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哪座城市最有錢?
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既不是省會成都,也不是綿陽、宜賓等區域中心,而是一座位于大山深處、金沙江畔的四線城市——攀枝花。
數據顯示,2024年攀枝花人均GDP達到11.4萬元,排名全省第一,與廣東東莞、浙江溫州的水平相當。不僅如此,2024年攀枝花的GDP增速是6.3%,增速高于全國1.3個百分點,也比全省高了0.6個點。
這座城市的財富密碼,既來自“家里有礦”的資源優勢,也得益于“全年春天”的氣候饋贈,更離不開“遍地水果”的產業布局。
被老天追著喂飯的攀枝花
攀枝花,這座位于四川最南端的城市,被橫斷山脈、大涼山和大雪山環抱,安寧河、大河、三源河與金沙江在此交匯。全市90%的地形是山地,連機場都建在海拔2300多米的山巔之上,堪稱一座“山地王國”。然而,這份地理"刁難"卻成就了多重饋贈。
地殼運動為攀枝花帶來了價值連城的釩鈦磁鐵礦,攀枝花是中國四大鐵礦區之一,更擁有全球罕見的釩鈦磁鐵礦。86.7億噸儲量讓攀枝花手握“工業味精”釩的世界第三、戰略金屬鈦的全球第一。攀枝花也是國內第一、世界第二的釩制品生產基地,以及國內最大、全球重要的全流程鈦工業基地。在我國已投運的高速鐵路中,有70%的高鐵鋼軌都來自攀枝花。
但大自然的饋贈遠不止于此。這里冬暖夏涼,年日照超過2700小時,蒸發量是降雨量的近3倍;旱季雨季分明,陽光幾乎全年無休。奔騰的金沙江與蜿蜒的安寧河沖積出肥沃的河谷平原,為農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于是,攀枝花成為了四川唯一的亞熱帶水果生產基地。從枇杷、櫻桃到芒果、釋迦,從溫帶到熱帶,這里一年四季果香四溢,甜味不斷。芒果產業尤為突出,攀枝花的晚熟芒果因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品質遠超國內其他產區,甚至出口到歐美市場。
不僅如此,攀枝花還成為了川滇交界處的“小三亞”。每年冬季,來自北方的游客蜂擁而至,享受陽光、避霾、避寒。2010年,攀枝花首次提出“康養”理念,并在全國率先發布康養產業地方標準。十余年間,這座城市連續躋身中國康養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10強地級市,成為首批國家醫養結合試點城市。如今,“陽光康養”已成為攀枝花的嶄新名片。
城市吸引力不斷增強,常住人口連續四年正增長
除了老天眷顧,攀枝花的發展也離不開自身的努力。近年來,全國各大城市紛紛打響“搶人大戰”,而攀枝花這座四線小城卻憑借獨特的政策組合與資源優勢,在這場競爭中悄然突圍。數據顯示,2024年末,攀枝花市常住人口達到122.3萬人,比上年度增加0.5萬人,連續四年實現正增長。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也穩步提高,穩居全省第二。
更令人驚訝的是,這座曾經面臨出生人口三連降(2018-2020年均降幅12.26%)的城市,僅用三年時間實現了人口逆勢回流。這背后究竟藏著怎樣的發展密碼?
首先,攀枝花是座生育友好型城市。今年,“育兒補貼”被首次寫進國家政府工作報告,而早在2021年7月,當全國還在討論育兒補貼政策時,攀枝花就已經率先推出了“為二、三孩家庭每孩每月發放500元補貼金直至孩子3歲”的政策。這一政策不僅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也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據統計,政策實施三年來,全市已累計發放補助金3200萬元,惠及了近4000個育兒家庭和2900名孕產婦。
但攀枝花的“生育友好”遠不止補貼那么簡單。從托育階段開始,當地就構建了完整的支持鏈條:122家托育機構提供4600余個托位,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91.6%,學前三年毛入園率接近全民覆蓋。這種“從搖籃到學堂”的服務體系,讓年輕父母真正敢生、愿養。而針對女性職場困境,延長生育津貼計算天數、免費住院分娩等政策組合拳,更讓攀枝花成為女性友好的就業優選地。
其次,除了生育支持政策,攀枝花還出臺了一系列的人才政策,吸引著外地人來此就業和創業。《攀枝花人才新政七條》不僅為高層次人才提供真金白銀的創業支持,更通過優化公共服務吸引外地人口扎根。數據顯示,2021-2023年期間,外地購房者占全市交易量的50%,陪讀家長的遷入更成為新增人口的生力軍。
更值得注意的是,攀枝花的農業經濟正在成為人口穩定的壓艙石。當地以芒果、蔬菜為代表的高附加值農業,不僅創造了大量本地就業崗位,還讓農村家庭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當其他地區因農村人口外流而苦惱時,攀枝花卻憑借“城里有康養、鄉下有果園”的雙向吸引力,構建起獨特的人口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