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蔡俊
2025年三個月內,圣湘生物(688289.SH,下稱“公司”)接連做出三筆交易。
這三筆交易,是公司2023年以來“二次創業”路徑的繼續。如同一場馬拉松,公司正進入中期階段,但仍想保持增速。
同時,今年初創投圈大佬、前阿里巴巴CEO衛哲現身公司的臨時股東大會。作為新晉董事,他大談公司的四大戰略,即應用全場景化、國際化、普適化、以AI為突破點的創新驅動化。雙方還將產生怎樣的火花,值得追蹤。
進入馬拉松的中期
2008年前后,大洋彼岸的戴立忠開啟歸國創業的篇章。這位先后就讀于北京大學、普林斯頓的高材生,完成從象牙塔到商海的歷練。歸國后,其回到家鄉湖南創辦圣湘生物,瞄準國產替代的空間。彼時,國產分子診斷的技術落后,市場只能仰仗價格高昂的進口技術。
創業如同一場馬拉松,起跑時既興奮又會面臨各種不確定。初期,戴立忠帶領團隊開發 “高精度磁珠法診斷技術”,不僅填補國內醫療檢測行業空白,也降低檢測費用。但技術上的突破,不能立即緩解債務危機。2011年至2016年,戴立忠及公司持續陷入緊張與焦慮。
如同馬拉松的第一個關鍵時刻,是跑者逐漸適應自己的呼吸節奏。自2017年開始,公司也逐漸找到自己的節奏。同年,公司獲禮來亞洲基金、弘暉資本等投資機構超5億元的戰略投資。擺脫資金桎梏后,公司的跑馬征途進入下個節點。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意外成為公司加速的關鍵點。同年1月,戴立忠和研發團隊研制出核酸檢測試劑盒,并獲國家藥監局應急審批。趁此東風,公司的出海版圖也迅速擴大,從2019年40多個國家擴展到近160個國家和地區。
業務加速之際,資本市場也在助推前進。2020年8月,公司登陸科創板,市值一度超過450億元。嘗到甜頭后,公司開始以投資并購拓展版圖,如參股基因測序企業真邁生物近15%,跟投腫瘤早篩企業鹍遠生物的B+輪融資等。
如果說公司起跑階段艱難,前期通過時代紅利加速向前,那么后疫情時代就是馬拉松的中期,疲勞和水分流失將極大考驗跑者的耐力。對公司而言,業務放緩和市值下墜可能是一個較長的周期。
2023年,公司在財報中提出“二次創業”戰略。一方面,公司要減少對新冠業務的依賴;另一方面,公司得尋找第二增長點,并重點布局呼吸道檢測、生殖道感染檢測、血篩、病毒性肝炎檢測等領域。
根據業績快報,2024年公司營業收入14.97億元,同比增長48.6%,呼吸道類產品是主要推動因素。同期,公司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2.6億元,同比下降28.78%,扣非凈利潤2.1億元。截至目前,公司市值約150億元附近。
三個月三筆交易
圣湘生物在“二次創業”中加速快跑。
一個成熟的馬拉松跑者,行至中期會給自己設定小目標適當配速。此前,公司發布股權激勵計劃,以2024年—2027年為業績考核期,對應2024年、2025年扣非歸母凈利潤分別不低于2億和3億元,2025年—2027年扣非歸母凈利潤復合增速超50%。
西南證券在研報中指出,2023年和2024年國內流感數量高發,為十年最高波段。同期,公司推出多個呼吸道產品檢測方案,渠道從三甲醫院覆蓋基層醫療機構,觸及從B端到C端。
換言之,如同抓住新冠機遇,公司再次嘗到一次紅利。對應股權激勵的考核,呼吸道類幫助公司順利跑過第一個節點。但接下來,高基數或成為增速考核的隱形壓力。公司給出的策略,就是拓展業務鏈,如跑馬中的補充水分。
今年1月,公司公告以8.075億元收購中山濟海,溢價率212.64%,資金來源于自有資金以及銀行提供的并購貸款。標的主營生長激素領域,2024年1月到11月,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4.08億元、1.05億元。之后,公司披露已支付股權轉讓款項7億元。
2月,公司公告以7560萬元受讓股權及增資紅岸基元,交易完成后持股比例達54%,資金來源于自有資金。標的采用“圖像法(高速相機拍照+AI 算法)”,開發五分類血球儀POCT;2024年營業收入3270.18萬元,凈利潤-1284.06萬元。
3月,公司及關聯方產業基金再度投資真邁生物,合計金額2.7億元,交易分為老股受讓及增資,分別對應估值19.55億元、39.6億元。2024年,標的營收2.1億元,凈利潤-0.98億元。
兩個并表標的能否成為公司增厚業績,當下仍存不確定。中山濟海所處的生長激素賽道,當下進入卷研發、卷價格的紅海。行業龍頭金賽藥業,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僅同比增長0.55%,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19.45%。
戴立忠+衛哲
馬拉松里有陪跑者的角色,優秀的可以利用豐富經驗強化跑者的節奏控制,甚至減少風阻為跑者節省體力。
2024年11月的董事會上,戴立忠就提名衛哲加入任職董事,這才有了今年1月的塵埃落定與衛哲的現身說法。
股東大會上,戴立忠談到雙方的過往,“近兩年來,我和衛哲已經做了很多的溝通,這次與衛哲的合作就是一個關鍵詞—創新”。衛哲回應,之前關注醫療行業較少,2023年是轉折點;盡管行業整體不明朗的背景,但機遇也在誕生。
具體來看,衛哲將醫療行業的機會放在嚴肅醫療、消費場景、市場開拓,分別對應技術研發、健康消費、出海及沉淀基層。AI技術將對三個機會構成支撐,迭代出加速研發、場景拓展、下沉市場。
對此,戴立忠表示認同,并舉例收購中山海濟符合衛哲提到的“嚴肅醫療+消費醫療”,具備長高和抗衰老前景。在此基礎上,其披露公司的收購邏輯最關注的是產品有沒有建立新生態的能力,標的的創新能力夠不夠強。
截至目前,公司控股的產業基金對外投資6家企業。其中,4家企業于2023年后設立,包括圣湘安賽生物、圣微速敏生物、圣維斯睿生物、圣維鯤騰生物等。(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