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王? ?潘??
編輯?| 吳先之
ChatGPT問世之后,全球化移動互聯網企業 APUS創始人李濤發現“市場上有三類人,一類人在不斷講故事,一類人的內心極度不甘和落寞,還有一類人心態很好,悶頭開始拼命做事。”
李濤可能是最早接觸到ChatGPT的中國企業家之一,4年前,OpenAI CEO SamAltman 就曾通過視頻向他和張一鳴、沈南鵬等人展示過,用GPT-2操作DOTA2。
去年12月,李濤接觸到ChatGPT時,美國中小學生已經用這個新工具完成作業了,他開始感受到競爭所帶來的壓迫感。“我們可能比別人晚了5分鐘,但這5分鐘很重要,你會發現我們在意識、技術上以及很多地方晚了起碼3到4個月以上。”
顯而易見的是,ChatGPT帶來了生產資料變革。
由于傳統IT產業都是手工業時代,每一個程序員得手工編寫代碼,眼下人工智能正在讓IT產業則進入到自動化時代——GPT4已經能夠解決不少編程問題。
為了讓APUS的員工盡早適應人工智能,公司開啟了一系列基于大模型的業務改革。今年以來APUS程序員、設計師以及生產一線的員工都開始用人工智能來提升自己的生產效率,并提前2個月開始用人工智能改造現有產品。
光子星球了解到,為了適配ChatGPT所拉開的人工智能時代,今年APUS加薪的標準皆與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掛鉤,并形成了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如果用人工智能能夠提升生產效率,則對應加薪比例,例如提升30%效率,加薪10%;提升50%以上,加薪20%-30%。
或許是有切身之感,李濤對人工智能的未來,有了全新的思考。
生長與創業
李濤關注到ChatGPT,或者說APUS擁抱人工智能并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
APUS由內而外地迅速開啟新一輪戰略變革,有兩個動因。作為企業管理者,李濤享受不斷創業的過程,而APUS的發展過程對于外部反饋始終保持著敏感。另一個動因得益于此前轉向全球化,對于變動中的外部環境有更強的感知能力。
談及創業,李濤認為首先得保持平和的心態,其次要順勢而為,最后是享受創業過程。
“你可以發現,中國大多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企業,背后都有一位連續創業者,他們把公司做上市以后還在堅持不懈地往前,為什么?因為上市對他來說只是一個節點,以上市為契機,還要做很多事情。”
2014年,APUS是國內最早的一批出海企業之一。當年7月2日,第一款產品APUS Launcher上線,到如今,APUS系統及其產業品群全球總用戶數超24億人,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出海讓APUS駛入增長快車道的同時,也和如今大部分出海企業一樣,面對著來自全球各地的封殺與打壓。于是在2019年,APUS調整發展戰略,這家昔日出海的先鋒,開始把自己轉變為“全球化”企業。
“(我們)不把自己定義為一家出海的中國公司,而是當成一個國際化的公司。中國與美國,只是我們選擇的一個市場,以這種心態來面對全球市場與新技術,使得APUS在感知和思維模型變得國際化。”
ChatGPT的出現讓APUS看到人工智能將全方位改變業態。李濤曾現場展示高清設計,按照APUS過去的AI模型生產,起碼是需要兩天時間,而基于ChatGPT的AIGC能力,只需要一秒鐘。
事實上,即便如今AIGC已經取得了長足發展,但不可否認的是,大部分AIGC產品其實都不算大模型,而是自建的中等模型。所謂大模型,指的是算力與數據量大,從中跑出來的模型的包容性極強,適應性好,涉及面廣。
大模型相當于人類知識的集合。
眾所周知,演繹與歸納是推動人類智識進步的兩大方法論,而人工智能發展的底層邏輯其實是一部縮略版的人類智識發展史。
傳統搜索引擎其實是歸納法的產物。其工作環節包括關鍵詞輸入、爬取數據以及根據搜索需求反饋結果。然而歸納法本質上是整理、反饋已有知識,沒有創造新的價值。相當于一個人能夠熟練背誦全唐詩,卻根本不會創作一首七律。
業內之所以認為ChatGPT將會是下一代搜索引擎,是因為ChatGPT幫助人類重新利用現有知識生成一個在歷史上從來未出現過的結果。另一方面,其生成的結果具有唯一性。過去,上述兩件事本質上是藉由人類智慧完成,現在機器也有了可能。
李濤認為,基于人工智能,ChatGPT已經展現出下一代操作系統的苗頭。“如果說第一個時代操作引擎是Windows和Linux,第二個時代的操作引擎就是安卓和iOS,下個時代的操作引擎,就是人工智能。”
正因如此,APUS才會將人工智能全盤引入到生產過程中。
人工智能四步走
????此前,數據、算力、算法被視為人工智能的“三大件”,隨著大模型出現,“場景”躍升為最重要的一環。
????
????互聯網奔騰的二十多年中,中國并不缺乏場景與數據,倒是算力與算法上存在不少短板,尤其是國內開源環境相對滯后,導致算法分散、算力不足。
????
????國內科技企業將競爭視為頭等大事,大多成了擁“算法”自重的“諸侯”,客觀上造成國內算法處于極度分散的狀態,因此無法形成合力。只有代碼的公開才可以讓大家不斷迭代,OpenAI的成功已經證明了,開放平臺能夠聚合更多的人維護、升級代碼,從而提升數據和模型的能力。
????
????
????
????另一方面,算力產業依然面臨需求碎片化。例如國產基礎軟件生態和配套芯片不強、傳輸能力不足、無效算力增多、人才緊缺、難互通協同等諸多挑戰,加之當下正在經歷從CPU到GPU的轉型過程中,國內算力處于不足的狀態之中。
????
????擺在國內企業面前的有兩條可操作路徑,一條是以AIGC為標的中等模型,能夠支撐1款到10款不同的產品和軟件,這樣既能保證商業化的運作,又維持足夠大的用戶量,還能訓練自己的模型。
????
????李濤告訴光子星球,解決上述問題,APUS找到了一條被其稱為“蒸餾”的方法來訓練APUS的模型,并在此基礎上封裝成無數的精煉模型來提供服務,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的起點。簡單來說就是反向使用GPT這樣的大模型,用蒸餾法來訓練自己的模型。
????
????此外,針對行業大多聚焦于大模型,APUS將精力放在了中小模型之上,例如AI作畫、AI譜曲、AI編程等等。相較于大模型,中小模型更容易尋找落地場景,也能夠更高效地完成針對性的訓練,更何況,是封裝自ChatGPT。
????
????由于大模型和中小模型有著涇渭分明的界限,因此將大模型封裝為中小模型,而中小模型則無法逆向為大模型,所以APUS基于ChatGPT這種大模型去開發、融合中小模型的路徑具有現實意義。
????
????其實,中小模型間的界限主要體現在參數和場景之中。相較而言,中模型最復雜的,一般情況下中模型通常為自建的獨立模型,比如說曠世、商湯,大多偏重歸納法,而輕于演繹法。未來,留給獨立小模型可發揮的空間有限,一般都是用大模型或中模型封裝成小模型。
????
????在李濤看來,大模型的首要目標并非商業化,而是制定行業標準,類似于安卓與iOS之爭。對于大部分企業而言,只需要關心小模型和中模型即可。“畢竟未來這個世界最有價值的東西就兩個,一個是操作系統,一個是生態就是場景,其他的東西都是過眼云煙。”
????
????總而言之,ChatGPT敲醒了大家,開啟了一個新起點,眼下應該考慮如何快速的追趕,于是需要借他人數據來為我所用,這便是為何APUS會用“蒸餾法”來訓練自己的模型的核心原因。
????
奇點來臨
有趣的是,雖然APUS擁抱ChatGPT,但李濤并不是人工智能的激進派,他認為目前應該引入一部分人工干預。長期來看,用人工智能的模型輸出結果的效率比人的效率更高,人工干預的效率已經遠遠低于AI模型訓練,人工主要在關鍵算法上去干預。
APUS給自己定了兩個“KPI”,除了此前提到的今年全面轉型人工智能外,另一個是業績增長200%以上。李濤對于業績增長的期待并非信口開河,“人工智能意味著可以預測每一秒鐘,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花了一塊錢,能產生怎樣的收益,現在我們已經開始提升內部系統的生產效率了。”
眼下,人工智能對生產資料的重構正引發新一輪工業革命,在李濤看來行業處于變革奇點,將按照四個步驟展開,分別是內部提效工具、現有產品進化、AI+場景重塑、構建新產業引擎。
2023年,直播間里的細微變化,似乎回應了上述觀點。
薇婭、李佳琦們退隱,接續他們的腰部主播似乎也無法完全接班,在這段時間里,數字人開始一點點填補真空地帶。盡管當下數字人的表現并不如人意,可是隨著人工智能發展,尤其是大中小模型加速融合,且不說完全代替人,至少數字人能代替大部分真人,甚至直播間也會被元宇宙替代,從而完全改變現有直播電商邏輯。
當下有一種觀點認為,人工智能將完全“代替”人類的各項能力,這種觀點其實是一種靜態思考,忽視了人和AI一樣,需要持續學習才能不斷完善。
“站在人工智能這條賽道,比拼的是誰把人工智能用得更徹底,誰的生產效率最高,誰就能站在潮頭,而那些被動接受者則會慢慢會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