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這一古老的人類情感需求,在科技的催化下,煥發出全新的生機。
從Jellycat掀起的毛絨玩具熱潮,到能夠與孩子對話的AI玩具,再到可模擬寵物情緒的AI寵物,伴隨情感消費崛起,AI技術正在為人類的陪伴需求注入更多溫度與可能。
從Jellycat到BubblePal:
毛絨玩具的情感進化
自Jellycat以其柔軟觸感與多樣造型風靡全球后,毛絨玩具逐漸從兒童玩具變成了成年人舒緩情緒的“治愈神器”。
Jellycat的熱銷,正是情緒價值經濟逐漸興起的縮影。尤其是在孤獨感普遍增加的當下,毛絨玩具憑借其單純的“被愛功能”成為消費者心靈的寄托。
jellycat 臺灣官網
然而,對于新一代的“人類幼崽”來說,毛絨玩具的陪伴不止于觸覺的慰藉。
AI初創公司躍然創新推出的BubblePal,賦予了毛絨玩具“開口說話”的能力,讓曾經的童年幻想成為現實。這款售價449元的AI掛件通過語音交互與兒童對話,為毛絨玩具注入“生命感”。
它不僅能記住孩子的名字,還能與孩子進行有趣且自然的交流。對于兒童而言,這種交互性和個性化的陪伴,不僅帶來情感上的安撫,也為其想象力與社交能力的發展提供了助力。
BUbblePal 官網
AI寵物:成年人的心靈治愈
如果說BubblePal為孩子提供了情感陪伴,那么AI寵物則是成年人的情緒療愈神器。
日本電子公司Casio推出的AI寵物Moflin,僅憑其毛茸茸的外觀與簡單的情緒反饋功能,就在市場上掀起搶購狂潮。
在不同的環境和主人的陪伴下,Moflin的“個性”會逐漸變化,與真實寵物相似。這種基于AI的情感模擬,給許多無法養活體寵物的人群帶來了“替代陪伴”的可能性。
Moflin的吸引力不僅在于其無需喂食、打理的便捷性,更在于它通過與主人長期互動逐步“成長”的特性。
這種“養成式”體驗,讓主人與AI寵物之間形成了類似真實寵物主關系的深度情感鏈接。無論是陪伴用戶試駕新車還是參與節日活動,Moflin已成為許多消費者生活中的“親密伙伴”。
與此同時,國產AI寵物Cupboo也在迅速崛起。售價1399元的Cupboo主打情感陪伴功能,同樣受到了廣泛追捧,其某些型號甚至一度斷貨。這類產品的熱銷,展現出AI寵物在情感經濟中的巨大潛力。
Moflin 在閑魚上的價格
情感陪伴與科技的未來可能
AI玩具與AI寵物的成功并非偶然。隨著生成式AI技術的成熟,具身智能(Embodied AI)正成為新的風口。
這種能與物理世界交互、感知和學習的智能系統,正在為AI產品賦予更豐富的情感表現力。
盡管當前的AI陪伴產品仍有局限性,比如對情緒模擬的細膩度、對人類需求的精準感知等,但它們已經展示了情感陪伴這一場景的無限潛力。
以日本松下公司推出的NICOBO為例,這款小型交互機器人并沒有復雜的功能,甚至被形容為“什么都不會做”。它的意義在于通過呆萌的外觀與“無能”的設定,激發人類對弱小事物的關愛,進而建立深厚的情感連接。
正如開發團隊所言,“弱小而非強大的機器人,才能激發人們的善意”。
陪伴經濟的商業價值
市場研究顯示,全球AI玩具市場規模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351.1億美元。
這一廣闊的市場吸引了諸多“大廠前高管”的入局。無論是躍然創新的BubblePal,還是前美團副總裁包塔創立的奇點靈智,抑或前微軟高管郭志的億家億伴,這些初創企業都瞄準了AI技術在情感陪伴領域的潛在爆發力。
與此同時,Jellycat的熱銷也表明,消費者愿意為“情緒價值”買單。
從毛絨玩具到AI寵物,陪伴經濟正在從單純的“產品消費”轉向“情感消費”。對于無法用金錢量化的陪伴價值,消費者愿意支付更高的溢價。這也為品牌提供了持續創新和情感營銷的空間。
科技賦能情感,溫暖未來
AI陪伴產品的成功,既是技術進步的成果,也是人類對情感需求的深度投射。
當代社會中,快節奏生活讓孤獨感成為普遍現象,而AI的“陪伴功能”為人們提供了全新的情感寄托方式。
或許,未來的AI不僅僅是服務人類的工具,更是與人類建立深厚情感鏈接的伙伴。
從毛絨玩具到AI寵物,再到智能機器人,科技與情感的交織,正在重新定義我們的生活方式與情感世界。
而這一切,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