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商訊社
撰文:李怡然
民生銀行是中國首家主要由非公有制企業入股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今年前三個季度,銀行業中大多數銀行穩中求進,而曾經的“小微之王”民生銀行近年來各項指標卻都表現的不盡人意。
《商訊·公司金融》觀察三季度報數據發現,民生銀行經營業績疲軟,營收凈利潤“雙降”,不良率在上市銀行中處高位。此外,民生銀行在合規方面的管理也是漏洞頻出,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公布的罰單就有71張,其中有3張千萬級大額罰單。
營收凈利潤雙降
三季報顯示,截至2023年9月末,民生銀行的資產總額達到75220.77億元,較年初增加了2664.04億元,增幅3.67%。其中,發放貸款和墊款總額43838.13億元,較年初增加2426.69 億元,增幅5.86%,占資產總額的58.28%。負債總額68877.01億元,較年初增加2448.42億元,增幅3.69%。其中,吸收存款總額42264.02億元,較年初增加 2,328.75億元,增幅 5.83%,在負債總額中占比 61.36%。
在經營業績方面,今年前三個季度,民生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063.04億元,上年同期實現營業收入1085.96億元,降幅2.11%;實現凈利潤338.37億元,上年同期實現凈利潤340.37億元,同比下降0.59%。
從營收結構來看,利息凈收入是民生銀行營收主要來源。前三季度,民生銀行凈利息收入實現772.08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5.16%,占當期營收的比重為72.63%。而且,今年前三個季度民生銀行的凈利差為1.40%,同比下降0.13個百分點;凈息差為1.48%,同比下降0.14個百分點。
在非利息凈收入業務上,民生銀行實現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149.33億元,上年同期實現143.70億元,同比增幅3.92%;投資收益實現115.13億元,同比增幅15.07%;其他收益實現5.07億元,同比增幅130.45%;公允值變動損失14.08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63.87%;匯兌損失0.51億元,虧損同比增加101.79%,實現其他業務收益36.02億元,同比下滑1.13%。
此外,雖然今年前三季度民生銀行在營業支出方面進行了壓降,但也依然未能促使營收凈利潤有所提升。
前三季度,民生銀行營業支出上共支出705.04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2.86%。其中,信用減值損失為316.86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了8.64%;稅金及附加支出為14.75億元,同比增長9.83%;業務及管理費支出340.96億元,同比增長0.82%;其他資產減值損失支出8.06億元,同比增長44.44%;其他業務成本支出24.41億元,同比增長12.02%,
在三大資本充足率方面,截至報告期末,民生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85%、10.71%和9.05%,分別較年初下降0.29、0.20和0.12個百分點,面臨一定資本補充壓力。
在資產質量方面,截至2023年9月末,民生銀行的不良貸款總額為680.15億元,較年初減少了13.72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55%,較年初下降0.13個百分點。雖然雙不良有所下降,但在9家上市股份制銀行中,民生銀行的不良率僅低于華夏銀行的1.72%。
在風險抵補方面,截至2023年9月末,民生銀行的撥備覆蓋率為149.21%,較年初上升6.72個百分點,是上市股份制銀行中唯一一家低于市場監管要求150%的銀行。
?
合計罰單金額已達2.2億元
除資產質量對比同業較低以外,《商訊·公司金融》發現,今年以來民生銀行更是頻收罰單。
據《商訊·公司金融》不完全統計,自2023年以來,國家金融監督管理局公布的涉及民生銀行及分行或相關責任人的處罰信息共71張,合計被處罰金額為22107.3萬元,31張為個人處罰。
其中,有9張罰單被罰金額超過百萬元,3張為千萬罰單。3張千萬級罰單分別為,2023年2月17日公告顯示,民生銀行因小微企業貸款風險分類不準確;小微企業貸款資金被挪用于房地產領域;小微企業貸款資金被挪用于銀承保證金;小微企業貸款資金被挪用于定期存款并滾動辦理質押貸款;小微企業貸款資金被挪用于購買本行理財產品;小微企業貸款統計數據不真實;未對集團客戶、法人企業與企業關系人進行統一授信;向小微企業貸款客戶轉嫁抵押登記費;向小微企業貸款客戶轉嫁抵押評估費;向小微企業收取銀行承兌匯票敞口額度占用費;中長期貸款違規重組且貸款分類不實;重大關聯交易未經董事會審議;大連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中心違規辦理業務;信貸檔案丟失,貸后管理存在重大漏洞14項違法違規行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對民生銀行總行罰款6670萬元,沒收違法所得2.462萬元,對民生銀行分支機構罰款2300萬元,共計罰款8970萬元,沒收違法所得2.462萬元,處罰決定日期為2023年2月16日。
2023年6月21日公告顯示,民生銀行重慶分行因2015年至2016年期間:違規買斷假貼現的商業承兌匯票;違規開立同業賬戶用于票據交易;票據轉貼現和買入返售、賣出回購業務環節中,存在“消規模”行為;與非名單內交易對手開展票據業務;票據代理回購中存在清單交易;違規開展票據代理回購業務;票據業務審慎性考核機制有待完善;票據業務重要資料檔案保存不全;票據承兌業務未按期收齊發票;未經授權辦理投資業務10項違法違規行為,中國銀保監會重慶監管局對該分行罰款5967.8萬元,相關人員曹瑜、趙暉被禁止從事銀行業工作10年,對李震山處以警告并罰款30萬元,處罰決定日期為2023年6月20日。
2023年8月18日公告顯示,民生銀行因規避委托貸款監管,違規利用委托債權投資業務向企業融資;違規貸款未整改收回情況下繼續違規發放貸款;對政府平臺公司融資行為監控不力,導致政府債務增加;股權質押管理問題未整改;審計人員配備不足問題未整改;對相關案件未按照有關規定處置;未按監管要求將福費廷業務納入表內核算;代銷池業務模式整改不到位;違規開展綜合財富管理代銷業務整改不到位;個別貸款風險分類結果仍存在偏離,整改不到位;發放違反國家宏觀調控政策貸款仍未整改收回;部分正常資產轉讓問題整改不到位;部分不良資產轉讓問題整改不到位或未整改;對部分違規問題未進行責任追究或追究不到位14項違法違規行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對其總行罰款4430萬元,分支機構罰款350萬元,合計4780萬元。
股權質押比例高
除了經營業績和內控方面的問題,民生銀行的股權結構同樣暗存風險。
觀察三季度報不難發現,民生銀行的前十大股東中,部分股東股權質押筆數仍然較高,第六大股東中國泛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還存在債券展期等重大負面事件。
截至9月末,民生銀行前十大股東中有四名有股權質押行為,分別是第四大股東同方國信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第六大股東中國泛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第七大股東深圳市立業集團有限公司和第八大股東上海健特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民生銀行三季度報顯示,第四大股東同方國信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共持有民生銀行股份18.89億股,持股比例為4.31%,其中有18.51億股被質押,占總持股數的98.00%。
第六大股東中國泛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共持有民生銀行股份18.03億股,持股比例為4.12%,其中,被質押股份18.03億股,質押股份占其所持股份的比例接近100%,僅有1股未進行質押;被凍結股份為3.89億股,占總持股數的21.56%;被標記股份14.14億股,占總持股數的78.44%。
第七大股東深圳市立業集團有限公司共持有民生銀行股份14.74億股,持股比例為3.37%,其中有9.50億股被質押,占持股總數的64.40%。
第八大股東上海健特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共持有民生銀行股份13.80億股,持股比例為3.15%,其中有13.80億股被質押,質押股份占其所持股份的比例同樣接近100%,僅有1187股未被質押。
民生銀行的第六大股東中國泛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還存在債券展期等重大負面事件。企查查數據顯示,泛海控股共有79條被列為被執行人的記錄,被執行金額達206.58億元,還有35條歷史被執行人記錄;同時還被“限高”,共有3條限制高消費記錄,涉案金額6.7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