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灣商業觀察》王璐
近期,江蘇中慧元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慧生物)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計劃根據18A規則申請主板上市,中信證券與招銀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
時間線來看,中慧生物為了上市已經籌劃三年。2022年3月15日,中金公司與中慧生物簽署輔導協議,擬科創板上市。
2023年6月,公司向證監會提交申請,僅僅三個月后卻主動撤回在科創板上市的申請。公司當時的說法是,考慮到港交所生物科技板塊的活躍籌資活動、把握國際市場機遇的未來戰略以及在科創板上市時間的不確定性等。
從科創板終止后約一年四個月,中慧生物正式推進港股上市進程。從港交所18A規則來看,的確相對上市周期更快,寬松度也更高,因而虧損類生物醫藥企業選擇于此也就不難理解。
值得關注的是,從科創板時的輔導保薦機構中金公司,到此次的中信證券和招銀國際,緣何會沒有中金?這恐怕也將引起投資者關注。
01
持續虧損,流動比率偏弱
天眼查顯示,中慧生物成立于2015年10月,公司是一家疫苗企業。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公司產品管線包括兩種核心產品,即四價流感病毒亞單位疫苗及在研凍乾人用狂犬病疫苗,以及其他11種在研疫苗。
招股書介紹,在研凍乾人用狂犬病疫苗IND申請已于2022年11月獲批準用于Essen(五針)方案,并于2023年4月獲批準用于Zagreb(四針)和簡易四針方案。公司已于2024年10月完成I期臨床試驗,計劃將于2025年第二季度或第三季度啟動III期臨床試驗。
對于僅一款疫苗的商業化,公司詳細表示,于2023年開始四價流感病毒亞單位疫苗(慧爾康欣)的商業化,歷經一個完整的流感季后,目前疫苗的商業化亦得到第三方營銷服務提供商網絡的支持。四價流感病毒亞單位疫苗已在30個省份完成市場準入程序,并在地方采選中被超過1100家區縣級疾控中心選用。就海外市場而言,已經在澳門完成注冊,并已在菲律賓啟動注冊程序。公司將繼續向疫苗市場規模較大且與中國流感季節錯開的司法權區(如烏拉圭)拓展業務。
顯然,對于生物醫藥類公司而言,虧損早已是常態了。2023年和2024年前九個月(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0.52億元、2.17億元,凈虧損分別為4.25億元、1.68億元,毛利率分別為52.4%、63.1%。
報告期內,公司研發開支分別為2.83億元、1.43億元,成為所有成本中最大的支出;銷售開支分別為0.55億元、1.15億元;行政開支分別為0.75億元、0.51億元。而值得關注的是,公司期內收到的政府補助分別為1092.7萬元、1580.7萬元。
同一時期,公司經營活動(所用)╱所得現金凈額分別為-3.06億元、-1.64億元,年╱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分別為4531.8萬元、1.15億元,流動比率分別為0.4倍、0.7倍。顯然,流動比率小于1表明公司短期償債能力不足。
02
行業競爭激烈,去年末淪為被執行人
有醫藥行業分析人士指出,中慧生物所處的流感及狂犬病疫苗領域,歷來競爭激烈,而公司耗資研發不斷虧損,其最終產品是否能受到市場歡迎,還存在不確定性。
招股書詳細介紹,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中國有19種已上市的流感疫苗,包括10種三價疫苗(包括8種裂解疫苗、1種亞單位疫苗及1種減毒活疫苗)及9種四價疫苗(包括8種裂解疫苗及1種亞單位疫苗,即本公司的四價流感病毒亞單位疫苗)。中國有16種處于臨床開發階段的在研流感疫苗,包括4種三價疫苗(包括2種裂解疫苗、1種減毒活疫苗及1種亞單位疫苗,即本公司的三價流感病毒亞單位疫苗)及12種四價疫苗(包括10種裂解疫苗及2種亞單位疫苗)。
中國有23種已上市人用狂犬病疫苗,包括15種利用Vero細胞研制的疫苗(包括11種凍乾疫苗)、6種利用倉鼠腎細胞研制的疫苗(包括2種凍乾疫苗)及2種利用人二倍體細胞研制的凍乾疫苗。中國有19種處于臨床開發階段的在研人用狂犬病疫苗,主要包括11種利用Vero細胞研制的疫苗及6種利用人二倍體細胞研制的疫苗(包括本公司的在研狂犬病疫苗)。
激烈的競爭格局之下,中慧生物的產能情況也并不樂觀。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分別生產了120萬劑和180萬劑四價流感病毒亞單位疫苗,利用率分別為30.2%和61.0%。
對于當前的產能利用率是否理想,公司未詳細說明。不過,公司介紹,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一號生產園區內的第二條流感疫苗生產線正在進行工藝驗證。第二條流感疫苗生產線的設計年產能與現有流感疫苗生產線相同。預期第二條流感疫苗生產線將于2026年底前開始生產。
而且,中慧生物疫苗價格遠高于同行,或對于公司競爭也較為不利。據悉,2023年以來,華蘭生物、北京科興、國藥集團等主要疫苗企業相繼大幅降低四價流感疫苗價格,部分產品價格甚至降至78元/支,普遍價格在100元至150元之間,而慧爾康欣的價格高達319-344元/支。
經營風險上,據天眼查顯示,中慧生物于2024年12月10日成為被執行人,執行金額為19.5萬元,執行法院為泰州醫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人民法院。公司2023年以來有9條司法案件,100%的案件身份為被告。(港灣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