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文燁豪??
編輯?| 王? ?潘
在消費迎來復蘇的2023年春天,仍有陽光普照不到的地方:智能手機行業依然沉浸在凜冬的陰影之中。
根據IDC數據,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11.3%至12.1億臺;而據市場調查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報告,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為2.802億部,同比下降14%,環比下降7%。僅僅一季度,全球手機市場出貨量就同比減少了約4500萬部。
或許曾經的輝煌已經漸行漸遠,消費者對新款智能手機的熱情逐漸消退。對此,平安證券發布的研報分析稱,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局面下,下游消費需求疲軟,疊加手機創新邊際減弱且產品同質化嚴重,智能手機行業步入存量替換階段。
然而,在這個挑戰的時刻,行業也許正在醞釀著一場變革。這段冬日的低谷可能是重新洗牌和重塑的契機,正如《權力的游戲》中那句經典臺詞:“混亂并非深淵,而是階梯。”
5月24日,小米集團發布2023年第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集團整體毛利率達到19.5%,創下歷史新高,經調整凈利潤實現人民幣32億元,同比增長13.1%,環比增長121.3%,在中國大陸地區智能手機平均銷售單價也創下單季歷史新高,同比增長超過18%。
小米的反彈,是其“規模與利潤并重”策略與高端化共同見效的結果。在這個干涸、疲乏、遍體鱗傷的手機市場中,小米似乎正開辟著一條血路。
多維度“減脂增肌”
今年2月9日,小米投資者日上,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重磅宣布,2023年小米將開啟“規模與利潤并重” 的新經營策略。這意味著,小米將目光放長,放緩了為占領市場進一步擴張的步伐,走上了“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道路。
而從一季度財報來看,在“規模與利潤并重”策略的推動下,小米已實現多維度的“減脂增肌”:
從庫存水位來看,小米第一季度整體存貨金額同比下降24.1%,為近9個季度以來的最低水位。顯然,相較于規模的增長,小米更加重視經營的健康性,連讀多個季度加大力度清庫存。這也為第一季度小米的穩健經營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與此同時,小米還持續采取了一系列降本增效的舉措,并取得了顯著成效。據第一季度財報,本季度小米整體費用規模為人民幣94億元,同比降低6.4%,整體效率、活性提升明顯。
透視財報更多維度,可以看到,不斷“修煉內功”的小米,已在眾多領域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整體呈現出積極的姿態:
2023年的第一季度,小米在全球及中國大陸的MIUI的MAU再創歷史新高,2023年3月,小米全球MIUI的MAU達到5.95億,單季度新增了1270萬。這種持續增長既反映了MIUI操作系統在用戶體驗、功能和生態系統建設等方面的優勢,亦為小米帶來更多的商業合作和收入來源。
財報顯示,第一季度小米的互聯網服務收入為70億人民幣,占小米整體收入的12%,同時,小米游戲業務的收入同比增長16%,這已經是小米游戲連續第7個季度的同比增長。在MIUI的MAU持續提升的情況下,更多價值將得到釋放。?
不止如此,透視小米財報,可以看到小米在高端化方面的突破成效卓著,高端化已然深度滲透進了小米的肌理。這次盈利能力的改善,很大程度得益于高端智能手機份額的提升與突破:
據財報披露,今年第一季度,小米在中國大陸地區4000-5000元價位段的安卓市場排名第一,市占率同比提升7.7個百分點至24.1%。這直接帶動了中國大陸地區智能手機平均銷售單價(ASP)創下單季歷史新高,實現同比增長超18%的漲幅,高端化突圍成效顯著。
高端占比提升,產品結構持續優化,成為拉動小米經營效率提升的關鍵,不僅帶動了手機毛利率提升,更帶動了整體盈利能力上漲。
事實上,在高端手機市場戰局白熱化的當下,高端化是一道涉及多個維度的復雜命題,而小米高端之所以能“支棱住”,正是因其在多領域均交出了不錯的答卷。在此過程中,小米也漸漸探索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高端化路徑。
小米的高端化答卷
在近幾年,國內手機高端市場掀起了一場激烈的爭奪戰,而這場競爭曾一度陷入“堆了”怪圈,具體可以追溯到2016年:當性價比紅利漸漸消失時,各大手機廠商意識到,只有爭奪更高端的市場,才能擴大利潤空間,獲取更多溢價。
然而,許多品牌卻誤將“高端”與“高價”混為一談,導致在處理器、屏幕、紅外、NFC等方面過度追求堆砌賣點、夸張宣傳,試圖為其高昂的定價找到所謂的合理解釋。然而,這些技術的堆砌往往并不能真正吸引消費者,反而讓用戶感覺“被割韭菜,收智商稅”。
當下,隨著戰略升級,小米早已不再沿用高端化初期的硬件堆料邏輯,而是將重心放在高端市場更看重的優勢場景及用戶體驗層面,為產品找到了更為精準定位,構筑自身的產品哲學:
比如,在“人人可以火五分鐘”的短視頻時代,手機攝影逐漸演變為生產力工具,光影與拍攝美學,就成了明確的用戶痛點。2023年4月,小米重磅發布了與徠卡戰略合作的第二作-小米13 Ultra,搭載了徠卡Summicron鏡頭,配備了全焦段的徠卡光學四攝、一英寸可變光圈和2K 專業超色準屏幕,從而提升用戶體驗。
截至5月21日,小米13 Ultra京東平臺好評率超過99%。換言之,小米已然具備了攻占高端市場的差異化基本功。
這背后,是小米創新能力的體現:據第一季度財報,小米研發支出達到人民幣41億元,同比增長17.7%,研發人員總數達到16,458人,占比增至50%以上。截至2023年3月31日,小米已經在全球獲得了超3.2萬件專利。
以小米的影像算法為例,在計算機視覺領域最具影響力的頂級學術會議CVPR 2023-MIPI和CVPR 2023-NTIRE賽事中,小米一舉拿下4項冠軍。其中部分算法技術已經應用于小米13 Ultra中。
而在渠道層面,小米線下零售網絡的逐漸成熟,既能為高端化創造心智環境,讓消費者在實體門店深入感知品牌力,認同品牌文化,亦能為小米探得成長性空間:
2023年,小米縱深布局線下渠道發展,小米之家規模優勢與資源整合能力進一步增強。第一季度小米國內智能手機線下渠道出貨市占率為7.9%,同比提升1.4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小米著力提升門店運營效率,新零售發展與高端戰略協同性增強,截至2023年5月17日,小米線下渠道已累計為小米13系列及小米13 Ultra新品高端手機貢獻超55%的銷量。?
多維度發力的背景下,小米高端化已然取得了階段性成功,并從智能手機逐漸傳遞至更多高端品類,觸角伸向智能大家電等領域,深入協同手機×AIoT戰略,優化產品結構,升級智能核心場景,促進小米IoT業務毛利率達15.7%,智能大家電品類收入實現連續5個季度同比增長。
基于產品力的持續向上突破,小米智能生態不斷擴大,截至2023年3月31日,小米AIoT平臺已連接IoT設備(不包括智能手機、平板及筆記本電腦)數為6.18億,再創新高。
可以看到,小米在高端化戰略、門店運營效率提升、新零售發展以及智能生態系統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果。通過持續的創新和擴大產品線,小米已經成功拓展到更多的高端品類,并加強了與AIoT戰略的協同。這為小米在智能手機和智能生態領域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如今,立足過往的成績,小米新故事已然拉開序幕。
小米的下一章
?“規模與利潤并重”策略下,小米高端化正逐漸長成,種種積極因素,使小米的“體脂率”愈發健康。據財報數據,2023年第一季度小米總收入為人民幣595億元,經調整凈利潤人民幣32億元,同比上漲13.1%,環比上漲121.3%,收入和經調整凈利潤均超市場預期。
整體所表現出的健康、積極態勢,讓小米“大本營”愈發穩健,能使小米更好地向上發力新業務。
如今,科技行業已然進入AIGC時代。新的競爭語境下,通過AI技術,智能手機能夠自動識別和適應不同的使用場景,從諸多維度強化用戶體驗,并拓展智能手機產品的想象空間。
而這,或將推動高端手機市場鏖戰挺入下一個回合:誰能更好地嫁接前沿科技與應用場景,強化自身競爭力,誰就能在下一個階段引領未來。
透視小米在造車、芯片、大模型等領域的布局,可以看到,小米在求變的同時,亦在不斷加碼前沿科技領域的布局。
2017年至今,小米在AI領域布局甚深,并堅持核心技術自研,從小愛同學到自動駕駛,目前,小米在AI領域的相關研發人員已經超過了1200人。
基于AI方面深厚的儲備,小米下一階段或將使AI技術與小愛、MIUI等場景結合,進而撬動C端語境。今年4月,小米正式組建了AI實驗室大模型團隊,未來,小米將不斷挖掘AI相關的用戶場景,尋找潛在的增長空間。
另一方面,面對相對曲折的自研芯片道路,小米亦沒有放棄。小米第一季度財報溝通會上,小米總裁盧偉冰表示,小米投資芯片的決心沒有任何動搖。
這亦是小米創新理念的體現,從2014年起,小米就開始嘗試自研SoC芯片,而當下,小米則將視角主要對準用戶體驗,圍繞影像、續航等細分場景發力,并在過去的幾年陸續推出多款芯片。
歸根結底,在當下,行業依然籠罩在凜冬的陰影中,但迷霧之中,勇敢踏出腳步,往往是最好的迎戰方式。而在這個彌漫著不確定性迷霧的科技語境里,小米仍然愿意去挖掘新的市場機會,做攪動行業的鯰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