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尹? ?弘??
編輯?| 王? ?潘
7月26日晚,受小鵬與大眾合作影響,小鵬股價持續沖高。截至當晚收盤,小鵬汽車報收20.22美元/股,市值回升至175億。
近年,大眾集團為了解決自身軟件領域的短板,開始推進“本地化合作”戰略,先后與地平線與中科創新等國內技術廠商成立合資公司。此外,5月大眾投資江淮231億元,大眾安徽成為一汽、上汽之外,第三個合資體系。
毫無疑問,大眾期待在中國市場打一場翻身仗。
在“大小”合作的同時,大眾奧迪與上汽集團簽署戰略備忘錄,進一步擴大現有合作,旨在解決奧迪中國在國內中高端新能源市場缺乏有競爭力的產品。
無論是大眾投資小鵬,還是奧迪與上汽深化合作,都表明,大眾集團在國內新能源市場中全面轉變策略,開始聯合中國廠商,開發下一代ICV的全新本地平臺。對于國內新能源廠商而言,大眾的投資或許預示著一次技術上的“東風西漸”。
而小鵬成了東風西漸的第一個受益者。
東風西漸
投資小鵬是大眾集團圍繞中國市場,實施本地電氣化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針對“大小”合作,兩家表述各有側重。大眾集團更強調引入本地技術廠商,其與小鵬將共同開發兩款面向中國市場的B級新能源車,新車將補充MEB平臺下的產品組合。
小鵬公告提供了更多細節:小鵬汽車和大眾汽車集團將基于各自核心競爭力和小鵬汽車的G9車型平臺、智能座艙以及高階輔助駕駛系統軟件,共同開發兩款B級電動汽車車型,以大眾汽車品牌在中國市場銷售。
結合日前小鵬與投資者溝通會釋出的信息,可以看到小鵬是以技術提供者與落地者的雙重身份參與到合作之中。
雙方同時提到,合作的主要目標是開發兩款B級電動汽車車型。而小鵬汽車的表述,似乎暗指新車將基于小鵬G9的平臺和軟件聯合開發,小鵬主要提供整車平臺、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系統,大眾汽車提供工程、供應鏈能力以及品牌支撐。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大眾與小鵬合作互補性較強,結合兩家現狀,首要是達成降本增效的目的。大眾能夠減少軟件方面的開發成本,而小鵬會受益于從大眾通用零部件的全球采購模式、提升成本控制能力。
投資小鵬次日,大眾汽車集團披露了2023年中期業績,揭開了大眾的焦慮。數據顯示上半年其總收入1563億歐元,同比增長18%,經營利潤113億歐元,同比下滑13.9%。
中國是大眾集團全球最大市場,內部轉型不力、外部競爭加劇,在國內新能源市場高速增長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大眾純電動汽車交付量僅為6.24萬輛,同比下滑2%。大眾成立的軟件公司Cariad,雖然也在中國成立子公司,但在智能駕駛與智能座艙領域并未給大眾帶來明顯提升。
正是因為自己人不得力,大眾才會將本地化合作作為新的戰略。去年大眾投資24億歐元,其子公司Cariad與地平線成立合資公司;今年上半年,Cariad又與中科創達成立合資公司。
“大眾這類外資車企一般采用400V電氣架構,而小鵬800V碳化硅都已經量產了。”上述人士認為,在電氣架構從分布式向域集中、融合的過程中,考察雙方合作的關鍵環節在于底盤,“底盤域應該會復用G9”。
大眾新能源圍繞ID系列展開,相關車型基于MEB電氣化模塊打造。自2019年,發布首款車型ID.4以來,ID系列在車型上涵蓋了緊湊型到大型SUV多個車型,價格覆蓋了15-50萬區間。
由于ID系列主打緊湊車型,基于G9車型平臺展開合作,勢必有一重補全車型的考慮。尤其是在合資體系下,大眾需要全盤考量一汽大眾、上海大眾、安徽大眾的情況。
6-7座的ID.6在尺寸上接近小鵬G6,是一汽大眾品牌向上的支柱。而5座的ID.4屬于緊湊車型,作為上海大眾轉型的支撐。車機交互方面,除了打通Apple Watch外,乏善可陳。
從既有車型能夠看到,大眾與小鵬的合作,繞開了合資體系的相關車型。
需要指出,基于MEB平臺的ID系列,沒有帶來多少變革。在SSP架構難產的情況下,大眾能打出的牌只有采用部分SSP架構技術,推出MEB+平臺,稍微縮小與國內新能源主機廠的差距。
今年上海車展上,搭載MEB+的ID.7似乎也無法解決乘坐感受差與續航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與小鵬展開技術上的合作,顯然要務實得多。
小鵬等到遲來的春天
“技術變現一直是我們想實現的方向。2024年,小鵬汽車開始進入技術服務收入時代,是公司技術變現重要拐點。”
7月27日,小鵬與投資者的溝通中,針對與大眾的合作,給出了上述關鍵信息。事實上,國內一眾新能源廠商中,小鵬在技術上的投入一直很高,在國內新能源競爭日趨白熱化的情況下,高研發投入讓其背負著巨大成本壓力。
今年一季度,小鵬曾跌入谷底。外要應對淡季與價格戰,內有車型切換之痛等多重因素疊加之下,季度交付數據不理想,拖累單季度營收同比下滑45.9%。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期研發投入仍保持了5.3%的增長,研發投入占比為32.3%。4月16日,小鵬在上海發布全新的智能架構SEPA 2.0“扶搖”,該平臺花費百億,聚合了小鵬在動力補能、智能體系、整車智造等領域最核心的技術。
小鵬汽車在中高階輔助駕駛能力方面有著明顯優勢,截至本月初,小鵬高速NGP累計行駛里程達到3160萬公里,用戶滲透率達到84.32%。本月初,小鵬汽車向G9與P7i用戶推送了新的OTA升級,官方稱該版本新一代高速NGP上線后,能夠提供“接近L4級體驗”。
隨著兩款新車G6與G9發布,以及調整經銷商體系,交付量企穩,小鵬才逐漸走出低谷。即便如此,小鵬仍然沒有辦法依靠有限的交付量獲取汽車制造上的規模化紅利。今年上半年小鵬累計交付41435輛,單車毛利為負。
這使得單車毛利低微的小鵬,還得負擔持續攀升的研發投入。
三家新勢力之中,理想的路徑更貼近汽車制造,“套娃”將成本效率發揮到了極致:降低單車制造成本,從而在很短的時間內獲取規模效應。蔚來背著沉重的換電與龐雜的服務體系,在主品牌受限于高端市場規模之際,副品牌阿爾卑斯將承擔擴大用戶、攤薄成本的重任。
當理想靠產品上岸,蔚來降維復用服務體系時,小鵬迫切需要尋找一條技術變現的路徑,于是大眾出現了。
大眾7億美元投資,短期將補充小鵬的流動資金,截至今年一季度,小鵬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制現金、短期投資及定期存款為341.2億元,相較去年同期減少76億元。
真正的價值在于長期,小鵬方面提到,因為主要負責技術和平臺,且為已量產產品,對毛利將帶來正向影響。簡單來說,大眾成為了小鵬“技術變現”的重要支點。
大眾與小鵬的合作中有一個細節,即搭載XPILOT,而非最新的XNGP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合作車型可能不具備城市NGP,例如市區堵車環境、占道施工、不斷變道、灑水車等復雜情況。
何小鵬此前曾提到,今年三季度末,小鵬XNGP將去圖。一旦XNGP不再依賴高精地圖,不再有高精地圖資質準入限制后,XNGP服務將迅速在全國鋪開。
老“三巨頭”面臨重組
當大眾俯身,奧迪求變時,“BBA”烙在汽車上的印記,正在逐漸淡化。
具體到大眾與小鵬的合作,于兩家而言,大眾的供應鏈基礎、渠道以及品牌,為企穩的小鵬提供了更強的動能,同時短期將為小鵬注入現金流支持,長期則為之提供了技術變現的途徑。
大眾能夠在短時間內解決車機系統、智能駕駛、車型空白的問題,合作可能產生鯰魚效應,激發合資體系新一輪競賽。畢竟大眾安徽在前,聯手小鵬在后,一汽與上汽勢必要證明自己在新時代中仍有價值。
油車巨子與電車新勢力彼此救贖之外,還有更多寓意。
小鵬持續圍繞智能駕駛的投入,并非是培養不切實際的“屠龍術”,坐冷板凳依然可以后來居上。更宏大的敘事中,中國汽車產業開始從“技術輸入”轉向“技術輸出”,國內一眾廠商百花齊放與白熱化的競爭,錘煉出了一批各有所長,且具有戰斗力的廠商。
在比亞迪一路狂奔之際,我們不妨再大膽一點,或許新時代的“三巨頭”,會不止于一家中國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