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近一年漲幅超135%的領跑者,云頂新耀用一份“驚喜”的成績單,揭開了港股“AI+創新藥”新篇章。
2024年,云頂新耀營收達7.067億元,大幅增長461%,超額完成既定的7億目標。在此之外,云頂新耀還實現了年度商業化層面的首次盈利。
亮眼財報背后,是云頂新耀自主研發與授權引進的“雙輪驅動”戰略已進入全新階段。隨著商業邏輯逐步兌現,云頂新耀既創造了確定性的價值,又給中國創新藥企的全球化突圍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手握三大拳頭產品,商業化“自我造血”正循環
2024年是云頂新耀商業化爆發的一年。
云頂新耀精準卡位藍海市場,聚焦IgA腎病(中國患者400萬,此前全球無對因療法)、抗菌藥(抗耐藥需求)、自免疾病(患者基數龐大但靶點開發滯后)等賽道,三款已上市的核心產品商業化布局高效落地,成為當前業績強勁增長力。
首先,在IgA腎病方面,云頂新耀的耐賦康?是全球首個對因治療IgA腎病藥物,填補中國數百萬患者長期缺乏有效對因治療的空白。自2024年5月正式在中國大陸商業化上市以來,耐賦康?收入達3.53億元,同比激增1581%。
IgA腎病被稱為“沉默的腎殺手”,在中國有約500萬患者。面對龐大的市場需求,云頂新耀計劃在今年將銷售團隊擴至200人,快速推進800家目標醫院,保守預估年新患超4萬人。
2025年上半年,耐賦康?將獲中、美權威指南唯一對因治療推薦,疊加醫保覆蓋助力快速放量——預計2-3年醫保獨占期內可建立臨床首選地位,其50億元銷售峰值(較當前增長近15倍)彰顯市場潛力,有望重塑IgA腎病治療標準。
在耐賦康?之外,云頂新耀還有兩大王牌產品,“超級細菌”克星依嘉?與自免疾病新星伊曲莫德。
作為全球首個氟環素類抗菌藥物,依嘉?填補了多重耐藥菌治療的空白區域,已深入覆蓋300家核心醫院,并采用CSO的模式覆蓋其他非核心醫院。在獨立的一線銷售代表團隊和地區銷售經理推動下,依嘉?2024年實現收入3.52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56%,展現出強勁的市場競爭力。
此外,公司另一款潛力新藥伊曲莫德,作為自身免疫性疾病領域的同類最佳藥物,“大市場+強療效”價值屬性突出。伊曲莫德已在中國澳門和新加坡獲批上市,并通過“港澳藥械通”政策成功進入粵港澳大灣區。去年12月,伊曲莫德的新藥上市申請已在中國大陸(維適平TM)和中國香港(維長寧TM)獲正式受理,2025年內地(廣東)醫療機構覆蓋將從5家擴至10家,預計2026年上半年大陸獲批后,將成為云頂新耀又一業績增長引擎。
耐賦康?、依嘉?、伊曲莫德三大核心產品均為licence in管線,其出色的商業化表現不僅驗證了高價值“藍海”領域的市場潛力,也彰顯了云頂新耀在選品的精準戰略眼光和銷售團隊搭建能力。
從這三款產品的延續性價值,也就是后續進入市場持續放量的空間來看,其實是具備穩健的長線資產屬性,比如在患者潛在規模、用藥周期和增速方面都有亮點。這意味著云頂新耀有望在商業化方面繼續加速,交出更加亮眼的成績單。
而瞄準腎臟、抗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三大領域,云頂新耀通過引進產品積累了豐富的商業化經驗,未來有望推進自研管線進入商業化階段,在業績與股價圖上走出直線拉升的向上曲線。
厚積薄發,自主研發邁向全球生物制藥前列
稻盛和夫說,成功的企業家都是長期主義的信徒,他們用20年規劃未來。而云頂新耀的“雙輪驅動”戰略(授權引進+自主研發),就印證了這一點。
過去幾年的沉淀期,外界對云頂新耀乃至行業最大的疑問就是,中國生物醫藥公司如何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破局”?
在這份財報中,EVER001和AI+mRNA平臺等擁有全球權益的產品及平臺,讓市場看到了云頂新耀突圍全球創新藥競賽的技術實力與長遠布局。
具體來看,在最為外界熟知的優勢領域(腎臟疾病),云頂新耀正在自主研發擁有全部知識產權及全部全球權益的新一代共價可逆BTK抑制劑EVER001。當前,EVER001膠囊在治療原發性膜性腎病的1b/2a期臨床試驗中取得積極結果,未來有望成為公司繼耐賦康?之外,第二款爆款單品。
與此同時,云頂新耀還建立了一個具備全價值鏈端到端能力且經過臨床驗證的綜合性AI+mRNA平臺,并將AI技術與mRNA平臺結合,應用至新抗原預測、mRNA序列設計、LNP研發等多個核心環節。云頂新耀正通過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mRNA技術平臺,多路徑開發腫瘤及其他治療性的mRNA藥物,且擁有這些產品的全部知識產權及全部全球權益。
在腫瘤領域,個性化腫瘤治療性疫苗EVM16進展最快,已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和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啟動IIT試驗,首例患者于2025年3月4日給藥。
通用型現貨腫瘤治療性疫苗EVM14則成為云頂新耀首個在美獲得IND批準(2025年3月)的項目,EVM14是公司首款自研進入國際臨床階段的mRNA腫瘤治療性疫苗。對此,云頂新耀首席執行官羅永慶表示:“這標志著云頂新耀在mRNA技術領域實現了從基礎研究到全球化臨床轉化的關鍵突破,驗證了公司的自主研發能力、mRNA平臺的創新優勢以及其全球價值。”公司計劃在今年內遞交EVM14中國IND申請。
此外,自體生成CAR-T是云頂新耀基于mRNA平臺技術開發的又一款重要產品,有望于2025年完成首個臨床候選藥物的篩選工作。該藥物主要針對腫瘤和自免疾病治療開發,相比目前普遍局限于血液瘤適應癥的CAR-T產品,該藥物的潛在受眾群體規模更為可觀。
用于治療免疫性腎病的同類首創藥物Zetomipzomib(澤托佐米)目前在開發自免性肝炎適應癥,現處于臨床2a期。
在抗感染領域,頭孢吡肟-他尼硼巴坦瞄準全球耐藥菌感染危機。該藥計劃于2025年達成臨床前概念驗證,有望成為國內首個應對多重耐藥革蘭氏陰性菌的療法。
在耐賦康?等核心產品實現銷售放量的背景下,這些擁有全球權益的產品迅速推進研發進程,形成了完整的“商業化管線-在研管線-未來管線”的商業與創新生態。
透過管線布局看商業模式,云頂新耀是熊彼特口中顛覆性創新的典范,比如“AI+mRNA平臺”顛覆了傳統研發范式,從而快速推進新藥研發,搶占長期增長機遇。
面向2025及未來,公司立下目標: 2030年,4款商業化階段和臨床后期產品銷售峰值潛力可達100億元。這些項目涵蓋短期、中期及長期機會,標志著云頂新耀自主研發實力持續增強,核心管線2025-2030年密集落地將打開更廣闊的增長空間。
更令市場矚目的是,云頂新耀自主研發的多款藥物組合有潛力成為全球同類首創或者同類最佳。這意味著公司正在經歷從license-in(授權引進)到license-out(技術輸出)的身份轉換,在“雙輪驅動”下向著全球一流原創藥企轉型。
在財報電話會上,管理層提到,有全球權益產品如EVER001,將積極推進對外授權合作,最大化這些資產的經濟價值。
考慮到市場需求巨大,目前正在推進商業化的幾款產品,有望成為云頂新耀全球化擴張的標志性“一小步”。
展望未來,三款核心產品穩步提升商業收益,更多自主研發的產品管線陸續加入銷售產品矩陣,云頂新耀將進入業績豐收期。從市場角度看,現在是關注云頂新耀估值趨勢演變的關鍵時刻。
創新藥的“斯普特尼克時刻”,與云頂新耀的黃金時間
“金錢永不眠”的思維下,市場聚光燈很難長期打在一個動輒“研發十年”的行業上。但是當新藥商業化、臨床數據等方面出現明確信號,資本對創新藥企的熱情就會被點燃。
2024年的財報印證了云頂新耀“雙輪驅動”戰略正確性,這一年公司達成了里程碑式的成績。展望2025年,云頂新耀首席執行官羅永慶表示:“我們將繼續通過提升商業化運營體系效率與推進自研及全球權益產品差異化管線布局,實現最大化協同效應。”
這段話的背后,是云頂新耀作為“AI+創新藥”新周期的領跑者,正在創造“藍海市場爆發+創新管線推進”的雙重利好。
一方面,云頂新耀手握耐賦康?、依嘉?等多款正在放量的產品,預計2025年銷售收入將繼續保持增勢。此外,公司雖然實行了醫保定價,但隨著伊曲莫德等新藥生產線以及本地化生產逐步落地,AI+mRNA平臺潛力兌現,公司仍有望保持較高的毛利率水平,實現增收又增利。
另一方面,公司今年多個在研管線均有望成為股價催化劑。
在腎病領域,耐賦康?瞄準50億藍海持續放量,EVER001也將公布1b/2a期原發性膜性腎病試驗的一年隨訪數據;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領域,伊曲莫德繼續在大灣區提高產品可及性,預計中國香港的NDA有望獲批,并進一步在中國臺灣和韓國等地遞交NDA,穩步推進商業化;在抗感染領域,頭孢吡肟-他尼硼巴坦即將提交國內新藥上市申請。
此外,澤托佐米目前正在進行2a期臨床試驗,預計將在2025年上半年公布該臨床試驗的頂線結果。AI+mRNA平臺各個項目的全球研發持續推進。
總之,云頂新耀即將打出的“王牌”還有很多,而這些利好因素的本質,還是公司扎實的研究、商業化能力與雙輪驅動戰略的執行力。而這也是公司實現“2030年成為亞洲領先的全球綜合性生物制藥公司”愿景的底氣。
在財報中,云頂新耀首席執行官羅永慶將這些因素具象化表達了出來:“公司將在董事會的指導下,利用已建立的卓越運營的商業化平臺自我‘造血’,繼續鞏固在核心治療領域的領先地位,持續深化AI+mRNA技術平臺的創新研發。”
正所謂“善弈者通盤無妙手”,從2024年達成戰略里程碑,到2025-2030年保持戰略穩定性與持續性,最終實現愿景,云頂新耀要“日拱一卒”,全靠多年打磨的深厚基本功。
長周期視角下,各種優勢的疊加下,云頂新耀必將以全球價值為導向,加速創新價值的全球化兌現。就像DeepSeek沖破全球AI巨頭技術領先優勢一樣,云頂新耀也在用類似的邏輯開創全球生物制藥新的格局。
來源:港股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