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一年,榮耀再次在MWC(世界移動通信大會)舞臺上大放異彩——于MWC2025上,一次性斬獲超50項媒體大獎。
其中,榮耀Watch 5 Ultra榮膺TechRadar評選的“MWC2025最佳智能手表”;榮耀耳機Earbuds Open被譽為“最佳耳機”;而榮耀平板 V9則被Tom’s Guide給予了“足以比肩iPad”的高度評價......
這些獎項,是榮耀在MWC2025上的眾多閃耀時刻之一,但背后更具分量的,是榮耀CEO李健首次公開亮相,并宣布了震動行業的“榮耀阿爾法戰略”——榮耀將從智能手機制造商,轉型成為全球領先的AI終端生態公司。
而這,迅速引發了全球媒體的廣泛關注和深度剖析,彭博社更是直言,榮耀這一戰略的發布,彰顯了其在全球人工智能競爭中力爭上游的決心。
顯然,榮耀阿爾法戰略不僅僅是商業模式的顛覆,更是榮耀全球戰略升維的關鍵一步——從國內手機廠商到全球AI終端生態的構建者,榮耀已不再局限于單一產品或市場,而是將目光望向了更為宏大的疆土。
開放生態的“范式革命”
全球科技史,亦是一部“封閉與開放”的博弈史。
從IBM的垂直壟斷到蘋果的“圍墻花園”,封閉生態向來是巨頭們鞏固自身權力的核心手段——通過控制硬件、軟件、服務的全鏈條,將用戶與開發者鎖定在其帝國疆域內。
但正如秉持著開放姿態的DeepSeek顛覆OpenAI的AI霸權,榮耀阿爾法戰略的“開放”宣言,亦試圖重構這一規則,推動生態繁榮。
以“開放”對抗“封閉”,并非易事,正如《時代周刊》的點評——榮耀CEO李健不乏雄心壯志,也不是那種選擇輕松道路的人。他的愿景是邀請行業共同創造一個以人為本、開放、協作的AI未來。
榮耀的“開放”絕非復讀機般的喊口號,而是從技術生態、合作鏈路等維度,將開放生態的帷幕徐徐拉開。
從生態互聯方面來看,榮耀推出了首個全生態文件共享技術,重構設備互聯的游戲規則——無論是單臺設備間的文件傳輸,還是跨iOS與Android等多操作系統設備間的文件傳輸,其均能實現高速傳輸體驗,有如互聯網早期的TCP/IP協議那般,對封閉生態降維打擊。
技術破壁的下一維度在于開放生態,相較于過往盤踞產業鏈上下游的單打獨斗,合作共贏才是當下的主旋律所在。
目前,榮耀已與高通、微軟、谷歌、字節、阿里、DeepSeek等AI廠商深度鏈接,通過“端側智能體+云端大模型”的架構,更大程度地深入AI場域。
值得一提的是,榮耀阿爾法戰略發布會上,一棵象征生態協作的“智慧之樹”被李健與來自谷歌云、高通、法國電信、沃達豐等公司的代表一同點亮。
而“智慧之樹”本身,正是對開放生態的隱喻——每一根枝條代表一個合作伙伴,每一片葉子象征一項用戶需求,而榮耀作為主干,根系深扎于國內土壤,枝葉卻向著全球天空伸展。
在李健看來,這個世界原本就不應該只有一顆蘋果——每一顆從生態樹上落下的果實,都可以成為種子,生根發芽,孕育出一片廣袤森林。顯然,在榮耀的戰略視野里,AI產品、應用不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一個有機共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雨林生態”。
這種開放并非純粹的“利他主義”,根據梅特卡夫定律,生態參與者的數量與生態價值呈指數級正相關。
而“雨林生態”,本質上是一種多樣化且富有協同效應的成長機制——在生態里,每一個物種(合作伙伴、技術、市場需求等)都能找到獨特的生態位,享受共生共贏的環境。而物種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亦非障礙,反而成為相互促進、共同繁榮的基礎。
基于此,全球知名分析機構CCS Insights 首席分析師Ben Wood指出,憑借"阿爾法戰略”,榮耀正構建起一個跨終端開放生態,進一步推動終端設備智能化躍遷,展現超越同類中國廠商的戰略布局。
毅然而然走向“人跡罕至”路途的榮耀,正在詮釋何為開放生態的“范式革命”。
技術的星辰大海與腳踏實地
無論是古時的沙場征戰,還是商界的風云變幻,戰略的真正價值從來不是空口白話,而是落地見效。如果不能兌現,那它不過是紙上談兵。
榮耀阿爾法戰略無疑具備遠見,但倘若沒有執行力,其大概率只能成為空中樓閣。
因此,榮耀祭出了“三步走”框架:首先,在AI智能體時代,榮耀將通過智能手機打破技術邊界,重新定義AI終端的游戲規則;接著,在物理AI時代,榮耀將突破行業界限,攜手伙伴共建全新的AI生態;最后,在AGI時代,榮耀將釋放人類潛能,推動文明的進化。
這本質上是對開放生態的漸進式重構,而面對此番“星辰大海”,榮耀選擇了腳踏實地,從技術本身出發。而這,亦是榮耀賦予阿爾法戰略的另一重象征意義。
一方面,作為希臘字母的首字母,“Alpha”代表榮耀對卓越技術的不懈追求。
本屆MWC上,榮耀便帶來了諸多令人驚嘆的黑科技,比如基于GUI的個人移動AI智能體——用戶只需一句話,AI智能體便能跨平臺調用第三方服務,輕松完成餐廳預訂。
正如Tom's Guide所指出,榮耀阿爾法戰略是對AI智能體未來前景的一次重磅押注,其將以AI徹底革新人機交互方式。這種“無感交互”將智能終端從冷冰冰的工具轉變為“有血有肉”的智能伴侶。
同時,榮耀亦發布了影像技術品牌AiMAGE——作為業界首個端云協同的AI影像方案,AiMAGE在設備端支持13億參數運算,圖像清晰度提升50%;而云端則借助124億參數的運算能力,大幅增強長焦畫質,推動移動影像邁向下一階段。
顯然,諸多前沿技術的突破與推動下,榮耀正在改寫“AI終端”的定義邊界。
但“Alpha”的象征意義遠不止于此。其小寫字母“α”筆畫連接處的形態,與漢字“人”完美重疊,這亦揭示了榮耀AI哲學的另一重本質,即對人本主義AI的實踐。
在AI技術狂飆突進的今天,技術所帶來的可能性無可限量,但同時也對用戶隱私和安全構成了重大挑戰。以AI換臉技術為例,Deepfake(深度偽造)技術讓普通人只需5分鐘就能生成以假亂真的換臉視頻,從制造假新聞到視頻詐騙,其破壞力已遠超娛樂范疇。
榮耀深知,開放不等于放任,技術進步必須服務于人類本身。因此當業界仍在糾結“是否該限制AI工具濫用”時,榮耀選擇在開放生態中構筑“安全堤壩”。
在MWC 2025上,榮耀面向全球推出AI換臉檢測系統,西班牙國王費利佩六世親自體驗后,表示這項技術對保護用戶免受深度偽造的威脅,守護網絡空間的安全,至關重要。同時,榮耀發布了新的安全白皮書,進一步強化了對用戶隱私保護的堅定立場。
正如李健在MWC上引用劉易斯·芒福德的話:“若不能深刻洞察人的本性,便無法理解技術在人類發展歷程中的作用。”榮耀的AI哲學,始終圍繞著一個核心——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與科技相結合,最大程度釋放人類潛能。
中國科技企業出海的“升階之戰”
過去二十年,中國科技出海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的巨變。
千禧年間,是中國科技出海的“草莽時代”,成箱的山寨手機與數據線,隨著集裝箱流竄到世界各地,它們沒有品牌,沒有售后,僅有價格標簽上赤裸裸的廉價優勢——用成本碾壓規則,用數量填補質量的溝壑。
進入2010年后,中國科技出海逐漸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無論是歐洲小鎮的鐘樓旁矗立的華為基站,還是壟斷全球消費級無人機市場的大疆,都昭示著中國科技企業逐漸從輸出廉價商品,轉變為輸出品牌與技術。
而2020年以來,中國科技出海進入了第三個階段——TikTok席卷全球,Temu緊逼亞馬遜,一場從“產品出海”到“模式與生態輸出”的質變開始展開。而榮耀阿爾法戰略,恰是這輪轉變的又一例證。
榮耀阿爾法戰略發布會上,李健強調,榮耀是一家真正的全球化企業,并宣布榮耀未來五年將投入超過100億美元,助力生態建設。
對此,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指出,榮耀在人工智能領域投入超100億美元,并與谷歌深度合作,展現了其進軍高端市場的決心。《回聲報》則分析認為,李健正在力圖實現一個具有挑戰性的目標——構建全球協作的AI終端生態系統。
顯然,榮耀此番押注暗含深意,通過聯合全球頂尖的科技界合作伙伴,榮耀的預期回報或將遠高于投入本身——比如高通提供芯片算力,谷歌貢獻云服務,榮耀則專注終端、應用層創新,以此撬動AI生態的杠桿。
而榮耀面向全球,朝著AI終端生態公司轉型過程中,新帥李健的角色同樣重要。
據悉,李健與歐洲有著深厚的聯系——歐洲是他生活了六年的第二故鄉,且他與歐洲科技領域的合作已有超過20年的歷史。
對于榮耀來說,李健的“全球化視野”和“生態思維”無疑有巨大的戰略價值。可以預見,在李健帶領下,榮耀阿爾法戰略極具張力與想象力。
歸根結底,榮耀這輪豪賭不僅關乎商業成敗,更是一家中國企業能否在AI文明史中刻下自己的坐標的抉擇時刻。而現階段的榮耀,無疑已經越過十字路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