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腳手架起家搖身變成AI算力黑馬,海南華鐵的轉型堪稱教科書級的“借勢”典范。展望未來,公司能否持續兌現訂單、化解資金壓力,將決定這場逆襲是傳奇還是泡沫。
算力新時代,海南華鐵成功“上岸”。
誰能料到,短短7個月的時間,昔日的設備租賃巨頭就華麗轉身成了“算力新貴”,股價更是一飛沖天,以4.05的低點一路飆漲至13.29元/股的高點,區間漲幅高達228.15%。
在這場資本盛宴中,參與行情的投資者已經賺得盆滿缽滿。
易主海南國資,華麗轉型
公開資料顯示,海南華鐵前身是華鐵應急,由自然人胡錫茂、胡丹鋒共同出資于2008年成立,2015年登陸A股市場,在上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無租賃,不華鐵”。自成立以來,租賃的基因就深刻融入公司長期發展戰略中,如今已經形成高空作業平臺租賃服務和建筑支護設備租賃服務兩大板塊業務布局。
據2024年半年報披露,公司線下網點布局達到330個;累計服務客戶接近21萬;各類工程機械管理規模超15.13萬臺,較上年末新增超3萬臺,增長幅度達24.92%,其中,叉車保有量已超500臺。
從財務表現看,雖然公司近年來的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均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但困于“借錢-買設備-收租金”的循環詛咒,導致賬上貨幣資金捉襟見肘,資產負債率高企。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海南華鐵貨幣資金為3.14億元;有息負債總額超120億元,資產負債率為71.42%。
為實現快速擴張,海南華鐵原控股股東胡丹鋒及其一致行動人決定轉讓股份,引入海南國資——海南海控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控產投”)。
2024年7月,相關過戶登記手續辦理完畢。本次股份轉讓完成后,海控產投直接持有上市公司275,134,136股股份,占公司股份總數的13.96%,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公司控股股東變更為海控產投,實際控制人變更為海南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此后,公司名稱也由“浙江華鐵應急設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浙江海控南科華鐵數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海南控股承載著海南最大的公共服務領域的代管代建,作為海南省重大戰略投資平臺,體系內有機場及臨空產業、區域綜合開發、商貿服務三大核心產業群。
根據雙方達成的共識,海南控股將在滿足國資委監管要求的前提下,對公司進行充分授權,最大限度賦予公司市場化制度,延續公司民營機制下的靈活性。
據此前披露,在融資方面,海南控股將力爭為公司協調授信金額50億元以上,幫助公司進一步降低財務成本。在輕資產方面,海南控股將利用國企背景優勢推動華鐵應急擴大“輕資產”模式布局,推動達成100億元以上的輕資產合作規模,助力公司業務發展。
自此,海南華鐵開始了在A股的開掛人生,也打開了投資者的想象空間:算力。
躋身算力新貴,手握60億大單
海南作為我國唯一的熱帶海島省份和唯一的自貿港,依托自貿港的數據安全有序流動政策優勢和商業航天等領域的豐富數據,正在大力推動AI智算訓練中心的建設,為海南AI智算建設的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2025年3月12日,海南華鐵公眾號發布消息稱,公司與智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宇科技”)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向智宇科技交付首批DeepSeek大模型一體機。而智宇科技正是海南華鐵實控人海南控股旗下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
在此次合作中,雙方將依托海南省政策、區位等獨特優勢,共同拓展以海南省為中心的政務等領域DeepSeek大模型一體機推廣,推動DeepSeek大模型一體機在政務、醫療、制造、城市等各領域的落地應用;全力擴展智算、組網設備運維及區域智算中心運營等合作,共同推進海南省智算產業鏈的發展。
此前一周的3月5日,海南華鐵公告,全資子公司海南華鐵大黃蜂建筑機械設備與杭州X公司簽訂了《算力服務協議》,約定華鐵大黃蜂為X公司提供算力服務,算力服務期5年,預計合同總金額為36.9億元(含稅)。
消息一出,瞬間點燃市場對海南華鐵的熱情不少市場投資者猜測交易對方“X公司”為阿里巴巴。公司股價于3月5日、3月6日、3月7日連續三個交易日內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超過20%。
3月8日,海南華鐵發布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進行風險提示:公司已簽訂的算力服務合同期限較長,履行過程中存在的三大風險:
一是采購風險:除公司已交付的部分算力設備外,其他相關設備尚未采購,后續將根據客戶計劃逐步交付,相關產品可能受市場環境、行業政策等影響導致采購難度加大,存在供應商無法持續穩定供貨的風險;
二是資金支出風險:公司簽訂的算力服務合同對應資本支出較大,存在資金籌集不足的風險;
三是合同履約風險:公司簽訂的算力服務合同履行期限較長,收入將分期確認,存在因自身經營變化導致合同履約情況發生變化的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2月24日,海南華鐵曾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披露,截至11月,公司海南區域子公司已完成超6億元的智算設備資產交付,累計簽約算力服務金額24.75億元。照此測算,目前公司累計算力訂單已突破6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