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新啟,經濟大城思考的第一件事是如何挑大梁。
1月3日,長沙市委第十四屆九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2024年奮斗的余音仍在,2025年繼續打拼的規劃已經寫好。
1月7日,政協長沙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開幕;1月8日上午,長沙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開幕。長沙開啟“兩會時間”。
長沙市政府工作報告,把全面擴大有效需求、積極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的目標放到了首位,凸顯了經濟工作的重心與決心,同時也對產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任務等方面做出全面規劃。
圖源:掌上長沙
長沙一直以來對經濟發展航向的準確把握,讓社會各界形成了統一的核心認知,從多個角度、用多種手段做好經濟工作,并把經濟工作和社會發展、民生改善相結合。而比這種認知更讓人感慨的是,長沙盯準機會、聚焦矛盾后的執行力。經濟發展就像爬坡過坎,適時“上手”,敢于“下腳”,路就會變得好走。
思舊年,望新年,這些具有領航意義的開年大會,值得換著角度、看了又看。
看成績:主動出擊勝過千言萬語
2024年,經濟環境復雜度不減。這一年也是“十四五”頗為關鍵的一年,甚至可以說是收官之戰來臨前最重要的,完善發展方法論、錘煉執行力的機會。
2024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增長5%以上。對長沙來說,這一年的答卷還不錯,有自己的風格特色,且沒有“偏科”。正如政府工作報告所總結的:項目建設有力有序、消費市場持續回暖、創新生態更為優化。
科創方面,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目標推動長沙“研”值與日俱增,前三季度新增研發機構達到688家,躍居全球科研城市第23位、全球科技集群百強榜第32位,給“三個高地”之一的“著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注入了動力。
產業方面,17條產業鏈各有成績,一批項目加速落地,僅2024年前9個月就簽約產業鏈招商對接和擴能升級5000萬元以上項目562個;新質生產力在實驗室、工廠、車間持續涌現,制造業優勢繼續凸顯,在賽迪顧問“2024先進制造業百強市”榜單上排名全國第5,兩個案例入選工信部2024年城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實踐案例。
圖源:賽迪顧問
民生方面,“三線城市的生活成本、一線城市的生活品質”為長沙吸睛無數。
去年以來,長沙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4.5%以上,“首發經濟”等因素讓長沙商業新意叢生。并且,好的生活氛圍吸引了更多高層次人才和年輕人,愿意做長沙的“城市合伙人”。省委書記沈曉明邀約“全國乃至全球大學生來湖南創新創業”,長沙作為省會當仁不讓。大學生創業、企業家落戶,朝氣和活力從中泉涌。
成果,本身就是一種表彰。但需要表彰的除了長沙的創新決心、產業基底、城市風貌,還有執行力背后的主動性。
從2024年年初“新春第一訪”17條產業鏈鏈長密集調研鏈上重點企業,走進企業聽需求,到強化招商引資“一號工程”,立目標、定路線、強服務、破“內卷”,再到為大學生創業排憂解難,啟動“滿天星計劃”等手段落實幫扶政策,以及主動規劃消費促進活動貫穿全年,長沙的經濟高質量發展,是主動盯前線、跑一線得來的。
在實踐中,政協也以專委會為主力軍,依托界別委員、專家智庫、一線同志,充分下沉產業鏈、走入產業園、走訪基層民生、廣泛聯系社會各界。
穩增長、挑大梁,有主動性才有成長性,經濟工作就是要把認知和規劃變為實踐。2024年,長沙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回升向好,也當銘記這一經驗。
看執行:經濟發展要讓人人都有獲得感
乘勢而上,市委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三促三穩三提”——促消費擴容、促有效投資、促科產融合,穩樓市、穩外貿、穩就業,改革提效、融城提速、民生提質,吸引了不少關注。
政府工作報告更強調,要把握機遇,持續推進消費品以舊換新,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并基于長沙在非遺、文旅等多個方面的消費有利因素,提出了提振思路;同時對優化營商環境、加快構筑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提出了更強要求。
圖源:掌上長沙
消費和投資的緊密結合,從中可見一斑。這是經濟發展的底層邏輯使然。拼經濟要落到實處,自然要讓“三駕馬車”之一的消費跑得又快又穩。但站在內需視角上,這不僅僅是對某一種消費行為的促進,更是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激發人的主動性。這種主動性是內需的來源,也同時影響著營商環境,影響著投資。
人是生產者,是投資的重點,外貿、就業、城市建設,經濟發展的基礎需要人來完善。過去這一年,長沙入選“2024人才友好型城市”,獲評“城市營商環境創新城市”“企業家幸福感最強市”,在多個方面體現了人文環境、經濟發展環境的優質。
1月7日,長沙再次于中國社科院指導、清華大學國家形象傳播研究重心支持的2025城市創新發展與國際合作大會上,獲評“2024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標桿城市”稱號。
面對企業家,去年11月舉行的第四屆長沙“企業家日”活動對優化營商環境等四大方向的案例做出表彰,繼續彰顯長沙親商愛商的誠意。面對大學生創業,岳麓科創港近日舉辦“智匯瀟湘?吸引集聚青年人才留湘來湘”主題沙龍,邀請行業專家和青年人才共聚一堂話創業。
以人為本,就是生產力建設和經濟發展最穩固的地基。長沙,繼續踐行這個準則。
圖源:長沙人才星夢想
與此同時,人也是消費者,是促進經濟在流動中發展、社會活力提升的核心影響因子。2024年,長沙民生福祉持續改善,獲評“2024最具幸福感城市”(省會及計劃單列市)。
第三屆長沙市旅游發展大會首次走進長沙主城區,為擦亮湖南文旅“五張名片”之一的、以長沙為代表的都市休閑名片添磚加瓦。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點出了長沙內需的優勢,例如文旅消費方面,長沙全年接待游客突破2億人次,旅游總收入超2000億元。
“國補”之年,長沙積極開展各類促消費活動。汽車、家電產品以舊換新交易量分別達9.8萬輛、125萬臺(套),帶動消費約225億元。2024年12月25日,長沙市第十七屆“福滿星城”購物消費節暨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精品消費月”活動開幕,為“消費促進年”活動畫上圓滿句號,并將延續到今年2月28日結束。其間,3.09億元消費券將逐步進入長沙消費市場,助力大眾買好貨、過好年。
圖源:微星沙
以人為核心,長沙梳理出經濟發展的可持續脈絡,也讓城市優勢得到多方位展現。在頂層聚焦釋放社會需求、穩固經濟大局、提升發展效益的大背景下,2025年的長沙,當乘勢而上。
看目標,長沙潛力何處尋?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該延續的方法論都將得到延續,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長沙工作的重點,都是值得關注的看點。
結合經濟工作部署和政府工作報告,長沙的總體戰略,仍指向持續用力建設“三個高地”——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產業的發展,依然是硬實力的集中體現。
2025年是長沙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三步走”目標任務之“整體創新能力邁入國家創新型城市行列,基本形成全球研發中心城市框架”的落實之年。當下,我們已經能看到諸多有利因素正在醞釀,內生的經濟動力和對外開放帶來的合力,正在助推長沙加速向前。
2024年,長沙全市千億企業達5家、后備培育企業2家、百億企業達21家,前11月全市園區總投資5000萬元以上開工投產項目446個,產業鏈戰略實效增強,重要鏈主和產業鏈的帶動作用越來越顯著。
其中還出現不少“新芽”,如長沙前10月航空航天、電子信息制造業等產業增速均超26%,前11月新能源整車產量同比增長兩成以上;前11月新建項目中共有199個實現開工,開工率超93%,其中5個項目實現提前開工,為未來發展積蓄力量。
外貿方面,重點企業如中聯重科2024年前三季度境外收入同比增長35.42%,給長沙經濟發展畫出了一條向外延伸的脈絡。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穩定擴大工程機械、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和“新三樣”出口規模,積極發展市場采購貿易、中間品貿易、數字貿易等新業態。開放型經濟,讓長沙的經濟增量來源更加廣泛。
圖源:新湖南客戶端
此外,長沙的綜合性優勢日漸顯著,經濟發展要素正在實現多維度整合與裂變,持續捕捉創新增長機會。
例如,“低空經濟”是2024年以來的產業熱詞,而長沙這方面還有潛力亟待挖掘。長沙市政協委員、雨花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彭婷婷同志,在政協長沙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代表民盟市委會發言時就提到,長沙可依托工程機械、先進儲能材料、先進計算等優勢產業,以應用場景領導,培育工業級無人機領軍企業;也可以和文旅等資源結合,開發立足長沙本土的應用范式。
坐擁高質量的教育資源和產業資源,去年11月,中南大學、長沙經開區、三一集團達成協議,將聯合打造“中南·三一科技城”,預期實現科創、人才創業與產業發展的全方位聯動。即校友和大學生創業者入駐、中南大學相關實驗室落地,以及企業培育。其希望通過5至10年的努力,培育10家以上的上市公司,孵化“專精特新”企業100家以上,容納科創人才3萬多人。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長沙提出將實施產業鏈群升級行動,助推先進儲能、檢驗檢測爭創國家級產業集群;推動科創資源向 “一城一區三基地”集聚,力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800家以上。在要素的梳理、整合與融會中,長沙經濟逐漸實現“量質”齊升。
由點及面、串珠成鏈、有效協同,這是長沙經濟發展圖景的一大布局邏輯,也是我們解讀其發展潛力的邏輯。長沙經濟布局與創新實踐透露的系統性思維和務實作風,是它同步實現城市經濟量變和質變的關鍵。2025年,“拼”經濟勢必趁熱打鐵,爭取再攀高峰。
結語
如果要用一個詞,對上述種種舉措、決心、成果做出總結,那“年輕力”,將是長沙最有趣的特征。
年輕人單指年紀不大的人,年輕力卻是處處可體現的城市的朝氣和活力: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目標明確、膽大心細地往前走,年輕人創業和企業家打拼有后盾敢于發掘可能性,城市生活風貌日新月異氛圍感獨特,都是年輕力的體現。它們是城市精神的一部分,折射到現實中,就是紛至沓來的天下英才、扎實的創新研發、有看頭的城市生活。
長沙的活力,一年勝過一年。這些因素的匯聚,讓長沙這座城市承載了一個規模龐大、有機循環的生態系統。這是經濟發展的心臟,更是城市文明的核心競爭力。有稟賦更有決心的長沙,因此直掛云帆,乘風破浪。
來源:松果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