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一些外籍網紅靠著“愛國表演”,在中國社交平臺上收割流量、賺得盆滿缽滿。
然而,隨著中國網友對這種套路的逐漸免疫,以及市場競爭的加劇,這些網紅們開始轉移陣地。如今,東南亞成了他們的新目標。在越南、泰國等地,這些網紅們故技重施,通過夸張的愛國表演,比如高呼“我愛越南”、跪拜胡志明雕像、甚至給老牛磕頭等方式,迅速積累粉絲和流量。
“伏拉夫”人設供給過剩,開始輸出東南亞
2016年,俄羅斯留學生伏拉夫在北京畢業后,因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誤打誤撞進入了短視頻行業。起初,他嘗試通過直播帶貨紅酒謀生,但效果不佳,直播間冷冷清清。隨后,他制作了“教中國人喝紅酒”等視頻,播放量依然慘淡。就在他即將放棄時,一條手持筷子說“我愛中國,我尊重中國文化”的視頻意外爆紅,點贊量超過10萬。從此,“愛中國”成了伏拉夫的流量密碼,他的每條視頻都能輕松獲得10萬以上點贊,粉絲量迅速突破1200萬。2021年1月,他在15天內接下三條廣告,每條報價8萬元,短時間內實現了財富自由。
伏拉夫的成功吸引了眾多外籍網紅紛紛效仿,一時間“我愛中國”的視頻充斥網絡。然而,幾年過去,中國網友對這種套路逐漸產生審美疲勞,連“鼻祖”伏拉夫的流量也大不如前。據抖查查數據顯示,近30天內,伏拉夫共發布5條視頻,平均每條視頻點贊量不超過1萬。
如今,這股“愛國流量”的風潮又吹到了東南亞,特別是越南成了新的流量寶地。無論是拍攝米粉店、摩托大軍,還是路邊咖啡攤,只要加上“愛國”標簽,都能輕松吸引數以萬計的點贊。
越南短視頻平臺上,“國旗換裝”等愛國主題熱度居高不下,為不少外國人提供了范本。例如,法國網紅Will通過分享向越南國旗敬禮的視頻,收獲了48.3萬贊。他還拍攝了許多貶低法國、夸贊越南的視頻,迅速積累了大量粉絲。憑借這些內容,Will從一個寂寂無名的小人物變成了擁有334萬粉絲的當紅博主。
韓國網紅DragonKim通過染國旗色頭發、穿特定T恤、擦拭領導人相框等行為,甚至撕毀南越國旗并讓服務員擊打以彰顯對越南歷史的“尊重”,盡管這些行為備受爭議,但仍有不少粉絲為其辯護。而美國網紅Bob則通過用筷子吃越南食物、磕頭雕像、表示要放棄美國國籍等舉動,贏得了越南網友的喜愛和商業利益。
站在風口上的越南
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的升級意外地為越南制造業鋪設了一條黃金大道。憑借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以及政府的積極扶持,越南成功吸納了大量由中國轉移的生產線,逐步躍升為全球供應鏈中的關鍵一環。
數據彰顯了越南制造業的蓬勃發展。2024年前11個月,越南的貨物進出口總額高達7155.5億美元,同比增長15.4%,其中出口增長14.4%,進口增長16.4%,實現了243.1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更令人矚目的是,越南已將2025年的GDP增長目標上調至8%,遠高于先前的6.5%-7.0%預期。2024年前三季度,越南的GDP增長率已達6.82%,其中制造業的增長率高達9.76%,出口更是增長了15.4%。
經濟的快速增長不僅為越南帶來了繁榮和就業機會,更激發了越南民眾對國家崛起的自豪感和國際認可的渴望。
而這些“伏拉夫”式的網紅們,通過精心策劃的表演,精準地捕捉到了越南觀眾的心理需求。他們深知,在越南國家崛起的背景下,越南人渴望獲得全球的關注和認可。因此,這些網紅們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和商業策略,不僅滿足了越南人的心理需求,還為自己贏得了豐厚的經濟回報。然而,這種表演式的愛國行為也引發了不少爭議,有人認為它過于功利化,甚至可能掩蓋了對越南文化的真實理解和尊重。但無論如何,這場由經濟驅動的文化盛宴,最終成就了跨國網紅們的商業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