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以舊換新”成為消費者口中的高頻詞。補貼政策撬動消費“大市場”,不僅給電商行業乃至整個零售業裝上了助推器,更是加速了消費認知的重構。
3月11日,二手消費電子產品交易和服務平臺萬物新生(愛回收)發布2024財年業績報告。財報顯示,萬物新生年收入同比增長25.9%達到163.3億元;non-GAAP經營利潤為4.1億元,同比增長62.8%。
萬物新生營收創新高,并首次實現GAAP經營利潤轉正。其業績拐點揭示了一種現象級消費趨勢的形成:二手電商平臺業績增長的背后,是無數年輕人對手中閑置物品處理和再消費的需求正在釋放,從而形成了一種新的消費現象。
對于零售業來說,這一趨勢的意義在于,除了卷“低價”,還有另一種釋放消費需求的邏輯應該被看見。
年輕人追捧,巨頭加注,循環經濟風漸起
近年來,隨著消費者預期變化,節約意識增強,二手商品交易平臺漸成蓬勃之勢。
從各平臺公開數據看,2024年,3000萬“95后”用戶涌入閑魚;萬物新生二手商品交易總數超過3530萬件;轉轉二手潮奢吸引“縣城貴婦”,女性用戶同比增長70%。
種種跡象表明,年輕人正在追求一種全新的消費方式。根據QuestMobile數據,25-35歲人群成為閑置交易市場的主力軍,Z世代則是二手電商的潛力股。
閑置市場活躍用戶畫像
作為業內唯一一家上市公司,萬物新生這份年報的數字可以讓市場更直觀地感受二手交易市場的“水溫”變化:
其一,隨著消費者購買需求釋放,“從C端用戶回收,向C端用戶銷售”的二手零售增長顯著。全年B2C自營嚴選銷售全年GMV達55億元,同比增長90%。整體來看,萬物新生1P(自營)產品銷售收入為148.4億元,同比增長27.3%。
其二,消費者出手閑置改善生活的消費心智逐漸形成。以愛回收為代表的二手電商加碼線下門店,讓3C、奢侈品、黃金、名酒、鞋服等多種商品的閑置回收方式被消費者獲知。截至2024年末,萬物新生共有673間愛回收門店開通了多品類回收服務,多品類回收交易額同比增長近3倍。
其三,中小商家參與二手零售交易的活躍度也不斷提升,萬物新生平臺服務收入隨交易規模的增加而同步增長。全年3P(平臺)服務收入達14.8億元,同比增長13.5%。
萬物新生的業務增長,是循環電商市場擴圍擴容的縮影。近年來,該市場滲透率和用戶規模持續增長,其商業價值已不能同日而語。正因如此,2023年,蘋果迅速成為萬物新生的重要合作伙伴;去年,合作已久的京東與萬物新生進一步深化關系。2024年,蘋果官方以舊換新業務收入達到10.5億元。
電商平臺和消費電子巨頭們積極開展二手業務合作,也反映了它們對未來消費趨勢的判斷:二手商品和閑置商品交易正在成為擴大消費的新動力。
二手電商的認知重塑:不是“消費降級”,而是需求釋放
如今,隨著以舊換新激發消費潛能,中國消費品行業正在經歷一場巨大的認知重塑,新市場共識形成。二手回收生意并非消費降級的結果,而是促進消費大循環的關鍵一環。
自我國推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以來,消費電子、家電、汽車、廚衛銷售提振顯著,相關產品實現超1.3萬億元的銷售額。
隨著以舊換新政策加力擴圍,一個消費的增量市場正在形成。大力推進以舊換新的二手電商平臺,率先感受到了這股暖意。
去年第四季度,隨著消費者換機情緒提升,愛回收在其服務的京東回收換新場景中,以舊換新回收額占比超過一半?;诖?,萬物新生該季度收入增速(25.2%)大幅超過二手手機3C行業增速以及國內消費大盤增速。
超越大盤的增速也反映出,二手電商平臺在以舊換新中起到了彌補供需缺口的作用,讓更多好物能夠以更優的性價比在市場中流通,從而讓各類需求在經濟循環中充分釋放。
一方面,平臺通過加強銷售能力建設,帶動了二手商品交易。去年,萬物新生自營的B2C嚴選銷售實現了GMV 同比增長90%,其背后是愛回收嚴選門店、新媒體平臺等零售渠道基于供應鏈能力提升B2C的選貨效率,讓可選貨源翻倍。
另一方面,平臺擴張銷售渠道,使二手商品的流通更順暢。線下門店是觸達消費者的重要渠道,截至2024年底,萬物新生線下門店覆蓋了全國283座城市,門店總數達1861家。二手電商近年來紛紛加碼線下渠道建設,全國性門店布局激活了下沉市場消費。
在一手電商平臺還在卷“低價”的時候,二手電商已經發力以舊換新,從而激活了存量市場消費需求,創造了另一種零售消費突圍方式。
2025年,國家加力支持“兩新”政策、各地方通過超長期國債支持政策,以舊換新正在成為越來越主流的購買方式,釋放出多層次的消費需求。
在二手3C領域,國補激發了年輕人的換機情緒,今年1-2月,萬物新生旗下愛回收手機品類回收額同比增長100%。此外,“縣城貴婦”們也紛紛加入二手經濟,在二手奢侈品市場掀起了消費熱潮。根據轉轉平臺數據,2025年春節期間,五線小城的二奢訂單量大幅增長。
這說明消費者對數碼產品、服飾鞋包奢侈品等高價位商品仍然需求旺盛,只不過消費方式更加理智,即可以買好的商品,但不能買貴了。
二手回收行業的崛起,也揭示了年輕人的生活智慧:從“出手閑置回血”到“購買二手優品”,新一代消費者們用更經濟實惠的方式享受優質生活,推動了消費品存量市場形成新的商業循環。
年輕人是消費的主力軍。從長遠來看,二手電商的崛起也是國內消費市場深刻變革的重要一角。
循環經濟開啟黃金十年,供給側仍有優化空間
商業的機會永遠在變化中,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會消失。企業洞察機會,創造獨特價值的關鍵,在于對人類消費需求有沒有更廣闊的感知力。
猶記得多年前,喬布斯在接受采訪,在被問到“為什么蘋果能生產出開創性的產品,而像微軟那么大的公司卻不能”時,喬布斯只回答了一個詞:“Taste。”
察覺、領略、體驗,市場最前線的現象告訴我們,消費者的需求在重構。二手回收行業火熱,本質是消費者在追求更高生活品質的同時,更加注重高性價比與綠色環保。所以,循環經濟順勢而起。
也正因此,二手回收行業可持續增長的方向,也藏在當下的消費痛點里。
首先,“兩新”政策催生了一個很好的生意,二手回收量大增,可如何承接大量增加的二手手機以及后續的質檢和流轉是對行業玩家的考驗。
消費是個供需匹配的游戲。在供給端,隨著交易需求增長,二手交易平臺必須加碼交付力建設,獲取一手貨源,解決供給問題。對此,萬物新生提出了一個3年實現3倍能力提升目標的“551工程”,即3年時間,5000家門店,5000名上門回收工程師以及10萬臺社區回收機。這也是規模護城河的構建。
與此同時,“信任消費”生態的構建也刻不容緩。
小B端店家、信息不透明、非標準化等特性讓傳統二手市場魚龍混雜,導致用戶在回收過程中信任感缺失。
近年來,閑魚、萬物新生、轉轉等頭部二手電商平臺都在從線上觸達線下,縮短交易鏈條,增強用戶信任度。
比如,萬物新生采用了“線上估價+線下交付”相結合的回收模式,以專業化的估價、質檢、維修、售后等系列增值服務增強買賣雙方信任。其中隱含著技術實力、服務能力的考驗。為此,萬物新生2024年進一步完善了合規翻新流程。
此外,萬物新生通過新媒體團隊建設,加強了品牌建設,向更多潛在的消費者傳遞服務認知。從2024年起,萬物新生在抖音、快手、小紅書等新媒體平臺基于門店開展內容營銷,探索加強品牌心智建設。
從交付力、服務標準到品牌,頭部二手交易平臺進一步完善行業標準,展示出與傳統線下回收門店差異化的經營邏輯。對于整個產業而言,頭部平臺推動標準化建設,也將倒逼行業加速規范化發展。
可以預見,隨著供給的豐富和消費信任的形成,二手回收這門生意可以越做越好。
結語
作為一家上市公司,萬物新生財報里持續增長的營收和GAAP凈利潤等數據,向市場傳遞了二手回收行業積極的發展信號。
在“以舊換新”“循環經濟”已成消費大勢的背景下,未來二手回收行業的增長前景值得期待。
從商業價值看,隨著以AI為代表的新一代技術發展,現有業務優化空間仍然存在。在財報電話會議里,萬物新生也提到,今年將進一步在更多部門、更多業務環節部署AI應用,重點圍繞智能客服、智能質檢、智能定價來發展 “AI+循環經濟”。
未來,二手交易平臺不僅要積極布局以舊換新,同時也要打好科技賦能產業發展的“卡位戰”。
另外,從用戶價值和社會價值兩重維度看,二手回收生意本質是經營一種更可持續的生活方式,更好滿足消費者和社會發展需求,并以此獲得長期激勵。
今年兩會代表們聚焦“循環經濟”,綠色低碳轉型發展顯現出巨大機遇。二手回收行業通過延長消費品使用壽命,既滿足了消費者對高性價比產品的需求,又創造了資源節約、低碳生活的長期價值。
綜合用戶需求、社會價值與頭部平臺的業績表現,我們對二手回收行業未來增長保持樂觀。隨著以舊換新重構消費的底層邏輯,二手交易平臺用戶量、日活數未嘗不能追趕頭部一手電商,更廣闊的天地正在向這個行業招手。
來源:美股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