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劉強東的數字人分身“采銷東哥”出現在京東采銷直播間,讓人們再次刷新對數字人的認知。為業務保駕護航的京東云也沒有想到,首場直播不僅爆品售罄,還吸引了一大群總裁和品牌客戶,把京東云自己也整“爆單”了。
爆發式的合作需求讓京東云言犀團隊從算法到推理、從商務到業務,至今仍處于滿負荷運轉狀態。
“在京東618這個節點下,品牌對定制化數字人的需求處于井噴狀態。”一位京東云言犀數字人團隊員工表示,“客戶本身要求很高,他們自己會把關,為了保持溝通,我們同事會從拍攝第一天就開始提供支持,所以異地出差、駐扎到客戶公司都是家常便飯。”
“總裁+直播+數字人”的想法不是石頭縫里蹦出來的,是有爹有媽有跡可循的,父系是總裁直播業態的遞進,母系是AI技術的迭代,這既包括大模型的引入,也包括多模態的積累。
早在2020年,梁建章、俞敏洪等企業家下場直播,拉開了老板直播的序幕。企業家下場為品牌提供了一個直接觸達用戶機會的同時,也潛藏著諸多問題:老板不可能時時有空、口播問題突出、用戶需求與品牌需求錯配等。“采銷東哥”相當于提供了一個“既要也要還要”的可能。
數字人技術迭代同樣有跡可循。以京東為例,自身擁有龐大的客服團隊,2012年京東商城上線智能客服,2018年面向自營商家提供智能客服SaaS產品,為訓練可靠的數字人積累了充分的語料與場景。
2020年,京東云發布了人機智能交互平臺?“言犀”。兩年后,京東云言犀數字人平臺上線。今年GPT4o發布后,多模態成為業內新風向時,正中京東下懷——因為在多模態領域他們早已籌備多年,并在扎實的電商場景中得以應用錘煉。
去年一次溝通中,當我們問及電商多模態應用時,京東云言犀相關負責人曾提到內部已對大姿態數字人有了諸多測試,將在不日上線。
事實上,“采銷東哥”創造了總裁IP+數字人+直播的新范式,其虹吸效應仍在持續,京東云言犀在618期間開創了總裁數字人聚合直播全新模式,實屬行業首次。最吸引品牌商家參與總裁數字人直播的其實是另外兩個原因。一個是成熟的技術與感人的價格,讓企業敢用,且用得起,歸結為一句話:技術普惠”。另一個原因跟醫學實驗中的小白鼠測試差不多,一位商家告訴我們:
“他們都能把自家老板拿來做DEMO,我還怕啥?”
直播電商:從達播到店播
從達播到店播,再到數字人直播,直播電商正在經歷第三次變革。這種變革不是非此即彼的“替代”關系,而是隨著品牌商家需求變化的平行關系。
粉絲、feed流、付費流量構成達播三大主要流量來源。而轉化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一種是東方甄選、李佳琦、辛巴這類達人自己操盤專場,往往大小品牌甚至白牌混場直播。對于大品牌而言,達播議價權較低。對于廣大中小商家而言,除了繳納坑位費與傭金外,必須“砍自己一刀”,確保“機制最優”。
第二種是單一品牌主導的達播專場,通常會借助品牌溯源、種草短視頻、全天直播“三板斧”。要么以定金+傭金結算,要么以固定專場費+傭金結算。無論哪種形式,對于大小品牌而言,達播的核心邏輯與廣告投放并無二致,即“花錢賺吆喝”,在短時間內借助達人流量,解決用戶認識、認知、認同,實現轉化。
“給主播培訓太費時了”負責某投影儀品牌線上渠道的章棟表示,由于投影儀迭代快、參數多,每一次直播自己都要拿著厚厚的一沓產品手冊飛到MCN所在的城市,花一兩周培訓。最近,他有些崩潰,剛剛培訓好的主播跳槽了,于是只能再飛過去培訓。
一些品類存在“達播不耐受”,而平臺和商家也出現了“達人不耐受”。對平臺而言,部分頭部主播向供應鏈延伸,在平臺中漸成尾大不掉的“國中國”,與平臺的矛盾不斷激化。商家苦于達播吃掉了太多毛利,一些不愿拿,或者拿不出利潤換流量的品牌商家開始嘗試店播。
某品牌表示,“找頭部達人,單場規模在百萬上下,我們會根據測算結果決定這場直播是控2(百分比),還是控2.5,或者3。”
這導致淘天與抖音品牌有一條非常明顯的利潤分隔帶——毛利30%上下的品牌,只能“蝸居”淘天;毛利能上到70%的品牌,大多跑到抖音讓利爆發。一位服務商向我們算了一筆賬,如果是頭部主播,品牌一般會反向測算ROI,“控2%、控2.5%、控3%不等”。如果是中小主播,按照純傭模式,抽傭比例在30%-70%之間,那么ROI會在3.3%-1%左右之間。
生意的本質是復購,如果還要追求品牌沉淀,那對于所有品牌而言,都要思考一個問題:達播效果取決于達人與品牌影響力大小,當達人影響力更大時,品牌獲利;當品牌影響力更大時,達人獲利。
相較達播,店播的流量來源更穩定。最主要的是品牌店用戶基數,并輔之以付費投流——這也就是為何平臺們會大力發展店播。店播的確幫助一部分品牌商家擺脫了達播對利潤的侵蝕,但對于一些品類而言,店播同樣存在“不耐受”的情況。
我們走訪產業帶時發現,仍然有海量品牌與商家要么連店播物料與人工都無法負擔,要么根本不具備店播能力。
直播能力欠缺阻礙了店播下沉,這表明不是所有商家和品牌都具備直播的物質條件與技能。除了中小商家,真人主播不是“24小時牛馬”,無法全天候覆蓋等一系列問題亦存在短板。
某生發劑品牌,產品處于市場教育期,因此迫切需要建立用戶認知與品牌心智。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打工人對生發劑的訴求比較高,總之我們直播間晚上的流量特別高,大量用戶會涌入直播間咨詢。”負責線上渠道的員工表示,用戶進入直播間的第一個問題往往同質化率極高:“米諾地爾酊是什么東東”。
得到回答后,接下來呈現在彈幕中的問題則是五花八門的“癥狀”。問題在于,到哪里去找那么多具備產品和專業知識的夜場主播?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數字人。
從半吊子到實力派,數字人走進下半程
數字人是直播電商開辟的“副本”,技術驅動力來自AIGC。在技術和產品驅動下,數字人直播經歷了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數字人的裝飾性功能遠大于實用性。外形上常常出現表情跟不上動作,張了嘴但聲音卻滯后2-3秒才出現。光子星球在了解多家數字人廠商后發現,這種割裂源于“打補丁式”的訓練方法,先分開訓練聲音、動作、表情、文本、面部捕捉、渲染合成的各個環節,最后通過數字人平臺“拼”到一起。
盡管此前數字人只是個“半吊子”,但持續降低的價格還是吸引了第一批吃“螃蟹”的商家。
談到數字人的使用體驗,商家更多的是抱怨:9.9、199、1999各種價位的數字人挑得人眼花繚亂;數字人僵硬得像個機器人,沒有感情地重復說著車轱轆話;直播過程中突然卡頓,動輒被封號更是家常便飯,數字人廠商跑路也是屢見不鮮。
風口之下,數字人行業出現了分層,上游是數字人原廠和套殼廠商,區別是前者有技術而后者沒有;中游是數字人批發商,也被稱為“二道販子”,收割企業大戶;下游是真正有需要的企業和商家。
供需錯配的結果就是,有技術、有產品的數字人原廠找不到客戶,有需求的商家用不上過硬的數字人產品,中間商賺得盆滿缽滿。
轉折點出現在今年四月份京東“采銷東哥”數字人直播。形象逼真之外,帶貨過程中,“采銷東哥”的聳肩、擺臂和手上動作連貫一致,毫無違和感。不經意間帶出的宿遷口音和搓手的習慣,讓人懷疑到底是不是劉強東真人在帶貨。
“采銷東哥”的鮮活實例釋放出了新的信號,數字人來到了多模態階段,簡單來說就是從半吊子“演員”進化成了演技、實力兩手抓的實力派。也從側面印證了京東云言犀數字人至少在技術、效果、商業化三個維度都做到了行業第一。
多模態從根本上解決了第一階段“縫合怪”的問題,從源頭上打通文本、語音、圖像、視頻的鏈條,實現了端到端的實時渲染和數字人生成,從結果上至少可以呈現出一個完整的形象。
一位京東云言犀數字人產品負責人提到,他們團隊內部有一個“120s挑戰”。“如果用戶在120秒內不覺得眼前的數字人別扭,就會跨過‘恐怖谷效應’,能耐下性子聽解說,明顯提高用戶下單的概率。”在此標準下,京東云對數字人有了更高要求,不僅要追求數字人形似,還得神似。
動作方面,以往的數字人表現得總是小心翼翼,數字人大多端坐在桌子前,做一些小范圍的動作。臉部基本不會動,因為一旦扭頭,五官容易出現扭曲。京東云言犀自研的“大姿態”技術解決了上述問題,這也就是為何“采銷東哥”的直播過程中,四肢動作幅度大,且頭部、肩部和手同時擺動也不會出現變形。
為了復刻還原聲音,打造真實的聲音質感,京東云言犀團隊花了大量的精力去打磨聲音技術。其做法分為兩步,先從源頭上縮短聲音復現的時間,光言犀語音大模型就采用了5萬小時的語音訓練數據。對于通用的聲音模板基本夠用,如果要打造“定制版”的數字人,只要增加個性化的音頻素材即可。
“語音技術已經能做到6秒素材復刻某個人的聲音”,上述京東云數字人產品負責人表示。
第二步是讓“聲音供應鏈”去匹配不同品類的直播需求。比如商家賣消費品時,希望數字人聲音可以激昂一點。賣母嬰和圖書類產品時,則希望主播聲音可以沉穩一點。聲音供應鏈就像是模板庫,商家可以自由挑選數字人的形象,然后匹配適合的聲音。
老板打樣之后,京東云言犀數字人在618期間全部免費對商家開放使用。正是這樣,京東對數字人的技術普惠和普及創造了解決供需錯位的可能。截至目前,京東云言犀數字人已經為5000多個品牌提供了數字人直播服務,平均閑時直播轉化提升超30%,帶動超百億GMV,還通過云端開播技術進一步將直播成本降低成本30%。
開啟數字人第二篇章,數字人在可用性方面也進化到了next level。
最明顯的提升體現在數字人交互體驗,過去數字人互動是被動觸發,當出現模板庫的關鍵詞后,就開啟了單向的播報模式。現在,大模型在學習完內置的直播行業通用知識庫后,便可以掌握基本的智能問答能力,熟練地運用直播話術來回答用戶的問題。
京東云言犀數字人產品負責人提到,小白商家不需要設置直播間的互動問題,一鍵啟用后,“現有的大模型能力可以在零配置基礎上解決70%的常見互動問題,商品推薦準確率達90%”。
不少商家反映,數字人直播中最頭疼的是寫直播腳本,“200個SKU,至少得寫一天,頭發都要掉完了”。受技術制約,在上個階段AIGC只能生成一些簡短的營銷話術,但現在利用數字人可一鍵生成腳本,“幾十分鐘就可以快速完成一場直播文案的撰寫和直播間的搭建”。
脫離了“畫皮”階段,數字人與直播流程的融合從參與“表演”走向了指導決策。京東的思路是,引入數字人直播中控臺,充當數字人的大腦,通過實時監控直播間的彈幕、商品庫存的變化,來指導數字人自動實施決策,比如調整直播獎品順序與爆品講解頻率等。
技術再進一步,參考GPT4o,依然十分具有想象力。在情感因素的加持下,數字人可以像李佳琦一樣打造IP,像真人一樣表達自我和感情,甚至和其助播交流互動,最大程度上接近真人主播的直播效果。
“半年到一年內,也許就能實現”,該負責人預測道。
總裁數字人,開辟直播新路子
解決技術卡點只是前提,真正落地還是得依托于產品與運營。
“現在上數字人直播不是什么難事,關鍵問題在于到底用數字人解決了什么問題?”光子星球與多位業內人士溝通發現,商家訴求簡單概括為兩個核心命題,一個關乎“ROI”,數字人到底能給自己帶來什么樣的增量?另一個關乎“省事兒”,數字人究竟為自己省下了金錢,或是精力,還是時間?
京東云言犀數字人的思路比較清奇,方法是把成本降低到中小微品牌能用得上,具體來說有兩種。
一種是填補真人直播之外的閑時,即“真人+數字人24小時店播”。他們敢這么干的原因很簡單,靠著店鋪沉淀數據與京東產業數據。例如前文提到的生發劑品牌,店鋪沉淀數據能夠回應同質化的“深夜入場第一問”,而疊加京東的產業數據則可以幫助商家承接接下來的差異化問題。
比如:全禿、半禿、四分之一禿、花式禿、間歇性禿、一點點禿。再比如,用量是加大劑量還是淺嘗輒止等。
另一種是針對那些既要人格化營銷,總裁因種種原因又不能時長駐扎直播間的品牌。這次京東618超18位總裁數字人直播就為大家打了樣,總裁用自己的影響力為品牌帶來流量;通過數字人與直播玩法的結合,總裁數字人會形成品牌店播的特定心智;最終通過營銷心智的建立,更加走進用戶,為品牌店鋪帶來可持續的運營模式。
此外,京東云言犀數字人產品模塊化特征,提供了產品+運營的可能。盡管目前數字人還無法完全在直播間里唱歌跳舞,但如果結合適當運營,可以加工數字人直播視頻切片,輸出面部特寫、換裝,甚至展示產品詳情等尋求增量。
“采銷東哥”數字人帶貨,已經解鎖總裁直播的模式,短期顯然已產生了連鎖反應。光子星球獲悉,店鋪平均咨詢量明顯上漲外,閑時訂單同比增長30%,也隨之解鎖了數字人+真人接力直播的新方式。
總裁直播為直播電商第三個周期“數字人周期”提供了真正落地的可能,多模態增強了互動能力與情感化,而總裁出鏡則是借助IP化的手段,解決SaaS化產品所導致的刻板形象。京東這套IP引流、數字人直播、建立營銷心智的路徑有別于其他平臺。
無論如何,沒有人會否認,今年在缺乏頭部主播的618中,總裁數字人已經開始接手他們留下的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