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度越大,價值越高。這說的就是家庭醫生服務市場。
自2016年《關于推進家庭醫生服務的指導意見》出臺,真正意義上激活了基層醫療機構的最重要價值,以家庭為全民健康管理的“第一場景”,家庭醫生服務粉墨登場。
長期處方、轉診綠色通道、必要時的上門服務、醫保報銷優惠等一系列政策驅動之下,不僅是作為家庭醫生服務主體的基層醫療活躍度大幅提升,一批互聯網技術服務企業也殺進這一市場,“補缺”家庭醫生服務的短板。
隨著家庭醫生簽約率的快速提升,在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后,2022年國家衛健委、醫保局、財政部等六部委聯合頒布了《關于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
短短五六年的發展時間,從家庭醫生的簽約落地到服務的全周期執行,整個流程中仍有諸多現實的難點、痛點和堵點,需要攻堅解決。意見的出臺,就是要解決家庭醫生服務“好不好”的問題。
然而,家庭醫生服務體系的建立過程,是一場浩大而持久的醫療健康全要素的生態協同,同時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對于企業而言這顯然是件需要長周期投入的事業。
就在近期,互聯網醫療三巨頭之一的京東健康被傳出“整體裁撤家庭醫生事業部”的消息,隨后京東健康回應為“內部組織架構調整”,即將家庭醫生事業部分拆后并入互聯網醫療和企業業務事業部。
要知道,家庭醫生服務曾是京東健康最為看重的業務之一,如今卻黯然“降級”,可見家庭醫生業務可絕不是燒錢就能燒出來的香餑餑。
事實上,春雨醫生、微醫、丁香園、好大夫等互聯網醫療平臺都曾染指過家庭醫生業務,但這塊業務最終似乎都成了“雞肋”。
也并非無人堅守下來。6月17日,一場由平安集團主辦的中國平安家庭醫生品牌升級大會舉行,平安正式升級家庭醫生服務品牌“平安家醫”,并發布了一站式主動健康管理體系及用戶服務承諾。
中國平安何以篤信家庭醫生服務能在其打造的中國版“管理式醫療模式”中,收獲成功?
6月17日平安正式升級家庭醫生服務品牌“平安家醫”,這意味著平安健康在兩大核心樞紐工程之一的“家庭醫生”上,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壹|全民剛需
平安家醫的新升級
從需求端“由治到防”的變化,不難判斷家庭醫生服務需求的真實性。
“在人口老齡化、居民收入水平不斷增長、移動互聯網普及等多重因素影響,民眾對于健康的需求早已不僅限于患有病癥時的診治,而是從預防、早診、治療、康復、科普,全方位的一站式醫療健康服務解決方案。”
在平安家庭醫生品牌升級大會上,平安集團聯席CEO郭曉濤表示平安有信心通過提供一站式的醫療健康管理解決方案,滿足公眾的醫療健康所需。
一組大數據調研結果顯示:超80%的客戶希望獲得家庭專屬全科醫生,76%的客戶希望家庭醫生至少每兩周一次主動地進行聯系,更多用戶希望獲得包括即時線上問診、上門檢測、線上線下就醫指導等醫健服務。
事實上,經歷了疫情之后,公眾端對于醫療健康的服務需求是跑在了服務供給的前面,而需求本身也呈現出多樣性,這為服務供給側帶來了很大的挑戰。
從供給側看醫療服務資源的失衡、地域之間服務水平的差異、城鄉醫療信息化建設的差異以及缺乏服務標準導致服務水平難以提升,這些都是現實的難題。
就家庭醫生服務來看,不同地區間存在的健康管理意識上的巨大差異,不同醫療機構間存在醫患管理的連續性、醫療數據的對接和結構化處理等差異,這需要“一站式”的解決方案。
此次全新升級的“平安家醫”正是針對這些難題和挑戰而來。
“在服務團隊、標準、模式和能力四重升級下,我們的家醫已經成型了一套‘11312’的一站式主動健康管理服務體系,通過一個專屬家庭醫生入口,即可為客戶提供專業、便捷、高質量的健管服務保障。”
在平安健康董事長兼CEO李斗對“11312”的解釋中,兩個“1”代表的是1個專業的、擁有北大醫療國際醫院和世界家庭醫生組織WONCA雙重認證指導的家庭醫生團隊;1個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由中華醫學會全科分會指導、澳大利亞醫學會RACGP認證的服務標準。
平安健康董事長兼CEO李斗:通過一個專屬家庭醫生入口,即可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健管服務
基于專業家庭醫生團隊和權威的服務標準,平安健康將客戶按需求特征分成亞健康人群、慢病人群和疾病人群“3”種類型,以提供不同的主動健管服務,并配置“12”項稀缺醫療資源。
而從用戶角度理解平安家醫的服務升級,“省心、省時、省錢”這三省足以概括,平安的服務承諾簡單概括則為“健康主動管、慢病能管好、疾病管全程”。
“家庭醫生”與“養老管家”是平安健康持續深耕的兩大核心樞紐工程,平安家醫則兼具“醫生、健康導航員、客戶經理”的三重角色,并在診前、診中、診后病程各環節發揮主動管理能力,為用戶提供“到線、到店、到家”的服務。
也因此,平安家醫自創建以來累積了良好的市場口碑,截至2023年末的數據,平安家醫會員約1300萬人,用戶五星好評率高達98%。
對于平安家醫,品牌升級的內容實質是在“篩、防、診、治、康”全程提升自己的綜合服務質量,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
貳|解題思路
家醫里的“大模型”
回到前述的問題,為什么互聯網公司進入需求和潛力巨大的家庭醫生市場卻屢屢折戟沉沙?
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互聯網的技術未能在真實醫療健管場景中顯現應有的賦能價值,未能在家庭醫生服務供需兩端解決獲得感和可及性的根本問題。
事實上,傳統醫療服務的鏈條本就冗長,而家庭醫生所提供的醫療健管服務不僅涵蓋院內、院外場景,還要串聯線上、線下資源,要全流程、全周期提供醫患兩端的各種數據信息和管理工具,但這也正是互聯網技術賦能家庭醫生的價值所在。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積累,平安健康目前擁有29個科室5萬多名內外部醫生團隊,并與外部的2500多名專家進行合作,圍繞著八大專科已經成立23個專病中心,醫療資源也涵蓋了海外。
與此同時,平安健康建立的O2O“到線、到店、到家”的三到網絡,合作醫院,全國百強醫院實現100%覆蓋,合作藥店數達23.1萬家,服務資源庫可謂豐盈飽滿。
但要將這些龐雜的資源轉化成均質化的主動式健康管理服務,且針對不同人群不同場景的健管需求分層分類持續性輸出,顯然依靠傳統的醫療手段顯然是遠遠不夠的。
利用先進技術賦能家庭醫生提供高質量的健管服務,這是平安家醫的解題思路。
此次平安家醫的全新升級中,“平安醫家人”醫生工作臺和“平安醫博通”多模態醫療大模型的升級,是其將前沿技術注入家庭醫生服務的核心內容。
過去,家庭醫生服務往往受限于醫生的知識更新能力、患者的健康數據管理以及醫療健管服務的持續性和一致性的問題,因此只是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很難進一步提升到高質量服務的層面。
“平安醫家人”醫生工作臺一方面可以AI實時提供醫學知識,輔助家庭醫生高效、高質地提供診療服務;另一方面可以自動化整理患者數據,生成健康檔案,更精準地滿足用戶個性化的健管需求。
醫生工作臺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就是用AI技術進行全量100%的醫療質量檢查,覆蓋在線問診、電子病歷、處方質控等環節,確保平安家醫的醫療安全合規。
而實現上述“解題思路”的技術路徑,就不得不提到“平安醫博通”多模態醫療大模型,此次升級,平安家醫基于醫博通大模型又打造了咨詢、診斷、診療、服務的四個環節,共12個系列的業務模型群。
“每一個業務模型就是一個智能體機器人,我們通過規劃、推理、記憶、可視化的編排技術,構建了多智能體的人機協同技術,共同賦能平安健康全流程業務場景的高頻發展。”
平安集團首席科學家肖京表示,平安擁有行業領先的五大醫療數據庫,覆蓋3.7萬疾病信息、22萬種藥品說明、200萬的經典案例和3000萬的醫學文獻、14.2萬次的問診數據,締造了平安醫博通AI大模型。
平安集團首席科學家肖京:多智能體的人機協同技術賦能平安健康全流程業務場景的高頻發展
通過五大醫療數據庫里2000億字符醫療專業領域的訓練數據,百萬級帶文字描述的圖片數據,以及500萬指令級,再加上平安健康500多參與訓練醫生的持續標注反饋數據,通過強化學習技術,才訓練出平安醫博通多模態大模型。
而多模態大模型則指可以精準地理解文字、語音、影像、單據和圖片等多種類型信息,最終醫博通結合客戶的檔案信息來賦能家庭醫生提供高質量、高效的醫療健康服務方案。
“省心、省時、省錢”,這句很容易為公眾所理解的服務承諾背后,是平安舉醫療科技之力,提升診斷準確率、優化服務流程、降低醫療成本,確保合規底線,為用戶提供精準、便捷、個性化服務的孜孜追求。
叁|家醫標準
健康中國新基建
順著“健康中國2030”綱要的指引,家庭醫生服務的普惠發展是必然必需的歷史趨勢,也是一場醫療健管供給側改革的攻堅戰。
在我國,家庭醫生目前主要是由全科醫生擔任,而絕大部分家庭醫生的工作場所又主要是在基層醫療服務機構,因此賦能家庭醫生群體是提供高質量家庭醫生服務的先決條件。
2018年1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意見》,提出全科醫生培養的工作目標,到2030年城鄉每萬名居民擁有5名合格的全科醫生。也就是說,70萬名全科醫生隊伍才基本滿足健康中國建設需求。
截至目前,國內全科醫生數量約為46.3萬名,未來6年里如何補缺近24萬名全科醫生,也直接影響著基層醫療服務機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供給側。
要知道一名全科醫生的培養過程漫長而復雜,而要培養全科醫生提供連續的、高質量的家庭醫生服務,同樣是個巨大的挑戰。也因此,平安家醫的探索實踐就變得彌足珍貴。
以平安家醫服務中的“疾病全程管理”為例,通過“平安醫家人”醫生工作臺,家庭醫生對客戶的問診及病情分析,基于病情初步診斷和客戶健康檔案四史等信息整理出病例資料,并生成線下就診卡,同時精準推薦線下醫院和科室,幫助客戶進行就醫預約。
同樣,客戶線下就醫后,醫生工作臺又會提醒客戶上傳線下就醫資料,以便讓家庭醫生全面了解客戶病情,給出后續康復指導。醫生工作臺同時更新客戶健康檔案,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康復計劃,并定期隨訪跟蹤效果。
從院前就醫、院中治療再到院后康復,通過平安的醫生工作臺家庭醫生可以非常輕松地“拿捏”好每一個服務環節,這極大地提升了家庭醫生的生產力和生產效率,同時家醫的服務質量也能得到保障。
“讓互聯網家醫服務和實體家務服務在未來能夠無縫對接,這是我特別期待的事情”,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主任委員遲春花教授對于平安家醫的實踐抱有更大的希冀。
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主任委員遲春花教授:讓互聯網家醫服務和實體家務服務無縫對接
中國家庭醫生服務的管理目前仍然存在缺乏行業標準等現狀,而平安家醫的實踐則為家庭醫生簽約互聯網服務提供科學、系統、可操作的指導,確保服務的規范性、科學性、高質量和可持續的發展,帶來了一個極有價值的案例。
事實上,平安家醫在服務標準上也不斷升級,對標美國美醫療機構認證聯合委員會及歐洲醫療保健質量和結果平臺,并按照國家團體標準規則,制定了涵蓋家庭醫生職責、服務范圍、培訓要求、服務質量評估等的全球首創家醫團體標準。
當然,作為“健康中國”新基建工程的家庭醫生服務體系建設,仍處在初期階段,需要整合行業生態的協同發展。但平安家醫的全新升級,為我們提供了前瞻家庭醫生服務領域未來機遇與變化的一扇窗。
完
本文僅代表作者的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中涉及數據信源來自市場公開信息或作者認為權威可信的第三方機構;本文海報設計為《多肽鏈》原創設計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