6月即獲受理。2024年12月,福建德爾更新了招股書,將募集資金由30億元降低至19.45億元,募投項目由7個減少至3個。今年2月,福建德爾及中介機構就首輪問詢作出回復。
福建德爾主要從事氟化工基礎材料、新能源鋰電材料、特種氣體和半導體濕電子化學品等多系列含氟新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民商財經》在研究中發現,福建德爾本次募投的一項目產品尚處于起步階段,其毛利率整體呈下降趨勢,同時,福建德爾還存在兩版招股書信息披露不一致的情況。
一募投項目產品毛利率下滑
年產36萬噸半導體級電子材料項目(下稱“年產36萬噸項目”)的二期工程是福建德爾本次IPO的募投項目之一,其實施主體為子公司福建天甫電子材料有限公司(下稱“福建天甫”)。
該項目的一期工程已于2022年下半年部分投產。二期工程將在一期已建成的公輔工程、儲運工程等設施基礎上,建設電子級硫酸、電子級鹽酸、電子級硝酸等產品生產及檢測裝置,并新增儲運裝備配置,以完善公司濕電子化學品的產業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期(2021年至2024年1-6月),福建德爾的濕電子化學品毛利率一路下滑并呈現負值。
據招股書,福建德爾濕電子化學品在報告期各期的銷售額分別為3,101.83萬元、5,907.50萬元、12,085.88萬元、7,218.93萬元,毛利率呈下降態勢且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的平均值,分別為16.76%、8.44%、-19.26%、-20.09%。
2024年1-9月,濕電子化學品的毛利率為-22.99%(7-9月數據為未經審計數據),同比上升0.18個百分點。
福建德爾在首輪問詢回復中稱,在客戶端方面,公司受限于客戶驗證導入周期較長,其濕電子化學品產品尚未實現完全規模化量產,多數高階產品以較低的價格銷售;在成本端方面,因濕電子化學品產品是重資產投資屬性,固定成本較高,產能未能充分釋放。
后期,隨著產量的提升,半導體客戶的逐步導入,相關單位固定制造費用的分攤減少,濕電子化學品業務毛利率較低的問題將得到有效解決。
但不可忽視的是,福建德爾的濕電子化學品業務是偏向于“材料導向型”的業務。
首輪問詢回復顯示,福建德爾與同行業可比公司的成本結構均以直接材料為主。其中,2021年至2023年同行業可比公司披露的歸屬濕電子化學品板塊的料工費的平均值占比中,直接材料的占比接近70%。
福建德爾濕電子化學品業務尚在起步階段,經營規模和相關業務收入遠小于可比公司,且公司目前對供應商尚未形成充分的議價能力。因此,福建德爾的濕電子化學品業務或許仍有較長的路要走。
福建德爾本次IPO為年產36萬噸項目的二期工程擬投入募集資金6.00億元(總投資9.09億元),另外,就整個項目取得了銀行的貸款授信額度。
上杭縣融媒體中心公眾號曾于2022年7月發布了文章《再加速!上杭這個省市重點項目進入設備調試階段!》,文章中指出,年產36萬噸項目的總投資額為12.6億元。
公眾號閩西金融于今年1月3日發文稱,為支持年產36萬噸項目設備的更新和改造,興業銀行龍巖分行給予了福建天甫高達7億元的授信額度。
子公司再曝安全事故
在福建天甫年產36萬噸項目如火如荼開展的同時,福建德爾另一子公司發生了致一人死亡的安全生產事故。
據當地的政府官網公示,福建德爾的子公司福建省龍氟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稱“龍氟新材”)在去年發生了一起安全事故。
據政府官網報道,2024年11月3日,上杭縣蛟洋新材料產業園龍氟新材在開展工藝清洗等計劃性檢修任務時發生氫氟酸噴濺,造成1人死亡、2人受傷,事故直接原因為操作工未按要求佩戴防護用品,違規操作致氫氟酸噴濺。
(截圖來自龍巖市人民政府官網)
這并非龍氟新材近年來的第一起安全事故。早在2020年,龍氟新材就曾因一起坍塌事故造成2人死亡,龍氟新材及其法定代表人黃天梁還因此被處罰。
2022年6月,龍巖市應急管理局發布了《關于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及氟化工企業檢查情況的通報》,其中指出,龍氟新材存在的隱患問題清單共計17條,包括“無水氫氟酸裝卸區高處作業無防護措施”、“有水酸桶裝倉庫有毒氣體檢測報警儀設置不合理”等。
龍氟新材因安全事故造成人員傷亡被處罰,又在被通報存在安全隱患的兩年后再次發生安全事故,可見其內控管理、安全工作仍需加強。
在建項目信披存在疑點
研究申報材料發現,福建德爾的信披工作也存在疑點。
2021年3月,福建德爾收購福建省龍德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稱“龍德新能源”)51%的股權,收購后對其達到100%控股,并將其納入合并范圍。
龍德新能源成立于2017年6月,是13,000噸/年新能源材料項目的建設主體。《民商財經》從該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了解到,項目的建設用地購自于福建德爾。
2020年4月,龍德新能源向福建德爾購買了南廠區地塊的土地使用權(原為土地租賃)。
而2020年度,招股書披露的福建德爾與龍德新能源之間的關聯交易包括關聯擔保、拆借資金、關聯租賃,但并未披露雙方關于轉讓土地使用權的信息。
此外,13,000噸/年新能源材料項目從2021年開始投入建設,截至2024年6月30日,該項目的在建工程期末余額為28,353.22萬元。
而兩版招股書對于該項目在2022年度的在建工程金額方面也存在數據矛盾。
第一版招股書(2023年6月披露)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13,000噸/年新能源材料項目在建工程的期末余額為7,302.42萬元,而更新后的招股書(2024年12月披露)卻顯示為6,848.09萬元,兩版招股書披露的該數據前后相差454.33萬元,不知是何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