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港股恒生科技指數年內漲幅超29%,再到阿里巴巴等科技巨頭的股價狂飆,近段時間,中國股市迎來了一輪久違的狂歡,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目光。此輪上漲,不僅是AI技術突破下的科技股重估,還有政策的進一步支持。
不過,科技股的狂歡背后是機遇還是風險?這場由AI驅動的資本盛宴,究竟是長期牛市的起點,還是短期市場情緒的泡沫?
為何港股市場表現優于A股?
此輪上漲的序幕,由DeepSeek的強勁表現正式拉開。作為一家備受矚目的科技企業,DeepSeek在國內以及國際市場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展現了強勁的市場競爭力,吸引了大量投資者的關注。春節復工后,DeepSeek概念股掀起一波漲停潮,且股價屢創新高,熱度持續升溫。
截至上周五2月21日收盤,A股三大指數震蕩走高,科創50指數大漲近6%,上證指數漲0.85%,深證成指漲1.82%,創業板指漲2.51%。
同一時間,港股市場在全球股市中表現更為突出,三大指數維持著上漲態勢,外資機構對港股市場的前景也持樂觀態度。截至2月21日收盤,香港恒生指數報收于23477.92點,較上周上漲了900.94點,漲幅達3.99%。恒生科技指數收市報5859.3點,漲359.28點,漲幅6.53%,國企指數收市報8666.72點,漲344.16點,漲幅4.14%。
其中,三大通信運營商集體走強,科技股成為領漲板塊。阿里巴巴當日漲幅超過14%,報138.5港元,總市值達到2.63萬億港元。從市場表現看,三類資產成為資金追逐的焦點。
其一是AI基礎設施龍頭,最典型的例子是阿里巴巴。
2月20日,阿里巴巴集團發布2025財年第三季度業績。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季度,阿里營收為2801.5億元,同比增長8%。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489.45億元。其財報顯示,阿里巴巴AI相關收入連續六個季度三位數增長,CEO吳泳銘更透露“未來三年AI與云計算投入將超過去十年總和”,次日,阿里巴巴港股再漲14.56%,掀起一股投資熱潮。
其二是應用場景突破者:以嗶哩嗶哩為例,2月20日,B站公布了截至2024年底的第四季度和全年未經審計財務報告,其首次實現季度盈利,AI驅動的廣告精準投放和內容生成技術成為扭虧關鍵。去年9月,嗶哩嗶哩董事長兼CEO陳睿表示,“B站已成為中國AI心智最強的社區。”
其三是“AI+”跨界概念股,比如機器人、智能駕駛、AI醫療等細分領域個股活躍,如工業機器人龍頭埃夫特20CM漲停。
狂歡之下,為何港股市場表現優于A股?業內人士認為,本輪港股科技板塊的上漲,得益于其較高的“AI含量”及“AI資產”的顯著辨識度。同時,國內AI主題的敘事引發資產重估,讓港股保持持續活躍。在資金面與情緒面的雙重推動下,港股相較于A股展現出更為強勁的走勢。
港股市場表現活躍,投資者們開設證券賬號的熱情也高漲,據媒體報道,香港的互聯網券商推出了不少搶客激勵。然而,投資者也需警惕市場風險。
資本市場興起“AI淘金熱”?
2月24日,A股早盤探底回升,三大指數集體翻紅,科技股表現活躍,AI算力指數走強。午后,三大指數震蕩調整,截止收盤,滬指跌0.18%,報收3373.03點;深成指跌0.08%,報收10983.04點;創業板指跌0.67%,報收2266.24點。
盡管當前市場情緒樂觀,但對于AI能否維持長期牛市,市場意見仍不統一。有明星基金經理表示:“當前AI概念股仍以主題投資為主,多數公司尚未形成穩定現金流。如果沒能帶來業績變化,很多概念股股價調整無法避免。而且,AI應用端的商業化落地仍需時間驗證。”
不過,隨著政策逐步落實,投資者們的長期信心將進一步增強,A股市場有望得到更多來自中長期資金支持。
DeepSeek引爆的這波上漲行情,本質上是資本市場對中國科技板塊“換道超車”的投票。短期看,AI敘事與外資回補足以支撐估值修復;長期而言,能否演化為真正牛市還有待時間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