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利潤連續兩年被唐山銀行“甩開”。
文/每日財報 張恒
作為河北省內資產規模最大,也被業內稱為該省“城商行一哥”的河北銀行,于近日在中國貨幣網公布了《2025年度同業存單發行計劃》,除披露擬發行836億元的同業存單額度外,也同步公示了該行在2024年的整體經營業績數據。
整體來看,去年該行增收不增利,不良貸款率亦有明顯的抬升。
與該區域內競爭對手對比,雖然得益于2024年6月份,河北銀行獲監管同意收購一家村鎮銀行并設立平山支行、平山冶河西路支行,使得自身版圖再次擴容,順勢成為目前河北省內唯一一家總資產規模突破5000億的城商行,但是在盈利指標上則是被省內擁有亮眼業績與良好口碑兼具的唐山銀行反超,省內“一哥”地位如臨大敵。
2024年增收不增利 凈利潤連續兩年被唐山銀行“甩開”
根據河北銀行公開數據,2024年該行營業收入137.29億元,同比大幅增長22.37%,客觀而言,這一增速十分亮眼。這主要歸功于該行在去年每個季度都保持著不錯的營收增長,第一至第四季度所取得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1.11億元、41.32億元、30.56億元和34.3億元。
然而,與營收增速相反的是,盈利端出現“滑鐵盧”。截至2024年末,利潤總額24.06億元,同比減少17.6%;凈利潤21.96億元,同比降幅高達19.82%。具體拆分單個季度來看,去年第一至第四季度該行實現凈利潤分別為6.65億元、6.49億元、1.79億元、7.03億元;各季度同比增速分別為3.42%、-0.46%、-79.06%、19.35%。
可以看到,河北銀行盈利出現大幅下滑,是因為該行在第二和第三季度凈利潤出現了“開倒車”,尤其是第三季度,其凈利潤勉強過億,相較于2023年同期的8.55億元凈利潤直接縮水了近八成,成為拖累全年盈利驟降的“元兇”。
以時間軸縱向對比,此前河北銀行的凈利潤一直保持正增長,而2024年則是該行近4年里首次出現凈利潤同比下滑。歷年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2023年,河北銀行的凈利潤同比增速依次為21.65%、16.85%、2.99%,如今驟然出現近20%的負增長,這讓市場倍感意外和震驚。
而與同區域內的唐山銀行來做橫向對比,雖然在資產規模上河北銀行仍然處于領先地位,但其規模增速和凈利潤在2023年早已被唐山銀行趕超,2024年仍處在趕超狀態。
截至2024年末,河北銀行總資產達5704.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了387.24億元,增幅7.28%;負債總額為5213.67億元,較年初增長了364.86億元,增幅為7.52%。而同期唐山銀行的總資產和總負債規模分別為3522.38億元、3205.96億元,增速分別為14.98%、15.27%。
可見,雖然唐山銀行的資產負債總規模與河北銀行尚有不少距離待追趕,但近些年的增速卻大幅領先于河北銀行,想要盡快提速反超之心溢于言表。
而在2024年,唐山銀行的凈利潤再次趕超河北銀行,其當期實現營業收入68.31億元,同比增長10.75%;實現凈利潤33.88億元,同比增長12.37%。
制圖:每日財報
在盈利表現上,去年唐山銀行實現的營收規模還不及河北銀行的一半,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其在凈利潤增速和凈利潤總額上竟已然大幅趕超河北銀行,這顯示出河北銀行在盈利提升方面顯得有些“后勁不足”了。
信用減值損失或成制約盈利增長最大因子 不良貸款率“抬頭”
由于目前河北銀行尚未披露完整的2024年報,我們無法得知詳盡財務數據來進一步剖析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了該行凈利潤驟然下行,但透過此前其公布的2024年三季報,或許也可以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從數據來看,2024年前三季度河北銀行的凈利潤就已經在走下坡路了,只錄得14.93億元,同比大幅減少了30.57%,而營收倒是同比增加了20.12%至102.99億元。從三季報披露的詳細財務信息可以窺見,河北銀行營收與凈利潤增速背向而馳,是因為該行進行了大幅度不良資產核銷,從而導致貸款信用減值損失飆升,嚴重沖擊了盈利空間。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三季度末,河北銀行的信用減值損失為63.01億元,較2023年前三季度多出了23.19億元,同比增幅58.24%,比2023年全年計提的信用減值損失還多,如果該行第四季度沒有停止對不良資產的核銷速度,反而不斷加碼,那么河北銀行在2024年全年凈利潤錄得近20%的驟然降幅,也就解釋得通了。
事實上,河北銀行不斷加大對信用減值損失的計提力度也早有蹤跡可循。《每日財報》翻閱該行歷年財報時發現,在影響利潤端最大的財務指標營業支出中,稅金及附加、業務及管理費用近些年雖然有所起伏,但大多時候也在可控范圍內,幾乎沒有大起大落的情況。
而其信用減值損失這一指標則呈現持續上揚態勢,數據顯示,2019年-2023年,該指標數值分別為30.68億元、38.25億元、41.96億元、41.96億元及47.82億元;期間增速分別為24.67%、9.7%、0%、13.97%。
制圖:每日財報
其實近年來河北銀行持續加大對不良資產的核銷力度,是有一定效果的,其不良貸款率呈逐年下行趨勢,截至2020年-2023年各報告期末,該行不良率分別為1.98%、1.77%、1.52%、1.31%。尤其是2023年,河北銀行大規模核銷了94.31億元的不良貸款,較2022年增加了189.39%,將不良率壓降到1.31%的較低水平。
在2023年年報中,河北銀行還這樣表示道:“不良額、不良率連續三年實現‘雙降’,新增風險保持較低水平,資產質量得到根本性改善。”
然而,一個比較割裂的地方在于,2024年河北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卻出現反彈,截至去年末,其不良貸款率為1.49%,較2023年末增加0.18個百分點,可見該行的存量不良資產仍未完全出清,風險明顯加劇,所謂的“根本性”改善也存疑。
不僅如此,就已經披露2024年業績數據且同為河北省內的唐山銀行和邯鄲銀行而言,河北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是最高的。其中,2024年末唐山銀行不良率僅為0.82%;邯鄲銀行則為1.38%。
《每日財報》分析認為,2024年河北銀行不良貸款率的不降反升,也可能與該行在下半年獲準收購村鎮銀行從而承接了一部分不良資產有關。
資料顯示,2024年6月24日下午,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官網披露,同意河北銀行收購平山西柏坡冀銀村鎮銀行有限責任公司并設立河北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平山支行、河北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平山冶河西路支行,承接平山西柏坡冀銀村鎮銀行清產核資后的資產、負債、業務和員工。
我們知道,村鎮銀行作為我國數量最多的銀行業金融機構,近年來風險暴露事件頻發,尤其是在風險控制上存在明顯短板,由于缺乏完善的風險評估體系,村鎮銀行不良貸款率一直居高不下。雖然河北銀行此次的收購能夠將分散的金融資源集中起來,優化配置,加強風險統一管理,但是其所向村鎮銀行承接而來的部分不良資產可能也難以快速消除風險,短時間內不良率仍有繼續向上攀升的可能性。
管理層普遍存在“一崗多職” “梅王配”組合能否開新局?
如果說盈利能力的持續走低仍主要反映在業績層面,那么高管梯隊的人才短缺則應該引起重視。
《每日財報》觀察到,河北銀行諸多高管存在超期服役情況。2024年12月,河北金融監管局核準了河北銀行新任董事會秘書羅士斌的任職資格,而在羅士斌“接棒”之前,河北銀行的董秘一直由趙清輝擔任,任期從2011年12月開始,相當于趙清輝擔任河北銀行董事會秘書一職長達十余年,早已超過監管規定的7年輪崗期限要求。
實際上,趙清輝的超期服役在河北銀行高層領導中并不是個例,比如高管王振宇,在2014年8月被聘任為副行長并任職至今,任期長達10年之久。與此同時,王振宇還兼任河北銀行的總會計師,其擔任總會計師的最早可查記錄在2009年,算下來任職時長也超過了15年。
從河北銀行的高管構成情況來看,導致超期服役的主要原因,極有可能是管理層人才緊缺。上述卸任董事會秘書一職的趙清輝,此前還兼任河北銀行的副行長;超期服役的王振宇,需要兼任副行長與總會計師,且兩個職位都在任長達十余年。
而透過河北銀行在其官網披露的高管任職信息,則可進一步發現這種高管身兼多職的情況是極為常見的。該行現任行長王縣力,同時還擔任著副董事長一職;趙景南則是“一肩挑”多職,擔任著黨委副書記、董事、機關黨委書記、工會主席要職;另一位副行長李紅麗,在河北銀行2023年2月設立首席風險官這一崗位后,便兼任首席風險官至今。
可預想的是,人才儲備不足導致河北銀行管理層普遍存在“一崗多職”現象,想必也會帶來權力過度集中的問題,可能對該行運營效率造成一定的影響。
根據履歷,河北銀行現任黨委書記、董事長梅愛斌,今年59歲,碩士研究生學歷,經濟師。曾任中國人民銀行涿鹿縣支行黨組書記、行長,中國人民銀行張家口市中心支行紀委書記,2006年11月,梅愛斌擔任張家口銀行行長,在肩挑“二把手”重任十年時間后,2016年,他才正式被升任為張家口銀行董事長、黨委書記。
隨后在2020年9月14日,河北監管局正式核準了梅愛斌河北銀行行長、董事、副董事長任職資格,僅僅不到4個月的時間,同年12月底,梅愛斌就被董事會擢升成為該行新一任董事長。
與梅愛斌組成搭檔的是行長王縣力,今年才53歲,浙江大學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管理學碩士,高級經濟師。根據履歷,王縣力身兼國有大行和政府部門“跨界”工作經驗,先后擔任過農總行信貸部副處長、三農政策與業務創新部副處長、處長、副總經理,廣西百色市委常委、副市長(掛職)、農行廣西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2021年6月2日,河北金融監管局的批復顯示,核準王縣力河北銀行行長、董事、副董事長任職資格。
整體來看,去年河北銀行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雖然營收增速亮眼,但凈利潤大幅下滑,而且此前好不容易壓降的不良貸款率又有所“抬頭”,業績穩定性備受考驗,接下來如何做出有效措施進行改善,想必也是對“梅王配”組合的一次新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