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的AI搜索,應該百看不厭
華為帶著他的“獨立宣言”來了,打破蘋果、谷歌操作系統壟斷,開啟全新的“原生鴻蒙系統”時代。
從內核到應用框架完全自研,徹底實現從追隨者、替代者到創造者的跨越,被網友夸贊這才是百分百的“中國制造“和”國產之光”。
“是手機,又不止是手機”。
3月20日下午華為Pura盛典,吊足大家胃口的首款原生鴻蒙新機終于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業界首款闊折疊——華為Pura X。獨特16:10比例闊型屏設計,擴展了打游戲、看電影、網上沖浪的使用屏幕。一個手機,N種不同的體驗,引得現場掌聲連連。
獨木難成林,中國人要做自己的國產系統,自然離不開強大的生態伙伴。中國研發中國支持,輪到百度和華為站在了一起,一次國民級手機廠商和搜索的強強聯合。
發布會上,作為合作伙伴,百度官宣最新、最智能的搜索體驗“百看計劃”功能,已在鴻蒙首發。
百度方代表表示,從大模型誕生到現在,百度不斷在思考一個核心問題:搜索能否繼續成為最懂用戶的伙伴?
此次與鴻蒙的合作共創,讓其有了清晰的答案:基于大模型重構的百度搜索,讓搜索框成為通往智能世界的入口。該計劃也被百度內部稱之為“百看計劃”。
百看,搜索無“中間商”
百度表示,升級后的搜索功能將用戶體驗放在了首位。“百看不厭”,用戶在搜索過程中同時獲得高效實用的效果和探索的樂趣,“百看”也由此而得名。
此外,我們了解到,除了百度搜索以外,網盤也在適配鴻蒙系統。
百度方表示,鴻蒙版百度網盤,一直是鴻蒙應用商店的高需應用。在本次發布之前,雙方團隊達成了合作,鴻蒙版百度網盤針對鴻蒙全場景特性進行了深度適配。
光子星球在第一時間體驗了最新的“百看”功能。還是百度熟悉的搜索框,現在搜索有了不一樣的感受,最直觀的是搜索頁面變得清爽干凈,搜完后直接就給答案,還能先一步想你所想。
過去按下搜索鍵,會出現一大堆鏈接,想要在眾多鏈接中找到答案,無異于“大海撈針”。而現在,利用AI大模型能力首先對全網高質量內容進行梳理提煉,盡可能消除含混不清,做到用戶問什么答什么。
比如,我們在搜索框中輸入“騰沖必去的三個景點”。升級前的百度搜索根據關鍵詞匹配邏輯,會出現和搜索詞相近的標題,但還得點進去才能判斷是否是我們所需要的網頁。升級后,則沒有這種煩惱,AI會直接整合全網攻略給出答案,“熱海溫泉”“和順古鎮”和“北海濕地”。同時,它可能覺得你還想了解上面三個景點具體的信息,于是以圖文、視頻的方式來分別呈現。
在“必去的三個景點”問題上可能會存在爭議,因人而異,答案不盡相同。所以,我們繼續測試了一個實用性和及時性的例子。
在搜索框中我們輸入“免費年審營業執照”,這里給AI設了一個小陷阱,因為目前營業執照年審已經取消,改為了免費年度報告制度。結果,AI并沒有上當,在首頁特別提示“年審”已取消的事實,轉而圍繞“年報”進行解答。整體看下來很符合我們搜索的步驟,先了解是什么,再想知道具體的申報流程和所需費用。答案呈現詳略得當,重點清晰,直接觀看視頻還能進一步降低了接受信息的門檻。
搜索頁面天然具備延展性,能夠呈現更多維度的信息,這是其優勢所在。雖然圖文、視頻等信息也能在AI助手應用里以“繼續提問”或“深度搜索”來體現,但所能覆蓋的內容目前還是十分有限。
在完成重構搜索體驗和內容后,百度在重構生態上又邁進了一步。實現的核心是現下大熱的數字人智能體,可以將每個智能體視為提供服務的專家。搜索一頭連接用戶,一頭連接智能體專家,通過搜索行為完成了供給和需求匹配。
這不是憑空想象的需求,在AI之前,網上問診、律師咨詢、育兒解惑就已經是普遍的現象。如果去觀察市面上的智能體,跟搜索行為其實是割裂的。百看AI搜索的邏輯是從通用搜索、個性化專業解答到輔助決策。
我們在搜索框提問“春分這個節氣有什么意義”。答案下方出現了研究國學領域權威的數字人智能體專家。選一個頭像點進去,就能和他聊天,進一步提問各種想問的問題,比如“春分怎么養生”,“適合吃哪些時令的蔬菜”,“出現了春困怎么緩解”等等。
重構搜索,百度一盤棋
百度最近的活躍度非常高,圍繞“搜索”這條主線開展了一系列動作。
2月17日,百度搜索全量接入DeepSeek-R1滿血版。
2月24日,百度APP整合文心大模型和DeepSeek大模型能力,全量上線AI搜索入口,集成“AI搜索”“全網信息提煉”“捏一下AI總結”“數字人智能體”等功能。
時隔四年,百度APP再次更新slogan,從“百度一下 生活更好”改回“百度一下 你就知道”,重回二十年前的原點。
3月16日,百度發布文心大模型4.5,百度搜索作為應用,率先接入最新版本模型。同時,PC網頁端、移動端的百度搜索上線了“智能模式”。
就像slogan回到了最初,百度搜索的主線也要回歸到“以用戶為中心”,以提升用戶搜索體驗為己任。
要想深入理解百度的用戶視角,上線不久的“智能模式“或許是一個可以討論的案例。
據百度介紹,智能模式下包含深度思考(R1)、快速回答(V3/文心小模型)、極速回答(阿拉丁)和多模態(圖創、AI閱讀、智能體)幾種模型。
AI調用哪種模型主要取決于,問題場景的不同需求:R1對應需要深度推理思考類的需求,文心小模型對應簡單、快速搜索類的需求,阿拉丁對應著快速工具查找的需求,多模態則對應著圖片、文件、網頁理解、智能體調用的需求。
直觀和具象化的提問如下:宇樹科技王興興(極速回答);宇樹科技工作強度(快速回答);基于JD和我的個人信息,針對宇樹科技AI算法工程師崗位優化一份簡歷內容,并量化指標、突出亮點(深度推理);基于以上信息生成一份簡歷@簡歷優化大師智能體(深度推理)。
這背后源于百度洞察到了,模型能力不是越復雜越好,而是要站在用戶角度提供恰如其分的服務。R1固然強大,但卻不是萬能的,如果在一些簡單問題上也要啟動推理模式,將會對資源造成浪費。
這好比,把一頭大象裝進冰箱本來只需三步的事情,現在非要強行拆解成好幾步。百度選擇接入DeepSeek是為了提供給用戶更多的可選項,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幫用戶節省時間,提升搜索體驗。
2001年到今天,邁入第24個年頭的百度搜索正在經歷著脫胎換骨的新變革。
從原來的通用化走向個性化搜索。依托百度搜索海量的用戶畫像、行為數據和大模型的推理思考能力,通過個性化的意圖解構、AI智能總結,幫助用戶深度獲取與當前主題相關的個性化信息。
從工具化轉向內容化。主要解決用戶多次跳轉網頁,浪費時間且低效獲取信息的問題。現在百度的內容生態覆蓋了搜索溯源庫、智能體開發者生態和AIGC創作功能,可以智能總結和組合排列出各種多模態的內容,用戶所搜即所得,不用再淹沒在鏈接當中。
從信息獲取到任務完成。傳統搜索的邊界被打破,信息獲取維度提升的同時,也延伸到了用戶的輔助決策鏈路。目前,文心智能體平臺已經入駐大量的“專家”,利用AI生成技術,為用戶提供文本、圖片、視頻、直播等多種形式的創作能力和消費體驗,讓搜索不再局限于信息查找,而是向“任務完成”的角色轉換。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AI搜索?
將視線放到全球,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現實是,傳統搜索引擎的市場份額在下降,新生代的通用型助手和AI搜索玩家是最主要的威脅。
根據GS Statcounter數據,截至2024年4月,谷歌的搜索引擎市場份額已降至 86.99%,成為自2009年以來的最低點。
面對嚴峻的競爭形勢,傳統搜索求變勢在必行。市面上大講AI搜索,把更多重點放在了AI能力升級上,其實忽略搜索作為信息價值樞紐的價值。這種失衡在AI助手類應用尤為明顯,DeepSeek一夜間逆襲榜單,但并不能真正體現用戶的使用價值。
例如,一些AI搜索通過RAG和大模型能力重構了信息價值維度,直接輸出結構化的答案給用戶,讓獲取信息的單位成本下降了90%。但當其過渡追求響應速度、上下文窗口時,就容易出現幻覺。當前,大部分的AI搜索中都缺乏了信息溯源和核查機制等服務。在實際使用中,用戶還是不可避免地重新打開百度和谷歌。
接入DeepSeek也讓一部分AI搜索形成了“懶惰癥”。當為了流量和用戶,而無差別地向所有用戶開放推理功能時,會對算力和服務器資源造成負擔。有數據顯示,AI搜索的對話式交互使用戶平均會話時長從3分鐘延長至16分鐘。對于一直在探索商業化的創業公司而言,無異于雪上加霜。
在AI搜索陷入流量瓶頸的背景下,傳統搜索生態的價值更值得被重視。搜索引擎高頻的搜索次數,給AI能力優化帶來了持續性的反饋。從搜索次數和頻率來看,現在的AI搜索還差了一大截。以百度的智能模式為例,在樣本量足夠大的情況下,哪些需求屬于深度推理,哪些屬于短頻快的搜索,在后臺一目了然。用戶反饋也是模型能力優化升級的重要參考指標之一。
AI搜索仍然困在封閉的應用里。報告顯示,用戶搜索行為呈現出了跨平臺特征。在購物決策中,54.4%的用戶先用AI工具初篩商品信息,再通過社交平臺驗證評價,這種行為鏈暴露出現有AI搜索生態的割裂。接入DeepSeek的百度地圖已經開始做新的嘗試,在頁面輸入“推薦長沙最好吃的湘菜館”等問題,既能在地圖上標記地點,還能在下方呈現推薦餐廳的介紹、評價和人均參考。
自大模型誕生以來,谷歌一直試圖在技術和廣告商業收入中作出平衡,卻陷入了“石油詛咒”的困境。
此次,百度率先一步交出了傳統搜索的AI化升級方案:模型和搜索能力同步提升,同時以更加開放和靈活生態,來向用戶提供多元化的AI搜索解決方案。
AI搜索的分野也在逐漸形成,即走普惠化的大廠和卷高價值的AI創業公司。
百度上來直接宣布大模型開源和搜索功能免費,谷歌最近也把OpenAI高昂的Deep Research打了下來,這一定程度上給AI創業公司造成了壓力。在此基礎上,OpenAI們就不得不提供更能產生效益的功能服務,采取高端分層的商業化策略,賺錢金字塔尖上的20%利潤。
有了百度們的快速行動,AI搜索,在今年的仗變得更難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