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高質量養育”理念在新生代母嬰家庭中蔚然成風。基于此,“營養第四餐”的應用日益盛行。其中,DHA因對腦視力發育有積極作用,不僅成為了家長購物單中的常駐客,更被眾多品牌視為重點品類納入到產品矩陣中。
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繁榮發展,DHA的熱度似乎在逐漸減弱。根據百度指數顯示,2024年下半年,DHA的搜索日均值同比減少22%。那么這種局勢究竟是緣何出現,是質量問題,還是同質亂象,抑或是其他什么原因?
賣點趨同、價盤混亂,品牌與渠道對DHA推介似乎興致缺缺?
據了解,2017年前后兒童DHA在中國市場嶄露頭角,以國外為主品牌增多、消費者認知度提升,由此拉動該品類線上銷量迅速增長。2020年兒童DHA進入蓬勃爆發期,產品不斷豐富,出現了多種劑型、口味、復配、含量等差異化產品。*
在此之下,2022年全球DHA市場規模約有52.66億美元,其中包括魚油DHA和藻油DHA兩種類型。但要聚焦兒童DHA,更安全的藻油類產品為當前的市場主流。有數據預測,2024年全球藻油DHA市場規模將達到6.22億美元。*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兒童DHA產品同質化嚴重,從原料到劑型再到口感等賣點都乏善可陳。
現如今,被全球各國批準可用于商業化生產DHA的微藻只有三類,分別是寇氏隱甲藻、裂壺藻、吾肯氏壺藻。在本身就有所限制的背景下,如紐曼思、萊思紐卡、天然博士、樂佳善優等眾多較為知名的營養品品牌,不謀而合地采用了馬泰克life’sDHA藻油,甚至還打上了相關標簽用作宣傳。
公開資料顯示,馬泰克是全球最大的藻油DHA原料供應商之一,life’sDHA在全球嬰兒DHA配方食品的占有率高達75%。而這為品牌間的同質化奠定了牢固基礎,因為兒童DHA的配料主要有兩部分,即內容物和膠皮。
盡管品牌們通過提升含量、純度和吸收率,調整口感和味道,以及添加其他配料等方式來實現差異化,但實際出圈的賣點寥寥無幾。一方面,是市場復制速度很快,使得消費者難以分辨出真正的創新點和優勢所在;另一方面,則是所謂的“賣點”并未能精準擊中消費者的心弦,缺乏足夠的吸引力。
隨著大量相似的產品面世,兒童DHA市場競爭態勢愈演愈烈,營銷策略逐漸從早期的創新推廣,到瘋狂營銷,最終轉變為單純的價格比拼。產品的單價區間較寬,在幾百塊到幾十塊不等,若按單粒算有的產品可能低至1元左右。
原本在產品同質化的環境下,消費者心中各有偏好,渠道的推介動力不足,品牌的營銷效果也日趨低效。而價盤混亂進一步加劇了這種趨勢,使得品牌方開始審慎對待營銷投入,渠道的動銷意愿也興致缺缺,消費者的購買行為變得更加不確定。
制造恐慌囤貨,DHA品類的反噬效應在顯現
據魔鏡洞察數據,2024年1月至8月期間,DHA在天貓與淘寶兩大平臺的銷售額增速下滑至36.11%。這一下行走勢的背后,除卻前文所述因素外,還可能與2023年日本核污水事件引發的DHA囤貨潮有關。
彼時,人們還尚未完全擺脫過去三年疫情所帶來的物資緊缺陰影,但與此同時高質量育兒觀又在新生代父母中迅速普及。恰在此時,日本核污水排放事件發生,使得DHA成了被家長們瘋搶的物資之一。
而要深究DHA為何能引發囤貨潮,就不得不提此前的消費者教育,是“DHA提取自深海的魚類或藻類”,所以這一消息的發出就在母嬰圈引起了關注。此外,這也繞不開部分商家的推波助瀾,通過制造恐慌刺激消費。
于是在渠道中可見,有言論稱:“吃DHA的顧客抓緊囤貨,海洋受污染后,生產將會告急,屆時物價會很貴。”還有廠商發布公告:“為避免核污染水……給我們帶來負面影響。我公司生產藻油類產品的原料將全力提前備貨……現邀請我公司合作的品牌方和經銷商也可以參與原料備貨,相信屆時原料價格會大大上漲。”
在此之下,有母嬰店曬出門店中空空如也的貨架,以及被拆得滿地狼藉的DHA包裝盒,并配文稱:“這兩天賣了我三年的量!接下來三年我怎么辦?”同樣的,在部分母嬰群中也是滿屏的下單信息,并且都是多瓶數的高客單。
盡管這種方法能夠在短期內迅速提升商家的銷售額,但可能會犧牲掉商家長期持續且健康的盈利能力。原因在于,高客單往往預支了母嬰門店顧客的“潛在未來需求”,同時恐慌囤貨還傷害了DHA品類的良性發展。
不難預見,當商家一次性向消費者出售可供半年乃至一年使用的DHA產品時,若在沒有特殊需求且雙方難以保持緊密聯系的情況下,這些消費者在未來將會顯著減少到店次數,進而降低了實現附加銷售的機會。
當前所面臨的這種狀況,很可能是之前行為所產生的反噬效應在顯現。
質量問題頻出,令消費者購買熱情不再
眾所周知,大健康的風頭正盛,引得眾多企業紛紛布局。但與此同時,品牌間的相似化競爭也愈演愈烈,DHA也沒有逃脫掉。在此之下,品牌若想在這一細分賽道站穩腳跟,應加倍愛惜自己的羽毛。然而,頻出的質量問題,讓消費熱情止步。
去年11月,海關總署公布了10月全國未準入境食品信息。其中,澳樂乳DHA藻油有兩批次均因“含有未獲準入的植物源成分”被拒入境。需要指出的是,這并非是其第一次被海關點名。2022年和2020年澳樂乳DHA藻油分別因“中文標簽不合規”“未按要求提供證書或合格證明材料”而被行政處罰或被拒入境。
同年12月,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于30批次食品抽檢的通告。其中,提到安徽葵花護童藥業有限公司經銷的、安徽全康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DHA嬰幼兒營養包,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既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也不符合產品標簽標示要求。
此外,拳爸奶粉字典也送檢了多款DHA產品,結果顯示:BIO***D、迪*BABY、優*丹、小**藍、小*花5款DHA含有反式脂肪酸;健*思、必*龍、挪威*魚、小**藍、丹*兒、迪*、睿*限、艾*可等13款DHA濃度未達35%。
隨著市場環境的巨大變化,廣大消費者對DHA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同時,市場上存在著眾多的優秀品牌和產品,為消費者提供了更為廣泛的選擇。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提高用戶的忠誠度無疑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但可以肯定的是,這需要的是對各種細節的較真,如產品、服務,而品控只是最基礎的一步。
總之,DHA大盤仍然在窄幅震蕩,究竟什么時候能夠重燃消費力值得期待。
*參考資料:
艾瑞咨詢,《中國兒童DHA市場白皮書》
德邦證券,《嘉必優深度報告:龍頭穩固,乘勢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