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商訊社
撰文:嚴琳 錢景
近日,本社接到投訴反映稱創能電氣科技(南通)股份有限公司在建車間工程施工,塵土飛揚,噪音擾民,同時存在大面積違章建筑,多次投訴無果。為此,記者實地走訪調查。
實地走訪?違規施工多處違建
記者來到位于海安市大公鎮賁集村20組,創能電氣科技(南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創能科技)的施工現場,工程車來回運輸,塵土飛揚。揚塵防控公示牌赫然顯目粘貼,但現場并未打開噴霧降塵。因當天有微風,現場說話都得小心翼翼,生怕被嗆到。施工圍墻緊挨著周邊居民,寬距兩米左右。因灰塵較大,村民家也因此遭殃。
上圖為 創能科技廠區和居民家一條小路之隔
據李阿姨反映,家里的灰塵很大,廚房更厲害,灰塵里還夾雜水泥,施工的聲音也很大。昨天風大,噴霧也沒開,整個廚房,外面晾的衣服全是沙子,外墻角是厚厚一層的沙子。每天早晨5點多都會被施工隊“喊醒”,也曾向企業交涉過塵土、噪音等問題,但企業并未理睬村民們的合理訴求,仍一意孤行。記者反問衛生防護距離達不到,你們怎么同意建的呢?李阿姨稱:“我們都是農村婦女,也不懂這個,建成了才明白離的這么近。”
村民張大媽稱:這一片原先都是糧田,被企業征用了一部分,空了一部分。后來建高鐵,空的這塊地被臨時堆放建高鐵的廢材,土地也不屬于創能科技的。不知道什么原因今年初被創能科技圍擋。圍擋也不止這一處,廠區的后邊和北邊也都有違建,西邊也向外搭建了,都是非法占用。村黨總支部書記兒子之前在這個企業上班,后來調走了,估計怕查到被牽連。村里其他干部也從不過問。如果建成投產,噪音大,排出的廢氣對人體有影響,我們肯定還要投訴。記者反問怎么知道有廢氣排出。張大媽稱:該公司在離我們不遠處租了一個小廠房,是專門排放廢氣的,那邊村民已經在投訴,我怕這個新廠房建成后搬回來。
在村民的指點下,記者沿廠區環顧一周,確實看到有居民所講的圍擋和違建。
上圖為 創能科技北邊的違章搭建
上圖為 創能科技西邊的違章搭建
?
記者就村民反映的問題向創能科技所屬賁集村黨總支部王勇書記反饋,王書記稱沒有接到村民的投訴,并表示讓記者一起到村民家走訪,具體了解是哪位村民的投訴,并一再表示對村里的情況了如指掌。隨后,記者一并前往,并查看了村民所說的違章建筑。王書記卻表示自己也不清楚這些建筑物是什么時候開始建的,是不是違建也不清楚。
明星公司“躲貓貓”?誠信嚴重缺失
記者到大公鎮人民政府了解創能科技的土地及相關手續。分管城鄉建設沈軍副鎮長讓具體負責城建的王副局長陪同到企業去查看。創能科技辦公室主任蔣榮美接待,得知來意后,蔣榮美稱所有手續都齊全,但資料都不在企業,因公司進入IPO輔導期,所有資料都在保薦機構那邊,讓擇日再來。在王副局長的溝通下,蔣主任讓兩日后(周四)再來,到時把所有手續都備齊。記者提議想從廠區內去看看村民所說的違章建筑,蔣主任表示不知情,自己也沒去看過。記者邀請一同去時,被蔣主任拒絕。
兩日后,記者先到大公鎮政府,想讓沈副鎮長一同前往,沈副鎮長下村考察,讓前日一同去的王副局長陪同,王副局長因參加會議抽不開身,囑咐記者自己前去,并表示之前早已約定。無奈,記者前往創能科技,但公司大門緊閉。給辦公室蔣主任打電話,蔣主任置之不理。記者隨即告知沈副鎮長,讓其幫忙聯系創能科技,沈副鎮長稱對該企業不熟也不認識企業領導,讓再聯系王副局長。而王副局長稱已經和企業溝通,讓企業和記者聯系。相互“踢球”無果后,記者只能在創能科技大門口等了半小時有余,并未看到創能科技辦公室蔣主任及其他人員,無奈,記者離開。
據資料顯示:創能科技是一家以從事儀器儀表制造業為主的企業。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技術研發;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高低壓配電柜、礦山機械、電氣設備、造紙機械制造、銷售;計算機軟件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進出口業務(不涉及國營貿易管理商品,涉及配額、許可證管理商品的,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申請)。(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準后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企業進入IPO輔導期,說明企業融資想做大做強,前提必須要加強社會責任感,禁得起社會的監督;而一意孤行,言而無信,進入資本市場是對投資者極不負責。
就創能科技的相關手續是否齊全,本社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