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速全球化進程
榮耀換帥一事,最終水落石出。
2025年1月17日,榮耀發布公告稱,趙明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董事及CEO職務。董事會對趙明在榮耀發展中不可磨滅貢獻予以感謝的同時,亦宣布將由李健接替趙明開展工作。這一變動,標志著榮耀在品牌獨立進入第五年之際,迎來了一個重要的歷史節點。
盡管榮耀在過去四年多里羽翼漸豐,走向了相對成熟,但此時此刻,它依然站在一個未知的十字路口。前方的道路并不完全平坦,挑戰與機遇并存,未來仍充滿各種變數。
現階段,智能手機市場被諸多不確定性所籠罩,市場格局急劇變化、內外部競爭愈發激烈。國家層面,“兩新”政策2025年擴圍,手機等數碼產品加入“補貼大禮包”,旨在加速數碼產品市場流通,促進相關產業鏈發展。企業層面,手機廠商們也須重新審視未來發展路徑。
在此背景下,榮耀面臨著新舊挑戰交織,而李健,正是在宏觀變局疊加行業變化,以及企業換擋節點,榮耀給出的一部先手棋,作為接過趙明接力棒的人,他將承擔起這份重任,繼續引領榮耀向前。
李健的履歷可謂十分豐富,作為曾經的“華為悍將”,既具備全球視野,亦懂技術。而其在這個關鍵的時間節點上接任,除了為榮耀的全球化進程注入動力,亦將帶領獨立四年的榮耀,開啟一段全新的發展征程。
手機行業的陰云密布,榮耀直面挑戰
2024年,中國智能手機行業經歷了一段充滿壓力與希冀的歲月。在這一年里,行業格局悄然變化,手機廠商則面臨著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局面。
寒氣逐漸散去,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終于迎來了一線曙光。根據Canalys數據顯示,2024年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全年出貨量達2.85億臺,同比增長了4%。這標志著市場長時間以來的下行趨勢得以結束,也為廠商帶來了重新審視未來的機會。
然而,盡管整體數據回升,市場格局的深刻轉型卻難以掩蓋智能手機大盤依然承壓的現實。如今的競爭已不再是“高速擴張”,而是進入了“存量競爭”的新階段。
與此同時,行業內部的硝煙已悄然彌漫。華為的回歸與全面發力,為行業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彈,打破了以蘋果、榮耀、小米、vivo、OPPO五強為主的市場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在外界有種論調看來,華為回歸后,脫胎于華為的榮耀自然受影響最為嚴重,但事實上,真正遭遇重創的并非榮耀,而是出貨量同比下滑17%的蘋果。
相較之下,包括榮耀在內的其他手機廠商,市場份額之所以下滑,更多是因“蛋糕”總量未見顯著增長的前提下,競爭對手變多所致——根據Canalys數據,去年國內智能手機市場份額頭名與第五名之間,差距不過2%。
國內市場的激烈內卷,也迫使手機廠商們必須加速全球化布局,尋找新的增長點。與此同時,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深刻變化,也為全球市場增添了更多不確定性。
在這樣的環境下,榮耀的新管理團隊既要迎接日益激烈的國內競爭,又需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抓住機會,才能為榮耀的未來開辟新天地。而歷經四年的發展,榮耀已經具備了直面挑戰的能力。
比如在AI敘事之下,AI手機已成為各手機廠商競奪的焦點。去年9月,榮耀推出了和行業首個跨應用開放AI Agent,并在10月陸續推出了面向未來的AI OS MagicOS 9.0與搭載YOYO智能體榮耀Magic7系列,提出了“手機自動駕駛”的未來愿景。
雖然要實現真正的“自動駕駛”還需提升算力、內存速度、網絡帶寬等多維度的技術參數,但作為行業中的AI技術先鋒,榮耀無疑已經走在了前列,未來的潛力值得期待。
另一重機遇在于國際化,目前榮耀已經在全球高端風向標的歐洲市場站穩了腳跟,在渠道方面,全面突破歐洲前五大運營商德電,沃達豐,西班牙電信,法國電信,英國電信,并在其子網全面上市Magic旗艦系列和HONOR數字系列。
同時,在全球市場的高端化策略也初見成效,2024年三季度躋身全球600美元以上高端手機市場前五。Magic V3首銷月市場份額在馬來西亞、中國香港力壓三星,其中馬來西亞首銷月在RM(馬來西亞幣)6000+的超高端市場超越三星 Z Fold6與iPhone16 Pro Max;中國、阿聯酋、意大利、德國、法國也實現同檔位份額超30%的歷史突破;更在英國通過這款產品首次實現了在EE,O2,Vodafone,Three的全渠道運營商突破。更值得一提的是,Magic直板旗艦系列在海外市場連續3年實現銷售額復合年增長率超100%。
榮耀獨立后,在困境中不屈不撓、勇敢拼搏,走出漂亮上升曲線的故事,令人動容。趙明曾是這個精彩故事的C位講述者,如今,接力棒已交到李健手中,大客戶銷售出身的他能否打好中國消費電子產品的全球攻堅戰?榮耀如何在他帶領下進一步推動全球市場向更廣的布局與更深的方向拓展?答案尚待得出,但解題過程,必然看點十足。
“悍將”上任,榮耀加速全球化
對力爭實現“世界榮耀”的榮耀而言,全球化是品牌的一大重要愿景。
在此之前,獨立后的榮耀,自2022年首度出海以來,全球化步調取得了積極的進展。
比如2023年,榮耀將歐洲視為“第二本土市場”,于MWC2023首發端出新旗艦的同時,亦將折疊屏產品帶到了歐洲,早早深入了其他手機品牌涉獵尚淺的歐洲市場。
而后,榮耀不斷深入印度、東南亞、非洲等地,通過與當地運營商和零售商的緊密合作,在深入了解本地消費者需求的同時,推出了多款適配當地市場的產品。而就在前不久,榮耀又宣布正式進軍印度尼西亞市場,尋找新的可能。
而當下,海外市場已成為了榮耀新的飛輪。據悉,2024年上半年,榮耀已在大折疊市場,將盤踞賽道的三星拉下馬,在西歐市場超越三星,摘得市場份額桂冠;而到了2024年12月,榮耀海外市場的銷量與中國市場的銷量比例已經持平,各占50%,足見榮耀的全球化戰略野心。
不過,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中,榮耀仍未擠進全球前五。Canalys數據顯示,2024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廠商份額排名前五的分別為蘋果、三星、小米、傳音、vivo。
然而,盡管榮耀在海外市場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這其實還遠遠不夠。如今全球市場競爭愈發激烈,榮耀必須在這輪手機廠商出海潮中跑馬圈地。
只是,在蘋果、三星占據優勢的國際市場,贏得一席之地、打響自己的品牌,談何容易——榮耀需要踩下油門,提升自身全球化的廣度與深度,從而推動自身全球化的嬗變。
而接替趙明開展工作的李健,或許正是踩下油門的那個人。
李健同趙明一樣,都曾是名副其實的華為老兵。自2021年加入榮耀以來,李健一直活躍在榮耀的核心管理層,擔任過副董事長、董事等職務。
而從李健過往的履歷來看,其曾在海外一線征戰多年,是一名既懂市場,亦懂技術的“華為悍將”。
據了解,李健在華為任職期間,曾經擔任尼日利亞代表處代表、加納代表處代表、西非地區部總裁、東北歐地區部總裁、歐洲片區總裁、美洲片區總裁、全球客戶群及區域管理部總裁、LTC全球流程責任人(GPO)等職務,腳印可謂踏遍全球。
其在華為的故事亦為人稱道,據悉,在尼日利亞市場,他曾在極端高溫條件下,親自奔波拜訪客戶,簽下了數千萬美元的合同。在李健的領導下,尼日利亞代表處的銷售業績連續四年排名全球第一,最終將市場規模做到了10億美元。
此外,李健具有深厚的技術背景。據悉,其曾參與華為3G基站產品的開發以及無線算法和智能天線技術的研發,具備全面的技術能力。
對于意欲開拓、深入更多區域市場的榮耀而言,李健所具備的市場與技術雙重優勢,以及全球視野和深厚的國際化經驗,將為榮耀出海提供巨大的戰略價值。
因此,接任趙明的李健,或將成為榮耀全球化戰略加速實施的催化劑,帶領榮耀在拼殺日益激烈、復雜多變的國際市場中開疆拓土,穩步擴展全球版圖。
獨立五年,榮耀開啟新征程
“我們用四年的時間,慢慢走出黎明前的黑暗,穿越危難和質疑,完成了自我的救贖,挑戰許許多多的不可能。”正如榮耀原CEO趙明,在個人微博的告別信中寫道。榮耀在自我重生的四年間,經歷了從蟄伏到奮起,再到成熟后的逐步穩定的艱難成長之旅。在此過程中,榮耀既實現了從技術研發到品牌建設的持續突破,亦積累了很多勢能。
四年來,榮耀將研發作為立足之本,始終堅持將年營收的10%以上投入研發。公司研發人員占比超過70%。憑借極高的研發投入,榮耀在全球范圍內建立了七大研發中心,目前研發人員的數量早已超過公司獨立初期的整體人數,并覆蓋了多個前沿領域。
而這,最終使榮耀能夠在青海湖電池技術、護眼屏等核心領域取得突破,并在折疊屏、AI賽道占據優勢身位。也因如此,榮耀才能有喊出“耀耀領先”的底氣。
與此同時,榮耀的IPO進程也在穩步推進,2024年第四季度,榮耀成功啟動股改,引入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金資本、中國國新控股、特發基金等一批知名機構,為IPO掃清了障礙,IPO進程穩步推進。
榮耀,一直在為這一天默默準備。自品牌獨立伊始,榮耀便在默默積淀力量,經過四年的準備與成長,其似乎已經做好面對“成人禮”的準備了。
因此,2025年作為榮耀獨立后的第五年,或將成為榮耀品牌發展的關鍵節點——全球化加速、AI賽道領先、IPO穩步推進等積蓄的勢能,或許都將在今年陸續釋放,為榮耀帶來更多新的突破與可能。
盡管挑戰依然存在,但榮耀似乎已經做好了迎接新征程的準備——換帥之后的榮耀,正帶著曾經積淀的勢能,踏上更加波瀾壯闊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