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行長冀光恒的三板斧,平安銀行痛并快樂著
文:向善財經
今年的平安銀行,著實有點“水逆”。
先是業(yè)績成長性陷入了陣痛期。上半年,平安銀行營收同比下降12.95%,凈利潤僅微增1.9%,交出了四年以來的最差“期中成績單”。
然后就是組織結構調整,又引發(fā)了一系列的變相裁員的謠傳。
緊接著在5月份,國家金融監(jiān)督管理總局公布了多條處罰信息。其中,平安銀行被沒收違法所得并處罰款,合計6723.98萬元。主要違規(guī)事項涉及,向關系人發(fā)放信用貸款,違規(guī)發(fā)放并購貸款、個人貸款,流動資金貸款用途不合規(guī)等等。
時任平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零售經營及消費貸款事業(yè)部總裁朱俊霞、以及行長特別助理蔡新發(fā)被雙雙警告。
雖然平安銀行對此回應稱,相關違法違規(guī)事實主要于2019年原銀保監(jiān)會檢查時發(fā)現,目前整改工作已全部完成。
但尷尬的是,最近,平安銀行信用卡中心總裁劉顯峰又被曝出,正在接受有關單位的調查……
也就是說,現在平安銀行的內部控制、風險管理,整改得似乎還是不夠到位。這一下子就讓政策面上剛剛傳來的不少利好消息,黯淡了不少。
畢竟,前邊的零售業(yè)務去風險還沒有完成,現在又可能來了個內部人事管理“翻車”,這讓本就壓力山大的平安銀行如何快速實現“大象轉身”?
轉折中的平安銀行:找對方向,做“錯”風控?
對于自家信用卡中心“一把手”被查,雖然平安銀行回應稱,各項業(yè)務不受影響,并且知情人士也透露,劉顯峰被有關部門帶走調查,或許與前東家(浦發(fā)銀行)有關。
但同時還有消息表示,現在平安銀行已經對劉顯峰免職了。
所以從目前來看,在官方實錘沒有出來之前,平安銀行好像還是很難擺脫外界的質疑和擔憂。更不用說,現在平安銀行零售板塊中的信用卡業(yè)務,也確實不太好看。
天眼查APP顯示:今年上半年,平安銀行的手續(xù)費及傭金凈收入為129.97億元,同比下降20.6%。其中,銀行卡手續(xù)費收入為64.12億元,同比下降23.3%,主要就是因為信用卡業(yè)務手續(xù)費收入的下滑。
當然,這實際上也是平安銀行的主動為之。
大家都知道,這幾年受疫情和房地產行業(yè)影響,宏觀經濟承壓,未來收入不確定性增強,所以消費需求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收縮,消費升級開始轉變?yōu)橄M降級。這使得曾經的銀行香餑餑——零售業(yè)務,開始走向了高收益的另一面,即風險開始飆升。
就像平安銀行的信用卡業(yè)務,不良率從2021年的2.11%升至2022年的2.68%。此后的2023年末及2024年第一季度,均為2.77%。
所以從去年開始,平安銀行就主動調整了零售戰(zhàn)略方向,優(yōu)化消費貸、信用卡的客群,主動以低利率吸引低風險客戶,一邊增加按揭、持證抵押、新能源汽車等相對低風險貸款占比,另一邊主動壓降風險較高的信用卡和消費貸余額等。
用行長冀光恒的話就是,暫時放棄高營收,避免零售和貸款業(yè)務的“破窗效應”,從而保證存量資產的軟著陸。
老實說,現在平安銀行和冀光恒用時間換空間,用成長性換取資產質量轉好,這本身是值得肯定的。比如今年上半年,平安銀行信用卡應收賬款在個人貸款中占比較去年年末降至13.8%,不良率也下滑了0.07個百分點至2.7%,消費性貸款占比降至14.3%。
這兩項,都是曾經平安銀行維持高息差收益的“殺手锏”業(yè)務……
然而遺憾的是,哪怕現在平安銀行已經意識到了問題,但“大象轉身”絕非易事。從半年報的來看,其似乎還需要更長的時間來置換或化解零售風險。
今年上半年,平安銀行的凈息差同比下滑了0.59個百分點至1.96%,幾乎是42家A股上市銀行中凈息差降幅最大的銀行。同時,凈利差也下滑了0.58個百分點至1.91%,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年化)下滑至11.88%。
如果再算上相對平淡的營收、凈利增速,可見,平安銀行的成長性和盈利能力已經扛上了巨大的下滑壓力。
那么資產質量怎么樣呢?同期,平安銀行的“消費性貸款”不良率從去年年底的1.23%,進一步增長到了1.46%。雖然信用卡不良貸款率略有下滑,但卻依然是整個貸款業(yè)務分部中不良率最高的。
所以在報告期末,平安銀行的個人貸款不良率從年初的1.37%增長到了1.42%,整體不良貸款率從1.06%增長到了1.07%,撥備覆蓋率則微降至264.26%。整體資產質量暫未出現更大程度的好轉……
平安銀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積重難返的情況,有外部環(huán)境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可能還是內部風險控制不到位所導致的。
就比如同為“零售之王”的招商銀行,雖然今年上半年的營收、凈利都出現了負增長,但在資產質量方面,其整體不良貸款率卻僅為0.94%,較年初同比下降了0.01個百分點。
對應的零售貸款總額為3.5411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不良率為0.9%。其中,招商銀行的信用卡貸款不良率為1.78%,消費貸款不良率為1.04%,均優(yōu)于平安銀行的資產質量表現。
也就是說,現在銀行零售金融業(yè)務確實有所承壓,但還沒到一片蕭條的地步,平安銀行于同業(yè)中表現出來的更大脆弱性,更像是源于零售業(yè)務核心的風控環(huán)節(jié)上,平安銀行弱于招行,或者客群質量不如招行,所以才會在經濟形勢不佳時,波動更加明顯……
其實一直以來,銀行業(yè)務最核心的前置環(huán)節(jié)就兩個,獲客與風控,后邊才是放款和貸后管理。
在這方面,過去平安銀行背靠大股東平安集團等優(yōu)質獲客渠道,確實積累下了非常不錯的資產獲取能力,但可能也正因如此,所以在后來業(yè)績?yōu)閷虻幕A上,平安銀行對資產的穩(wěn)健運營與風險控制才始終欠缺一些火候,以至于在市場漲潮的時候,平安銀行能夠勇立潮頭,但一旦退潮,平安銀行就很容易大起大落……
所以,無論是內部高管人事,還是零售業(yè)務方面,對平安銀行來說,現在控風險,就等于促增長。也只有補齊全部經營短板,才能真正逆轉當前的頹勢……
冀光恒的“三板斧”,平安銀行痛并快樂著
其實,如果沒有信用卡中心總裁被查這事兒,最近外部基本面上對平安銀行的利好還真不少。
比如當前銀行業(yè)的核心邏輯是息差下行,所以才對平安銀行們的凈利息收入表現造成了極大的壓制。
但前段時間央行講話表示,要“引導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和存款利率同步下行,保持商業(yè)銀行凈息差穩(wěn)定”。這意味著“頂層”認為銀行息差不能再低了,需要止跌回穩(wěn),這算是在政策層面吃了顆定心丸。
另外就是國家發(fā)布的一攬子組合拳政策,穩(wěn)定房地產、刺激經濟復蘇,直接帶來了不少的潛在貸款增量市場,算是為銀行業(yè)的復蘇又增添了一把柴火……
當然,無論政策催化還是預期落地都需要時間,但好在,當前平安銀行的對公業(yè)務似乎也有了點起色。
今年上半年,平安銀行的企業(yè)貸款余額15921.3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1.4%;其中,實現基礎設施、汽車生態(tài)、公用事業(yè)和地產四大基礎行業(yè)貸款,新發(fā)放2005.4億元,同比增長42.1%;新制造、新能源、新生活三大新興行業(yè)貸款,新發(fā)放1061.42億元,同比增長47.1%。
不過即便如此,行長冀光恒仍坦言道,“在對公貸款方面,平安銀行為了上量,價格不是很劃算。如果對公貸款增量拐點、對公貸款不良拐點都出現之后,我們的對公貸款就會有“二次騰飛”……
所以在此之前,平安銀行穩(wěn)定利潤表現的最直接手段,其實還是“降本增效”和依靠非利息收入的穩(wěn)步增長。
就比如今年上半年,平安銀行的業(yè)務及管理費為211.09億元,同比下降了9.9%。
其中,員工費用為102.28億元,員工人數為40452人,人均月薪為4.214萬元。而去年同期,平安銀行員工費用為111.56億元,員工人數為43728人,人均月薪為4.252萬元。
據此推算,過去一年間,平安銀行總體員工少了3276人,降薪比例約0.9%。
對應的銀行網點機構,也從1205家縮減至1180家。
除此之外,同期,平安銀行還通過加強高成本存款產品管控,促進低成本結算存款沉淀,將吸收存款的平均付息率降至了2.18%,較去年同期下降2個基點,人民幣存款付息率較去年同期下降4個基點。
同時,依靠債券牛市的拉動,平安銀行投資收益同比大增67.96%,投資收益達到122.4億元,帶動非利息凈收入280.46億元,同比上升8%。
如此看來,現在平安銀行似乎有著明確的轉型“三板斧”:長期調整零售貸款結構,中期扶持對公業(yè)務,短期發(fā)力降本增效。
一整套連招下來,平安銀行穿越本輪市場周期的思路確實明晰了不少。但可惜,這并不意味著平安銀行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從不降反增的不良貸款率來看,平安銀行在業(yè)務結構調整過程中,勢必要經歷一段相當長的改革陣痛期。
雖說平安銀行對此也早有預料,就像冀光恒所言:“改革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一招制勝的”。可問題是,在行動上,從今年以來的數起輿論爭議到最近的內部高管被查,平安銀行似乎又有些“顧頭不顧尾”地忽略了風險控制。
所以我們希望,平安銀行接下來能夠及時查缺補漏,從而早日重回巔峰!
免責聲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內容和已公開的資料信息,展開評論,但作者不保證該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及時性。另: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與否須自行甄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