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家住陜西咸陽彬州的楊女士去本地添福貝貝孕嬰生活館取奶粉,卻被店員告知,店里并沒有她寄存奶粉的記錄。但楊女士卻表示,從10月份開始,就陸續在店里充值,前后共計存了1.2萬元,甚至已經取出了價值約3000元的奶粉。
與此同時,楊女士找出了她給該孕嬰館的轉賬記錄,收款方的名稱顯示為“彬州市城關添福貝貝孕嬰生活館”。
所以,一萬多元的奶粉預存款怎么會不翼而飛?到底是哪一方出現了問題?
調查后發現,今年3月,在朋友的引薦下,楊女士添加了添福貝貝孕嬰生活館的員工郝某某的微信,并開始充值預存。楊女士需要奶粉,郝某某就通過快遞郵寄給她。
但近期,楊女士再次要奶粉的時候,郝某某卻開始以各種理由推諉不發貨。于是,楊女士告知郝某某自己要親自到店取貨,郝某某卻回復:“我出事了,算你本金,只能給你退錢了。”
經核對,郝某某確為添福貝貝孕嬰生活館的員工,不過目前已經辭職離開門店。
自11月4日開始,陸續有上百名消費者到店討要說法并建立了維權群。筆者了解到,目前該群聊人數已超300人,甚至還有其他的維權群。據統計,消費者經郝某某預存的本金從3000-20000不等,具體金額還在進一步的統計當中。目前,消費者已經向當地市場監督、公安、消協等部門反映。
面對前來維權的消費者,添福貝貝孕嬰生活館老板表示,對促銷活動和郝某某的行為并不知情,門店從來沒有出過充值多少送多少,充值5000送3000,內部價等活動或承諾。由于涉案金額過大,現已報警。
但不少消費者對該回應表示不滿,“作為店里的員工,郝某某代表店里的行為,而且錢也是轉到店里的,怎么現在就不承認了?再說店里每天賬務和貨物都會盤點,難以想象出現如此巨大‘漏洞’,店老板自稱不知情,這個解釋令大家難以置信。”
據華商報大風新聞報道,目前,郝某某和門店店長已經在當地派出所接受調查,目前正在進一步的調查當中。
近年來,“家長預存款,最后卻錢和產品兩失”的事件時有發生。實際上,預付款在母嬰行業早已普遍存在,對消費者和門店本來都是一件雙贏的好事。但總有一部分人投機取巧,從中牟利,導致本就步入“行業寒冬”的母嬰人雪上加霜。
要知道,現如今,母嬰店的成交大都建立在信任基石之上,一旦信任破裂,最受傷的終究是母嬰人。風口下,所有業內人士更要團結一致,小心提防這些害群之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