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2024 中國古鎮旅游發展報告》顯示,51.3%的受訪者認為古鎮間存在一定相似性,38.5%的受訪者感覺古鎮缺乏獨特之處,相似度極高。
這種“千鎮一面”的現象不僅削弱了游客的興趣,也讓許多古鎮陷入“維持難、關閉虧”的困境。
我國古鎮過剩了嗎?
據統計,我國古鎮古城數量已悄然攀升至2800余個。從數量分布來看,目前我國總計有2854個縣級行政區,這意味著,平均下來幾乎一個縣就配置了一個古鎮。單純從數字對比,古鎮的數量似乎頗為可觀。
然而,當我們將目光從數量轉向質量,就會發現我國古鎮的發展狀況并不樂觀。有媒體表示,當前古鎮之間的相似率竟高達99%,也就說“2800≈1”。如此高的相似率,導致古鎮在特色與吸引力上大打折扣。
大庸古城,這個自2016年起投資約24億元建設的古鎮項目,曾是張旅集團寄予厚望的盈利點。最初,公司預計該項目每年能帶來1.84億元的凈利潤,且在不考慮資本使用成本的情況下,預計十多年內能回本。然而,現實卻遠未如預期般美好。自2021年試運營以來,大庸古城連年虧損,三年半內累計虧損高達5.47億元。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在大庸古城的收入構成中,起到核心貢獻的并不是門票,而是停車場服務收入。
而千篇一律的古鎮們不僅傷了游客的心,更讓真正的古鎮開發受到了阻礙。
據《網易數讀》的報道,在全國范圍內,眾多古城、古鎮背后的旅游開發公司或投資開發公司出現了注銷跑路的情況。令人惋惜的是,其中不乏一些具有一定歷史底蘊的真古城、真古鎮。由于負責修建運營的開發商注銷,這些古鎮的開發項目不得不被迫擱置。就拿河北的遂城鎮來說,這里至今保留著不少傳統村落以及古宅古院,本有著極大的開發潛力。但遺憾的是,負責開發該古鎮的保定市遂城古鎮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早在2020年就已注銷,遂城鎮的古鎮開發進程也因此戛然而止。
嘉興樣本:“一鎮一品”的成功之道
在眾多古鎮經營陷入困境時,浙江省嘉興市的古鎮旅游實踐為行業提供了寶貴經驗。嘉興市擁有烏鎮、西塘、濮院、鹽官等多個知名古鎮,通過差異化發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烏鎮以戲劇節、世界互聯網大會等文化活動為載體,在搜索熱度、游客滿意度及OTA平臺關注度等方面均名列前茅。西塘則以漢服文化周、“十二花神”等活動為依托,吸引了大量年輕游客。濮院以“古鎮+時尚+文旅”的模式,舉辦的時裝周登上過紐約時代廣場大屏。鹽官則以觀潮音樂為主題,打造獨特的自然與文化融合的旅游產品,鹽官潮樂之城項目從去年九月至今已累計接待游客65.26萬人次。
從數據來看,嘉興市的“一鎮一品”模式成效顯著。烏鎮年接待游客超1000 萬人次,旅游總收入超20億元,帶動就業超過5萬人。這種模式不僅推動了區域資源整合,還為周邊鄉村游帶來帶動效應,如橫港村、陳莊村通過挖掘非遺資源,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帶動村民增收。
而其他的古鎮也不能一味的照搬嘉興模式,要實現從“千鎮一面”到“一鎮一品”的轉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首先是文化,《新華網》指出,“古鎮的靈魂,在“古”,更在“文化”,就是有歷史,有傳承,有地方特色。”文化是古鎮的靈魂與核心競爭力,深入挖掘當地文化內涵并創新呈現形式至關重要。比如烏鎮通過戲劇節和世界互聯網大會,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元素巧妙融合,既展示了烏鎮作為千年古鎮的文化底蘊,又賦予其現代活力,極大提升了文化附加值。、。
市場細分與差異化定位不可或缺。據《2024中國古鎮旅游發展報告》,江浙皖贛及川滇等省份古鎮景區密集。全國古鎮景區主要集中在四川、浙江、江蘇、安徽、云南、江西6省份,以14.5%的國土面積聚集超半數古鎮景區,而甘肅、湖北等省份古鎮景區數量占比均不到2%。古鎮也應根據不同區域和游客群體的需求,開發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精準定位目標客戶群體。此外,數字化轉型是重要手段。例如,麗江古城的“智慧小鎮”數字化轉型實踐,通過智慧旅游系統改善了游客體驗,提升了古鎮旅游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