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快遞行業“后遺癥”已經成為快遞行業發展的痛點,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如今迎來政策專項指導。
3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國務院關于修改〈快遞暫行條例〉的決定(草案)》,一場針對快遞包裝綠色革命的號角再次吹響。
會議指出,要堅持系統治理、協同治理,夯實快遞企業主體責任,對上游生產企業、商家和下游消費者加強引導規范,推進全鏈條治理;要完善快遞包裝綠色轉型的綜合性支持政策,有效降低包裝、回收、清洗、調撥等運營成本,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營造綠色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
在政策引領下,作為可循環包裝行業頭部企業的喜悅智行或成為最大受益者。
2000萬噸垃圾成快遞行業之痛
2024年,我國人均快遞使用量首次超過100件,平均每秒產生5400多件快件,最高日業務量超7.29億件,月均業務量逾130億件;2024全年,我國快遞業務量達到1745億件,快遞業務收入1.4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13%,快遞業務量連續11年穩居世界第一。
快件數量不斷增加,物流體系建設也隨之日益完善,根據公開發布的信息,2023年國內郵政行業企業共設立各類營業網點46.8萬處,其中快遞企業營業網點達到23.4萬處。在“快遞進村”工程的不斷推進下,農村地區的快遞網點數量也在快速增長。根據數據,2024年全國已建成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達34.6萬個。
可以說,快遞行業如同血管脈絡,業務蔓延至鄉縣與村落,難以想象北上廣深等大城市有著怎樣的快遞業務密集度。這一繁榮景象的背后,也隱藏著嚴峻的環保挑戰。
根據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琪在第三屆“2024中關村論壇系列活動—美麗經濟與可持續發展論壇”上所透露,2023年我國快遞包裝廢棄物總量已近2000萬噸。
2024年雖暫無此數據,但根據全年整體的快遞業務量或可推斷,相比2023年2000萬噸的快遞垃圾總量,2024年只多不少。這些包裝垃圾主要包括快遞運單、編織袋、塑料袋、封套、瓦楞紙箱、膠帶、緩沖氣泡袋、氣泡膜、發泡塑料等。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快遞包裝垃圾的增長速度也非常驚人。目前,城市生活垃圾產出量以每年8%到9%的速度增長,在北上廣等特大城市,快遞包裝垃圾增量已占到生活垃圾增量的93%?。
快遞垃圾增速與增量背后,是行業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已經成為快遞行業的痛點。
為快遞行業“后遺癥”提供解決方案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此次《快遞暫行條例》的專項修改,與喜悅智行深耕的可循環包裝領域高度契合。
覽富財經從公開資料查詢發現,早在2021年上市之前,喜悅智行已經在快遞行業可循環包裝方面有所涉獵。
上市后,在互動平臺答投資者問時,喜悅智行曾表示,公司研發、生產的可循環包裝器具包括了用于快遞物流或果蔬生鮮運輸等行業的相關包裝產品。并進一步稱,快遞包裝更注重循環利用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公司正積極關注和布局寄遞行業的循環包裝業務,參與行業標準的制定建立。
此舉,進一步證明了在可循環包裝應用于快遞行業的這個新領域,喜悅智行已領先于同行,跑在了行業前列。
據公開報道,喜悅智行推出的蜂窩折疊箱可根據大小分為7個規格,單次使用成本低,性價比遠超傳統紙箱。該包裝板選用環保材料,并通過優化產品結構設計和材料選擇,在保證產品強度和耐用性的前提下,實現輕量化,從而減少包裝材料的使用量,降低資源消耗和廢棄物產生。
根據機構測算,喜悅智行提供的產品,材質堅固耐用,平均可循環使用次數達30次。假設每年有2000萬件包裹使用該產品,按每次使用替代0.2千克一次性包裝材料計算,一年下來,僅這部分包裹就能減少一次性包裝材料使用量4000噸。
根據郵政局數據,2024年,快遞包裝市場空間為1.4萬億,且還在不斷攀升,紙箱消耗量巨大。在此背景下,喜悅智行搶占先機,疊加此次快遞行業政策改革,或能成為公司繼新能源汽車可循環包裝主要收入后,又一個增厚業績的業務爆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