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明白它必須跑得比獅子快,不然它會被獅子吃掉;每天早晨獅子醒來,獅子也明白它必須賽過跑得最慢的羚羊,不然它會活活餓死。不論你是獅子還是羚羊,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天旭日東升,你就得開始奔跑!”
這段話掛在沃爾瑪前任CEO大衛·格拉斯辦公室里。沃爾瑪能長期排名世界500強首位,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擁有強大的自驅力。不管是面對行業困境還是機遇,它都能適應變化不斷調整自我,實現持續發展。
聚焦到國內的科技企業,有的企業被動地被逆勢沖倒在地,有的則主動進行戰略性調整,通過“深蹲、蓄力、起跳”的動作完成價值躍遷,最終在長期主義的牽引下實現高質量發展。從中建信息發布的2024財報來看,它屬于后者。
這家成立20年的企業,正在面臨著一個巨大的時代機遇:數字化轉型。抓住機遇需要深厚的技術積累與生態協同能力,而中建信息正以“三步走戰略”完成這場“深蹲起跳”。
“深蹲蓄力”把握新機遇
數字經濟并非抽象概念,而是蘊含萬億級市場空間的時代機遇。
根據《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年)》,2023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3.9萬億元,占GDP比重42.8%,對GDP增長貢獻率達66.45%。國務院發布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指出,2025年數字經濟邁向全面擴展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
在《數字經濟2024年工作要點》中,國家明確提出適度超前布局數字基礎設施,深入推進信息通信網絡建設。ICT就是信息通信技術,是數字經濟的核心基礎設施,如同工業時代的電力網絡。IDC預測,2028年中國ICT市場規模接近7517.6億美元,五年復合增長率(CAGR)為6.5%。
以中建信息深耕的建材行業為例,《建材行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指南》要求到2026年建材行業生產制造智能化、經營管理數字化水平明顯提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70%以上,關鍵業務環節全面數字化比例達到55%以上,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75%。要實現這一目標,離不開工業互聯網平臺、AI質檢系統、智能運維工具等ICT技術的全棧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信息技術領域的國產化替代也在成為時代機遇。在《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的指導下,我國信息技術產業國產替代形成“2+8+N”體系,其中“2”指黨政領域,已經起到良好示范。“8”代表金融、電信、電力、石油、交通、航空航天、教育和醫療這八大行業,對信息技術產品國產化替代的需求也較為迫切。
機會只屬于有準備者,要抓住這些機遇非一日之功。比如工業互聯網平臺需要5年以上的數據積累,AI模型的訓練依賴百萬級樣本,這些都不是短期能實現的,需要長期的大量投入,后期則能帶來巨大的潛力。
對于科技企業而言,“先投入后收獲”是必經之路,也是一門必修課。
從中建信息2024財報可以看到,公司實現營收約206.25億元,同比增長7.06%;實現歸母凈利潤約1.56億元。結合當下中建信息業務布局,不難看出,其正在通過推進生態服務業務轉型,持續加強數智化業務投入,為未來的起跳而蓄力。
一個典型的印證就是,財報顯示中建信息研發費用增長24.74%,擁有77項專利,多項自研產品成熟落地,為未來業務的提質增效和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要知道,科技企業的技術能力一旦落后,可能永遠失去“起跳”的機會。
“蓄力起跳”的正確姿勢
深蹲之后,起跳的姿勢決定高度。中建信息的策略是“做優做精生態服務業務”和“做大做強數智化服務業務”,通過雙輪驅動挖掘更多增量。
1、“做優做精”生態服務
在生態服務業務方面,中建信息一直專注于企業級ICT細分市場。IDC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企業級ICT市場規模約為2487.8億美元,預計將以每年9%的復合增長率增長,到2028年接近3600億美元,增長勢頭尤為顯著。
企業級ICT市場不同于消費級市場,呈現三大特征:
首先是需求碎片化。不同行業場景差異大,比如金融業需要數據安全、制造業需要智能產線,因此需要定制化解決方案。
其次就是技術集成度要求高。客戶需要端到端的“云網智”整合能力,而非單一產品。
另外就是服務門檻高。涉及硬件部署、軟件開發、運維服務全鏈條,需要長期的行業積累。
因此,“做優做精”是中建信息應對企業級ICT市場特性的必然選擇。那么,應該如何“做優做精”呢?目前來看,中建信息的做法是鏈接眾多廠商資源做廣生態,為客戶精準匹配方案。
財報顯示,目前中建信息合作過的渠道伙伴已超過萬家,積累了大量的渠道資源和優質生態合作伙伴,提升了生態平臺價值和渠道資源優勢等核心競爭力。部分人認識中建信息,源于它作為華為核心合作伙伴的身份——連續16年在華為中國區企業業務總經銷商市場份額排名第一,持續占據ICT增值分銷細分領域的龍頭地位。
另外,中建信息也在加速多元化布局。中建信息已經與超聚變、華鯤振宇、浪潮商用機器、微軟、IBM等國內外的主要廠商開展合作,能夠為渠道客戶提供更全更優的產品和服務。值得一提的是,中建信息還在抓住自主可控的機遇,為合作的主流國產廠商賦能,比如成為綠盟科技、達夢數據庫等主流國產廠商的核心合作伙伴,基本完成對主要軟硬件產品的全面覆蓋。
管理學大師德魯克指出,企業只有一項真正的資源——人。支撐中建信息做優做精生態服務的根本,是優質的組織團隊。中建信息在企業級ICT增值分銷領域深耕近二十年,已經打造了逾千人的增值分銷業務團隊,其中銷售工程師占比超過60%,技術服務人員在全國已落地超過100個城市。
總之,企業級ICT市場正從純粹的“產品競爭”轉向復雜的“生態競爭”,需要更精細化的經營,而中建信息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2、“做大做強”數智化服務
在生態服務業務之外,中建信息的數智化服務業務正在向著規模化產品演進。其中兩大核心板塊——數智產品及服務與數智總集,成為驅動增長的“雙引擎”。
財報顯示,2024年中建信息立足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智慧企業應用等領域,打造出不少自主可控的行業數字化解決方案。憑借這些優質解決方案,其數智產品及服務收入4.55億元,貢獻毛利約1.43億元。
拿人工智能領域的數字化解決方案來說,中建信息全資子公司信云智聯與集團成員企業攜手打造企業智能安全生產管理系統,為各成員企業、區域公司及集團的安全生產管理提供數字化助力。財報顯示,報告期內中國建材集團全級次已有560家企業完成了“智能安全生產管理系統”的部署上線,提供有效預警2萬余次,實現了數字價值化提升。
數智總集業務,則主要是通過整合生態資源,為客戶“搭積木”——提供從規劃到落地的一站式服務。從財報可以發現,2024年中建信息數智總集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6億元,占整體收入12.76%。在這背后,公司先后簽約百信、安擎等國產算力廠商,逐步拓展面向行業客戶的直客直供業務,為未來發展打下基礎。新能源領域,智能光伏業務深化與國電投、三峽集團合作,與中電建聯合推進低碳智慧園區方案,覆蓋集團內外企業。FastCube超融合產品拓展中芯國際等重點客戶,推動自主可控適配能力建設,積累高端制造技術儲備。
總之,可以看到中建信息在抓住數字機遇,通過戰略轉型、業務創新、技術研發和品牌建設,全面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和行業價值,實現“深蹲后的起跳”。
長期主義的“精神底色”
在一個又一個的“深蹲起跳”中,企業能夠不斷朝著長期主義邁進。
長期主義,如今已經是個老生常談的詞。人人都想長期主義,但“想”和“做”是兩回事。要真正實現長期發展,最關鍵的是要有不怕挫折、銳意進取的精神。
今年是中建信息成立20周年,翻開其發展史,會發現它是在一個又一個的“深蹲起跳”中不斷前行。
中建信息成立于2005年,最初的業務聚焦ICT產品分銷。2009年,是中建信息探索增值分銷模式的關鍵時間點,也時值華為回歸企業業務,同樣的目標和方向讓雙方一拍即合。當年4月,中建信息拿下華為UC產品線總代資質。
在企業發展因子中,營銷等淺層次的是“快變量”,能夠發揮短期成效,但也會呈現不穩定和低門檻的特征。深層次則是“慢變量”,比如創新的技術等等,它們需要大量投入,最終會帶來長期主義的復利價值。彼時,中建信息選擇將資源投入渠道網絡和技術團隊建設,謀求長期發展,這種“慢策略”為其后續爆發埋下伏筆。
到了2017年,中建信息的營收為113.32億元,同比增長36.52%,凈利潤為1.73億元,同比增長34.24%。成為華為企業業務的總經銷商后,當時的中建信息已經持續保持中國區企業業務總經銷商市場份額第一。對于某些企業而言,可能會選擇躺在功勞簿上“享受生活”了,但中建信息選擇繼續“折騰”。
當時的中建信息敏銳觀察到,隨著云時代的到來,產業鏈中的公司擁有巨大的數字化轉型需求,這將給增值分銷商創造新的發展機會。整個2017年,中建信息的云及數字化服務業務大幅增長,全年實現收入1.89億元,同比增長263.79%。更為關鍵的是,中建信息的商業模式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即從增值分銷商向數字化綜合服務提供商轉型。
到了2023年,中建信息實現營收約192.64億元,同比增長2.93%;歸母凈利潤約2.85億元,同比大漲224.28%,展現出經營韌性和商業實力。雖然業績表現出色,但中建信息沒有止步不前,而是繼續進化,并明確了新的使命和愿景,分別是“讓企業與數智連接更便捷”和“成為數智生態服務提供者”。這意味著它將繼續發揮在生態鏈接、資源整合、平臺拓展等方面的優勢,為打造共生、共創、共享的數字生態注入新動能。
如今,中建信息再次面對巨大的時代機遇,如何行動,需靠自身的智慧和魄力。可以看到,中建信息依然保持著對生態和技術的投入,這是極為明智的,畢竟生態和技術壁壘才是戰略資產。
結語
中建信息的“深蹲起跳”,本質是一場“技術投入-生態協同-行業價值”的正向循環。管理學大師德魯克曾說:“企業是社會的器官。”當一家公司的戰略與國家脈搏、行業需求同頻時,時間將成為它最大的盟友,價值創造是必然趨勢。對于中建信息而言,20年并非終點,而是下一個“深蹲”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