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招季,互聯網上對擇業擇城的討論層出不窮。選擇當前,有些人的關注重點在于職業待遇和發展前景,也有人在意生活體驗——要去,就去一個能滿足人生理想的地方。
一座城市,這兩點可以兼有之。入選“2024人才友好型城市”和“中國最佳引才城市”的長沙,就一直是網絡熱議的???。
而在長沙,雨花區又有獨一份的優勢。雨花,是理想生活與現實相接的觸點,是無數種關于幸福的可能性的集合。
雨花區對人才的友好態度,可以濃縮為“政策迭出,服務到位”八個字。而雨花區的城市建設和產業發展成果,更是已經為尋覓理想人生的八方人才,描繪出一幅“來雨花 幸福家”安居圖景。
從生活水平看,雨花區是2023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的“雙第一”,凸顯出就業的強勁和生活的活力。此外,雨花區的學校、醫院、商圈、綠心、交通配套,在全省都數一數二,是不折不扣的“幸福之城”。
而從發展預期看,雨花區是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領跑者,更是“2024賽迪百強區”中西部省份排名第一的城區、唯一進入前十的非沿海省份城區。雨花區的實力,不輸于部分沿海一線地區。在這里扎根,人生的前景將更加廣闊。
無數人理想的生活,正在雨花的坐標上綻放,萬紫千紅。
把人才的滿意和幸福,當作一種目標
以人為本,是吸引人才、服務人才的根本邏輯。要讓這個邏輯被貫徹下去,就要從設立目標的環節開始,就做好布局。
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早年曾總結過一套簡明的人才理論。他認為,人才機制主要包括三個要點:
第一是回報,包含短期回報長期回報;第二是成長,人才在這個公司能得到成長;第三是心情,人才在這個公司精神生活很愉快,做事有趣,同時不會被通勤成本之類的瑣事影響事業情緒。
如今,字節跳動已經在全球擁有十幾萬名員工。這說明人才的規模再大,只要找到了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底層邏輯,就無需擔心無人可用。
一家公司可以用這種思維,將人才工作置于高處。區域發展,更可以將人才的幸福感、滿意度放到高處,讓它指引所有關鍵行動。
對雨花區來說,最高處的指引,就是搭建有專門的“人力班子”。
雨花區的區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由區委書記帶頭任組長,32個部門負責人全員參與,并落實到績效考核機制上。人才工作,在全區事務中都處于重要地位。
其次,人才的需求,是安家還是擇業?在千人千面的需求面前,精準“摸底”、垂直服務,顯得尤為重要。
比如,雨花區今年啟動的“人才圓夢在雨花·圭塘河畔好安家”聯企助才精準服務,直接面向企業一線人才面對面服務,問題當場答、需求當場提,再結合相關走訪得到的信息,解決從政策補貼到生活需求等方方面面的共性和個性問題。
基于這種對基層需求的充分了解,雨花區一直在人才支持政策上敢為人先。人才政策的落地,將大為提升他們從現實獲得的幸福感。
2021年,雨花區在全市率先出臺“自貿長沙片區雨花區塊骨干人才認定目錄”,截至去年底已經認定骨干人才共三批次,并在持續對人才池擴容。
圖源:湖南自貿試驗區長沙片區官網
去年6月,由人才工作領導小組主導,原有政策升級為“自貿骨干人才政策2.0”版本,一次性涵蓋貢獻獎勵、租房補貼、購房補貼、子女入學、配偶就業、健康體檢六大保障,并提高了相關獎勵比例。
如今,雨花區已形成包括上述政策及經開區大學生實習實訓補貼、“科技帶頭人”“優秀企業家”等獎勵項目在內的十余項配套政策,與長沙市的人才激勵政策相得益彰。
也是在高標準地支持下,人才來到雨花區,才能感受到真實的尊重、滿意和幸福。
物質精神都滿足,讓幸福感泉涌
人才擇城和擇業的本質,是為未來生活尋找保障。政策和規則只是開始,留住人才需要利益,需要好的氛圍。這些,都是理想生活和幸福感的支點。
去年被認定為雨花區骨干人才的中國聯通中南研究院高級技術總監、留學歸國博士張孜勉說:“按照長沙人才政策支持,(我)了解到自己能申請到10萬元的租房和生活補貼,首次買房后還可以享受10萬元購房補貼?!?/p>
這是“人才圓夢在雨花 圭塘河畔好安家”系列活動,走進長沙市十大重大引領性產業項目之一、中國聯通產互公司(中南研究院)時,收到的一線反饋。
這個項目集聚了近600名相關人才,平均年齡只有26歲,正是落實自身發展規劃、打好生活基礎的關鍵時刻。雨花區有針對性地進入企業展開宣講和服務,幾乎是貼著企業人才特征制定了配套“禮包”,一次講清補貼、安居相關政策。
在這群年輕人的購房購車需求面前,雨花區組織區內各部門,對接聯系超過30家重點房企和車企,打造了面向人才的“專屬優惠”。類似的行動,持續深入到比亞迪、零食很忙、可孚醫療等重點企業內部。
圍繞自貿骨干人才相關激勵政策,2023年,雨花區政策激勵留才兌現資金達2392.4萬元,建設人才公寓600套。至今,雨花區已累計兌現人才政策獎補超2億元。
圖源:看見雨花
而和物質利益同等重要的,是讓扎根在雨花區的人才感受到尊重,在更高層面上形成惜才氛圍。
自貿雨花骨干人才之一、湖南高橋大市場股份有限公司中非事業部負責人武連賓說:“自從被認定為自貿雨花區塊骨干人才后,我已連續兩年享受到了雨花區的貢獻獎勵,還多次受邀參加了雨花區組織的‘雨花夢想家’系列人才活動,這給了我莫大的榮譽和激勵!”
人力資源領域有一句名言:人才只會流向被尊重的地方。心理學大師威廉·詹姆斯說:“人類最深處的需要,就是感覺被人欣賞。”
一項及時的、帶有尊重感的服務,能緩解疑慮、激發信心。最重要的是,能讓人對在這片土地上的未來生活,產生更美好的向往。幸福感的誕生,正是得益于這些積極心態的催化。
據悉,為盡力解決人才問題,雨花區甚至專門給企業配備了會操作、善溝通的“一對一”人才專員。
不夸張地說,在真實招聘場景里,這是只有高端人才才能享受的“獵頭級”待遇。而在雨花區,這卻是給予一線人才的一種雙向溝通機制。
這種機制給出的不只是服務,還有一種尊重知識、技術和情緒價值的溫情。
和城市前景共鳴,闖一個前路燦爛
如果說上述保障給了人才選擇雨花的底氣,那么雨花還有一項不容忽視的優勢,會給有事業心的人才一個“盼頭”。
壹城智庫發布的《中國市轄區高質量發展報告2023》顯示,雨花區從2020年的第18位連續升級,到2023年首次排名全國第5,彰顯了巨大的城市發展潛力。
正如文首所列舉的城區排名優勢,作為“2024賽迪百強區”910個地級市市轄區(含副省級城市)中,唯一進入前十的非沿海省份城區,雨花區在湖南、在中西部地區、在全國,都有不容小覷的成長力。
圖源:飛夢雨花
這股力量,來自雨花區極其澎湃的產業動能。
對個人來說,成長最好的方式,就是趕上時代的大潮,選擇合適的平臺。幸福,不只有生活的安適恬靜,還有征戰遠大未來、兌現個人前途的攀登過程。
雨花區所具有的、托舉個人發展的能力,在部分領域不輸于沿海一線城市。在這里,幸福伴隨拼搏而生,現實與理想共存。
一方面,雨花區的產業底座給人才成長和流動提供了基礎,可以在職場成長的同時收獲個人價值。
雨花區擁有以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為主導產業、以人工智能及傳感器(含數控機床)為特色產業的“一主一特”產業發展定位。其引進和培育的各類企業達到7000多家。
雨花經開區匯聚央企10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73家、高新技術企業243家。在制造、消費、進出口等領域都有特色企業或平臺。這些在就業領域都是有吸引力的目標。
而且,由于雨花區的產業底座堅實,它在新興經濟機會方面的發展預期是值得關注的。人才,往往被這種潛力吸引。
比如,低空經濟是近兩年的產業熱詞,涉及機械制造、動力電池、智控系統、精密光學等多個方面。湖南省是全國首個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省份,而雨花區則具備比較完善的產業鏈。
圖源:長沙晚報
“一要建設全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二是打造低空經濟無人機產業中部加速器?!庇昊ń涢_區早已定下目標。
雨花經開區現有低空經濟企業共計14家,并在今年召開湖南·雨花AI+低空經濟產業發展大會,做出系統性布局。這也意味著,相關人才來到雨花,面對的是一個經驗豐富的產業試驗區。
對于求職者來說,即使是大項目、大趨勢里的一顆“螺絲釘”,也可能給自己的未來發展帶去超乎想象的價值——俗稱“平臺影響未來”。
雨花區,有這個實力和底氣,支撐人才追尋各自的遠大前程,在拼搏中找到幸福燦爛的一面。
結語
千顆心千種想法,千個人千種特質,這些不同之中,潛藏了他們對生活、工作乃至人生的共同訴求。比如城市的善意、歡樂,揮灑創意的空間,落地想法的土壤。
雨花區,讀得懂個性和共性,也創造了一個統一的底座,供八方人才共逐未來。
城市復雜,雨花區帶給人的印象注定是千人千面的。但這些印象,都統一于一個重要的錨點:在雨花,未來很多元。
于是,宜業是因為夢想找到了寄托,宜居是因為生活得到了安放。不論人才來自何方,有何追求,其人生的幸福,都終將與城市的多元交相輝映。“來雨花 幸福家”,也將成為更多人才選擇扎根雨花的落腳點。
當理想和現實在這里交匯,幸福雨花,就成了他們生命中無數種可能的集合。
來源:松果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