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買小了,成為茜茜新房入住后最大的遺憾。
新房裝修的時候,茜茜擔心電視買大了眼睛看著累,因此把尺寸選在了65吋。結果入住后,孩子看動畫片嚷著“畫面太小”,老公看球賽吐槽“看不清球員號碼”,全家追劇時反光嚴重。
很多人跟茜茜一樣,買電視遵循“按距離選尺寸”傳統規則。他們雖然渴望大屏的沉浸感,但又被“畫質差、怕傷眼、怕不協調”的擔憂勸退。但其實,在技術的快速迭代之下,這些問題已經一一破解。
2025年AWE展會上,許多電視品牌帶來了新的產品和理念?!兑稽c財經》觀察到,海信電視以“客廳WALL時代”破局,展出包括全球首發的100和116英寸RGB-Mini LED,100英寸、136英寸和163英寸的Micro LED電視、100和120英寸探索X1系列激光電視等20余款百吋產品,其中Micro LED產品目前最大支持271英寸定制。這些產品不僅是世俱杯全球官方電視,而且定義了“墻有多大,電視買多大”的消費趨勢,顛覆了“按距離選尺寸”傳統規則。
從“不敢買大”到“按墻選尺寸”,電視品牌究竟如何重新定義“電視與墻的關系”?又該如何讓用戶告別“買小”遺憾?
他們為何擔憂大屏電視?
陳女士家采光很好,但家里的電視常常被吐槽。
有時候她會重溫《權力的游戲》等影視劇,但陽光照進客廳變得明亮之后,電視顯示效果會變差,比如龍媽噴火的暗場畫面會因反光變成“一團灰影”。她還發現電視色彩失真,比如《舌尖上的中國》里面的紅燒肉呈現“醬色一坨”。這折射出傳統大屏電視的弱點——明亮環境下,暗場畫面表現不夠出色,色彩表現不足。
海信、TCL、創維等國產電視品牌,都在致力于解決這些“顯示痛點”。在AWE展會上,可以發現海信116UX能夠感知光線強弱變化,自動調高亮度、對比度,減少光暈讓畫面更細膩、讓眼睛更舒服。另外,在色彩表現方面,海信116UX還能將油脂的琥珀色光澤、瘦肉部分的肌理分層給清晰地還原,有消費者稱“給看餓了”。
跟陳女士不一樣,張先生買100吋電視不是為了“看”,而是為了“玩”——打游戲、看球賽和跟孩子一起互動學習。最初他是抗拒100吋電視的,因為聽朋友說能耗比較大,不過為了自己的娛樂和孩子的教育,他還是入手了一臺,但是買回來的體驗卻并不好,比如畫面偶爾會有拖拽,距離近一點就會出現馬賽克一樣的畫質,藍光輻射也讓孩子的眼睛疲勞干澀。
這些問題已經被高刷技術和護眼技術解決。比如,用海信電視100E8Q Pro玩游戲畫面很流暢不拖尾,亮暗層次分明。低藍光認證低輻射,也讓消費者不必擔心眼干眼澀。值得一提的是,相比QD-OLED電視及傳統Mini LED電視,海信RGB-Mini LED電視實現節能20%以上。
如果還想往更大了看,海信136吋及163吋的Micro LED電視不光做到了極致纖薄,還能自由拼接實現“尺寸自由化”,突破傳統對大屏的想象。當然,一直以來大屏激光電視的亮度問題,也被最新海信激光電視探索X1給解決,搭載了首創的“光譜選擇屏幕”,是行業首次利用激光的光譜特性,構建微納光學架構,對激光電視發出來的光譜進行高效呈現,亮度提升了40%。
當然,AI時代,電視也可以不僅僅是“觀看設備”。如今海信電視已完成AI與電視的全面融合及深度應用,率先接入DeepSeek,并內置行業領先的18大AI智能體,根據用戶實際使用場景和意圖自動觸發匹配的智能體服務,能讓電視成為你的家庭老師、健身教練、旅游向導等,實現無障礙交流和服務。
從國產電視品牌的產品表現來看,消費者可以打消買100吋大屏電視的擔憂。那么,這些產品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技術拆解——海信電視的“視覺密碼”藏在哪?
電視行業是一個“技術驅動”型行業,每一次產品性能的大幅提升,都在于技術的巨大創新。
舉個例子,紅、綠、藍是三原色,幾乎可以混合成所有顏色。一些傳統大電視的顯示技術就像“單色手電筒”,不能直接發出三原色的光,要進行二次色轉換,色彩顯示不足。RGB三維控色可以獨立控制RGB三色光源,實現了從二維到三維的重大升級,帶來指數級的畫質提升:99%超高色純度、97% BT.2020色域、3*26bits控色精度、87%色彩體積等都實現碾壓級升級!
簡單來說,有了RGB三維控色,紅得正、藍得透、綠得準,紅色鮮艷欲滴不發灰,不再像蒙著一層灰白濾鏡;藍色不浮白無臟感,幽藍光暈都能透屏而出;綠色漸變層次更豐富,比別人多看一倍細節。不僅于此,即便是在大屏高亮的極限觀影場景下,RGB Mini LED也能節能20%。可以說超越了QD-OLED以及目前所有QD-Mini LED產品,在綜合畫質表現上開辟了一個全新的賽道。
除了RGB三維控色技術,芯片也是海信呈現優質畫質的殺手锏。
目前來看,海信是行業首家且唯一一家擁有獨立畫質芯片并迭代的電視企業。其擁有的信芯?AI畫質芯片H7就是全球首顆光色同控AI畫質芯片,能夠做到光色同控。它就像“24小時駐場修圖師”,每時每刻都在結合用戶的真實觀看環境,給運動畫面“去模糊”、給暗場“打光”等等,全面優化色彩、清晰度、對比度等等。
既然是大屏,很多人關心電視屏幕的品質。以前,國內廠商電視主要依賴進口屏幕,但如今以京東方為代表的國產屏迅速崛起,也提升了國產電視品牌的屏幕素質。
海信與京東方聯合定制的黑曜屏,就是一個典型。全面升級的黑曜屏Ultra,實現更立體的四倍黑度和178°超廣視角。形象地說,這塊屏幕就像“頂級防曬墨鏡”,憑借1.28%超低反射率實現強光下不反光,暗夜里不丟失細節。178°廣視角讓全家圍坐看電視時,每個位置都是C位。
國產品牌重新定義“電視規則”
往未來看,電視大屏化將是大勢所趨。
Omdia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電視出貨量達2.08億臺,大屏電視的競爭日漸白熱化。聚焦到國內,洛圖科技數據顯示2024年國內電視行業75吋銷量占比達23.2%,超越占比19.7%的65吋,成為新晉第一大尺寸,中國電視行業全面進入大屏時代。
在此趨勢下,一些電視品牌仍陷在卷參數的軍備競賽里,用戶卻抱怨“參數越高,體驗越玄”。事實上,與其悶頭卷參數,不如跟海信電視一樣深入到用戶實際的生活場景當中,通過技術創新解決用戶痛點,必然會取得用戶認可和發展增量。
過去,不少電視消費者先定裝修風格再選電視,現在反而要求以電視尺寸為中心設計電視墻,因為電視正在從“觀影工具”進化為“空間重塑者”。海信的“按墻選屏”理念,本質是將電視從孤立硬件轉變為空間設計元素,無疑是符合用戶需求的。
在大屏化的全球浪潮中,海信、TCL、創維等國產電視品牌正在占據上風,尤其是海信表現尤為突出。Omdia數據顯示,2024年海信系電視全年出貨量達到2914萬臺,出貨量份額占14%,排名全球第二。在98吋+、100吋+超大屏電視市場,海信分別占據30.3%、58.8%的出貨量份額,居全球第一。
全球電視產業的中心,過去一直是日韓企業。不過,以海信為代表的國產電視品牌讓外界看到,通過產品和技術創新可以實現彎道超車。未來,越來越多如同RGB三維控色一樣的“國產技術”,或將成為國際技術標桿,“中國標準輸出”或將成為風潮。
結語
未來越來越多的客廳墻面上,或許都是一塊電視大屏。
它不再是簡單的“掛在墻上的大屏幕”,而是與家居、生活深度融合的“空間樞紐”。電視品牌不僅僅是在制造更大的屏幕,而是在創造更自由的空間。
同時,電視品牌也需要實現從“參數競賽”到“體驗創新”的戰略升維,讓用戶不再為屏幕跟墻面之間的選擇而犯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