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新生人口數量逐年減少的大環境下,又疊加了日益激烈的同質化競爭等因素,致使我國紙尿褲生意變得一年比一年難做。在此背景下,不禁令人疑惑,置身其中的眾多企業真實生存與發展狀況是何模樣?
而這或許能從國內外的9上市企業財報中獲取一些蛛絲馬跡,縱觀豪悅護理、恒安國際、尤妮佳、花王等多家企業的成績單,不難發現一個共性現象:其中大多數的紙尿褲業務都承壓,紛紛多元化發展尋求新增長。
恒安國際:紙尿片業務銷售上升7.0%
在本次盤點的中國紙尿褲企業中,恒安國際的財報值得一表,因為它是唯一在紙尿褲業務上實現增長的企業。2024年上半年(簡稱“報告期”“1-6月”),其紙尿片業務銷售上升7.0%至7.12億元,占公司總營收6.0%。
其中,皇牌高檔嬰兒紙尿褲品牌「Q?MO」的銷售良好增長,收入同比增長接近34.0%至3.2億元,占紙尿片業務收入45.0%。而另一運動褲型嬰兒紙尿褲品牌「安兒樂」的銷售也有所改善,有效抵銷來自傳統渠道及中低端產品的銷售下跌。此外,其還布局了成人紙尿褲,銷售占紙尿片業務收入22.5%。
在渠道方面,其除了電商銷售外,還在大力發展新零售,同時加強與母嬰店、養老院及醫院合作。未來,在紙尿片業務中成人紙尿褲的占比可能會上升。
從整體上來看,報告期內,其整體業績呈現出“增利不增收”的情況:總營收118.36億元,同比減少3.02%;股東應占溢利14.09億元,同比增加14.95%。
原因在于,三大核心業務板塊的總銷售錄得同比2.2%的負增長。其中,占公司總營收85.3%的紙巾業務和衛生巾業務,分別同比下滑3.1%、2.2%。但因原材料價格下滑和公司升級產品等原因,令三大業務的毛利明顯改善。
那么,恒安國際的紙尿褲業務是否能維持好狀態至2024年下半年,我們將會持續關注。
爹地寶貝:尿褲業務收入同比減少近三成
與恒安國際截然相反的,當屬爹地寶貝。報告期內,其尿褲業務收入大跳水,同比減少28.85%至6854.77萬元,占公司總營收88.60%。需要指出的是,其尿褲業務已連續數個財報季報虧:2022年-2023年期間,該業務分別收入2.51億元、9754.34萬元、1.78億元,同比減少23.81%、32.96%、9.23%。
盡管在本期并未給出下滑的具體原因,但綜合前幾期來看,可能還是因為新生嬰兒出生數大幅下降。近年來,紙尿褲市場需求一直保持萎縮狀態,同時市場競爭激烈。目前,其正開拓東南亞市場,以增加出口銷售來尋求新增長,并深耕國內線下市場,開發空白區域省份。但從今年的半年報可見,其距離“止跌回升”的目標越來越遠。
目前,爹地寶貝主要控股子公司、參股公司的四家公司,其中有三家都是虧損狀態。有如:福建超級爹地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福建申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艾生昉科技有限公司,凈資產虧損分別達1245.29萬元、871.24萬元、626.46萬元。
從整體上來看,爹地寶貝在報告期內實現總營收9850.88萬元,同比減少22.45%。原因是,產品銷量、銷售價格下降,導致收入下降、毛利率下降,毛利額大幅下降所致;凈虧損1489.65萬元,同比增長1781.25%;扣非凈利潤1602.39萬元,同比增加10642.98%。原因是,營業利潤下降。
從其他業務板塊來看,口罩收入同比減少92.18%至102.83萬元;女性用品收入同比增長129.95%至779.34萬元。值得一提的是,因口罩相關問題,爹地寶貝正面臨四起訴訟。而女性用品則是爹地寶貝增長的新戰略,也是今年大力推進的項目。
可是三大主營業務,其中有兩個表現都不佳,未來爹地寶貝的路在何方?
可靠股份、豪悅護理、百亞股份:紙尿褲下滑10%以內,多元布局開啟自救
此外,可靠股份、豪悅護理、百亞股份的嬰兒護理用品/衛生用品/紙尿褲業務也不容樂觀。其中,豪悅護理收入同比減少9.88%至8.98億元,占公司總營收68.40%;百亞股份同比減少5.30%至5691.81萬元,占公司總營收3.71%。
究其紙尿褲業務的下滑,二者給出的理由跟爹地寶貝相似。因此,豪悅護理、百亞股份紛紛開啟多戰略布局,來降低行業給自身帶來的震蕩感。據了解,豪悅護理一邊通過強化自有品牌建設,擴大在嬰兒衛生用品市場的占有率。目前,其已擁有希望寶寶、媽媽咪呀、SunnyBaby等多個嬰兒紙尿褲品牌。
另一邊出海發展,在報告期內,SunnyBaby逐漸深扎泰國市場,除了在傳統零售渠道拓展外,還與當地各大主流電商平臺Tiktok、Shopee、Lazada開展深度合作,借助平臺流量、達人推廣,增加品牌曝光度。
從財報中也可見,境內收入同比減少6.76%至11.26億元,而境外同比增長25.10%至1.87億元。但隨著其加大自有品牌產品推廣,銷售費用激增:報告期內9434.17億元,同比增加了58.63%。主要是增加了網店推廣費和代銷服務費,分別為5672.54萬元、1018.41萬元,同比增加243.38%、261.39%。
此外,其成人衛生用品也在維持,報告期內收入2.63億元,占公司總營收20.05%。從整體來看,豪悅護理總營收同比減少3.24%至13.13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減少了2.86%至1.94億元。顯然,多舉措的效果尚不明顯,那么后續業績會扭轉嗎?
而在百亞股份里,其實營收支柱并非紙尿褲,而是“自由點”品牌所在的衛生巾業務。報告期內,收入14.07億元,同比增長68.79%,占公司總營收91.83%。或許也正因此,其在5家中國紙尿褲企業中是整體業績唯一實現雙增的,即總營收同比增長61.31%至15.32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36.41%至1.80億元。
而對于“好之”品牌所在紙尿褲業務,其在財報中并未進行過多介紹。但從渠道端來看,其正加大對電商渠道和新興渠道的投入。報告期內,電商渠道收入6.53億元,同比增加175.99%。可是,重電商就能拉動紙尿褲業務增長嗎?
同為難兄難弟的可靠股份,1-6月的嬰兒護理用品業務收入同比減少了4.73%至1.98億元,占公司總營收37.97%。據了解,其在嬰兒護理用品領域運營“杜迪”品牌,以及自主品牌“酷特適”。而在其中,“杜迪”就虧損了579.02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杜迪與健合(H&H) 集團有著密切關系。今年1月的時候,健合香港有限公司授權可靠護理以長期商標授權運營的形式,在中國大陸地區經營杜迪品牌嬰童尿褲業務,項目由可靠股份全資子公司杭州可心護理用品有限公司運營。但結果就是:收入1045.50萬元、凈虧損579.02萬元。
而另外一家非全資子公司,即由健合(H&H) 集團占股20%的杭州可艾個人護理用品有限公司,主要業務是嬰兒護理用品研發、生產和銷售,同樣是增收不增利:收入5125.13萬元,同比增長6.18%;凈利潤106.86萬元,同比減少41.29%。
為了應對嬰兒出生率持續下降對公司經營產生不利影響,可靠股份也在加重成人紙尿褲的投入,擴大成人失禁用品的銷售規模和市場占有率。報告期內,成人失禁用品業務收入同比減少5.29%至2.74億元,占公司總營收52.69%。
此外,可靠股份還在開拓海外市場。與歐洲、日本、韓國、菲律賓等多個國家地區的知名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實現自主品牌出海;與國際知名跨境電商平臺達成合作進行產品銷售;開發國際化物流采購供應商等。
在此之下,可靠股份總營收5.21億元,同比減少7.42%;歸母凈利潤2322萬元,同比增長了6.07%。然而,2月底可靠股份實控人金利偉和妻子鮑佳宣布離婚,并分別持股30.93%、29.93%。基于此,可靠股份產生了一系列的內訌。從4月份的一季報,到5月份的股東大會,直至如今的半年報,鮑佳全都投下了反對票。
顯然,這一變動也讓可靠股份未來走勢蒙上了一層陰影。
尤妮佳、花王、大王、寶潔:紙尿褲業務在中國市場集體承壓
除了本土企業的紙尿褲生意不好做外,海外企業也同樣深陷泥潭。其中,尤妮佳在2024年上半年里,紙尿褲所在的個人護理業務銷售額4099億日元,同比增長7.2%。但聚焦中國市場,其整體業務銷售額下滑7%。這主要歸因于中國少子化趨勢加劇及本土品牌的強勁崛起,導致其知名紙尿褲品牌moony表現平平。
與此同時,花王也未能幸免。報告期內,消費品事業部門銷售額6094億日元。其中,嬰兒紙尿褲所屬的“衛生與生活護理業務”雖實現了4%的增長,但這并不包括中國市場的貢獻。相反,花王在亞洲地區的銷售額因中國市場銷售額減少2.0%至1111億日元而受拖累。
原因是,嬰兒紙尿褲品牌在中國受到市場萎縮和競爭加劇的影響,銷售額低于去年同期。具體而言,中國大陸與香港市場的銷售額分別下降了21%和10%,僅臺灣市場微增2%。面對挑戰,花王已于2023年8月宣布停止在中國生產紙尿褲,轉向從日本進口,此舉或暗示其在中國市場的策略調整。
除此之外,大王和寶潔發布的均是今年4月-6月的財報。其中,大王主要有兩大業務板塊,而家庭及個人護理(H&PC)涵蓋紙尿褲業務。據披露,在三個月時間里,其實現了729.29億日元的銷售額,同比增長6.4%。
但峰回路轉的是,大王在中國市場卻遭遇了波折。由于ALPS處理水(指處理過的核污水)的影響等,導致大王嬰兒護理用品銷售數量有所減少。為應對這一挑戰,大王也啟動分散風險并尋找新增長點的策略,通過引入新產品和加大促銷力度,擴大了女性護理用品的市場份額,以平衡整體業績。
至于寶潔的整體業績,本季度表現略顯疲態。三個月的時間,其銷售額微降0.1%至205.32億美元,凈利潤同比減少7.30%至31.37億美元。據了解,寶潔的業務架構由五大板塊構成,包括美容、理容、健康護理、織物和家庭護理,以及嬰兒/女性及家庭護理。
其中,涵蓋紙尿褲的嬰兒/女性及家庭護理銷售額50.09億美元,同比下降3%。這主要是由于嬰兒護理領域的有機銷售額下降所致,而這又是因為份額損失導致的銷量下降,部分被優質產品組合所抵消。
綜上可見,“難”已經成為中國紙尿褲行業發展的主基調,無論是本土企業還是國際品牌均難逃其影響。在此背景下,誰能抵得住壓力,誰就將在這場考驗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