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往年一樣,雙11結束后阿里電商板塊開啟了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
自去年開始大量啟用青壯高管后,今年吳泳銘調整組織架構,進一步貫徹聚焦核心業務的方向,整合國內外電商成立新的電商事業群。
吳泳銘在內部郵件中提到了三個核心信息。
一個是整合淘寶天貓、國際數字商業、1688、閑魚等電商業務為阿里電商事業群,并任命蔣凡擔任負責人。郵件緊接著對整合作了解釋,即強調全球化供應鏈、履約力、消費者服務能力的“全球一盤棋”。此外,吳泳銘一如既往地強調對toB和toC領域的AI投入。
前幾天發布的財報顯示,國際數字商業集團收入大增29%;在剛剛過去的雙11,淘寶天貓也在一系列營商環境優化后,迎來了GMV強勁增長,買家數量再創新高。
可以預計,整合之后的電商事業群,有望形成合力,進一步在良性競爭的軌道上擴大阿里電商業務的想象空間,實現阿里電商業務乃至電商行業的價值回歸。
吳泳銘改造阿里
自去年9月擔任阿里CEO后,吳泳銘就開啟了一系列改造。梳理集團業務優先級,明確聚焦核心業務做堅決取舍,成為改造的明確主線。
圍繞“好貨、好價、好服務”戰略,吳泳銘對淘寶天貓開啟了一系列大刀闊的改革。第一件是停止不必要的試錯,全面反行業內卷,例如叫停卷絕對低價、松綁僅退款、升級運費險、上線體驗分等,讓行業全面回歸良性競爭。
在淘寶天貓倡導下,解決不合理僅退款、高額運費險、低質低價內卷等三大頑疾,成為電商行業價值回歸的標志性事件。
而在明確用戶優先與AI驅動戰略之下,吳泳銘還將改造放在了用戶體驗與AI電商上。
早在吳泳銘接掌淘天不久,便拉開了88VIP會員權益持續升級權益的動作,包括將原有的會員體系改變為生活卡、購物卡、全能卡三類,對用戶進行更精細化運營。接下來隨著大額券、自動減免、退換貨服務升級,88VIP會員數量一年內增長1400萬,是國內最大的電商付費會員體系。
在強化會員的同時,吳泳銘任內還史無前例地在618和雙11兩個大促節點上加大了官補力度。尤其在雙11期間,淘寶天貓百億促增長、百億降成本,疊加多項營商環境優化舉措,激發了品牌商家參與天貓雙11的熱情。30萬天貓品牌商家踴躍參加,活動商品數量超預期,其中尖貨超150萬款,超級單品數量超2萬款。
值得一提的是,在雙11前夕,淘寶天貓還開啟了一系列與微信生態的互通。先是9月淘寶打通微信支付,10月微信支持端內無跳轉完成淘寶購物。
一系列改造,為淘寶天貓帶來了穩健增長。據Questmobile報告,預計2025年淘寶月活躍用戶有望突破10億。
除了電商,吳泳銘治下的淘寶天貓還針對AI電商做了一系列關鍵嘗試。
目前,阿里AI電商的業務邏輯有兩條線索,一條是面向C端的應用和部分功能,包括淘寶、天貓、閑魚等電商應用,以及淘寶問問這類功能與既有的搜推體系。這部分動作雖不能直接帶來直接的商業化價值,卻有著極高的戰略價值:不斷通過AI改善用戶體驗,提升用戶粘性。
另一部分是以全站推廣為代表的營銷工具和生成類業務。
我們曾在《淘天AI打算讓吳泳銘等多久?》提到,數字人、智能客服、營銷物料生成這些AI生成功能的核心效用是幫助商家降低經營成本。而全站推廣這類AI營銷工具則側重提升商家經營效率,以及提升經營的確定性,也直接與阿里電商商業化相關。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淘天用戶平臺事業部總裁吳嘉早前曾提到,希望全站推廣能大幅降低商家在平臺上的經營成本,使得他們能夠專注在選品,做好商品本身。
作為重要的商業化工具,全站推廣實際上增加了商家經營獲得增長的確定性,同時也能在未來一兩年內逐漸釋放其提升成交規模的價值,從而進一步提高淘天集團的收入規模。
全球一盤貨?
整合國內外電商將會是阿里電商事業群最核心的事情,從背景和業務邏輯上看,整合是有跡可循的。
經歷特殊三年之后,出口轉內銷,再到重新出海,跨境與國內商流的區別已越來越小。阿里在下半年,頻繁試水國內外電商一套貨盤。
例如7月中旬,淘寶聯合阿里海外電商推出“大服飾全球包郵計劃”,主打“0退貨、0退款、0運費險”,由平臺提供郵費補貼和市場費用。
此后,淘寶服飾出海節奏進一步加快,從8月到10月前,淘寶服飾出海項目先后上線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國臺灣、日本、柬埔寨、泰國、越南、澳洲等國家及地區。
其中香港的動作更大。雙11前,阿里在香港召開淘寶香港業務發布會,宣布淘寶將投入10億把香港變成包郵區。在即將到來的消費旺季,香港消費者在淘寶購物滿99元即可包郵。
值得注意的是,淘寶服飾出海采用了半托管程度很低的模式,即商家除了不負責跨境物流、清關之外,其余都需要自己負責。
經過幾個月發展,基本形成了淘寶負責擴充商家池,而阿里海外負責物流和消費者運營,國內外“貨盤打通”,初步驗證了融合可以產生新增量。事實上,履約方面更多來自菜鳥國際的支持。
去年菜鳥與韓國希捷物流達成合作后,聯合速賣通推出了華東、華南30+倉5-10日達的服務,今年淘寶服飾出海則復用了上述鏈路。
我們推測隨著AI電商發展,整合之后的最終形態可能會更趨近于淘工廠的現有模式:平臺提供多種商家經營SaaS與商品出海后的履約服務,而商家主要負責貨盤與經營。
淘工廠的邏輯是給供給側輸出適配C端的工具,通過數字化選品、智能化定價、營銷托管、供應鏈優化、物流以及本地化服務在內的六個服務模塊。在早前卷價格的大環境下,淘工廠反而在輸出相對有彈性的定價機制。
光子星球了解到,針對廠店,淘工廠并未鎖死價格,而是根據市場數據提供參考價格區間,由店家自己判斷。一位淘工廠人士表示,“商家綜合考慮制造、營銷、庫存等成本等各個方面能不能跟住,能跟就采納我們的方案。”
盡管面向的市場不同,但內銷的廠店所面臨的情況與跨境商家類似,因此淘工廠的機制與國際數字商業存在共通之處。
如果按照上述邏輯發展,那么將進一步加速商流物流一體化。這便能解釋為何過去一年阿里頻頻嘗試國內和海外電商融合。目前來看,既有供給端的從服飾到全行業的全面整合,也有消費者端的包郵、英文版等體驗的提升。
全球經濟也提供了一個有利契機——近期歐美市場通脹預期下降,消費疲軟趨勢正在逐步改善。阿里此時選擇全面整合海內外電商的大背景其實是順風而為,眼下中小商家加速出海的東風。
國內需要新市場,海外需要新貨盤
整合錯綜復雜的電商業務顯然需要時間。在阿里電商內部,不僅存在淘寶、天貓、閑魚、1688等各不相同的業務,需要重新進行業務梳理與資源整合,以實現整體提效;在外部還存在非常激烈的競爭。
但好消息是,以淘寶天貓為代表的電商主要業務,仍然地位穩固。根據復旦消費大數據實驗室發布的雙11總結數據顯示,天貓淘寶占比38%,京東占比20%,抖音為13%。在互聯互通等利好因素下,天貓淘寶雙11的GMV規模與追趕著們保持了較大差距。
成立新的電商事業群,對于阿里國內外電商的意義都頗為深遠。
對于淘寶天貓而言,如何在穩固貨架優勢的同時,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建立良性競爭環境,并在此基礎上在新的市場下謀求新增長,至關重要。而對于阿里的海外電商業務,如何發揮履約優勢,擴充平臺供給池,將成為接下來的勝負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