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4月18日訊(記者 石雨)隨著2024年年報陸續披露,A股五大上市險企代理人規模變化浮出水面。數據顯示,行業人力下滑趨勢進一步放緩,部分頭部險企甚至實現企穩回升。
記者注意到,在經歷長達五年的“清虛”調整后,保險代理人隊伍正從“量減”邁向“質升”,高學歷占比提升、產能持續增長、科技賦能深化等特征,標志著行業轉型已進入關鍵階段。這場以“優增優育”為核心的變革,能否推動代理人生態真正迎來拐點?
上市險企代理人規模趨穩,多機構已現回暖信號
伴隨著年報披露,上市險企代理人最新規模數據與產能表現也逐步顯現。
2024年末,A股五家上市險企個險銷售人力合計138.5萬人,較2024年末縮減2.7%,雖然仍呈下滑趨勢,但與往年連續超10%降幅相比,已明顯縮減,規模人力與2024年年中的137.3萬人相比,也有回暖。
截至去年末,中國人壽個險銷售人力61.5萬人,基本保持穩定,其中,營銷隊伍規模為39.4萬人,收展隊伍規模為22.1萬人;平安壽險個人壽險銷售代理人數量 36.3 萬,人力規模連續三個季度企穩回升,同比增長4.6個百分點;太保壽險保險營銷員 18.8 萬人,同比有所下滑,但較2024年上半年末提升2.7%;新華保險個險代理人規模人力13.64萬人,同比縮減12%,降幅主要集中在上半年;人保壽險營銷員規模人力8.28萬人,亦較年中時有所企穩。
五大上市險企代理人的波動是行業規模調整的側影。回顧多年來行業數據,代理人團隊正在經歷轉型下的巨大變革。1992年,保險代理人制度進入國內,2019年代理人數量達到912萬人的峰值,較2014年增長214%,但自2020年開始,代理人數量持續收縮,截至2023年底,減至281.34萬。
2024年,據業內交流信息,盡管降幅放緩,但行業代理人規模無疑仍在收縮。“雖然部分保險公司人力回暖,但多數還在下滑階段,且越來越多保險代理公司退出市場”,業內人士向記者分析道。
這背后是保險代理銷售模式的改革,“行業一直以來存在著兩極分化的現象,頂尖的營銷員是保費貢獻的主力,‘報行合一’執行后,不少原本依賴于人情單、‘開門紅’實現一定收入的代理人產投比下滑”,新一站保險副總經理鄒葦向記者分析指出,在互聯網普及、產品變化、消費者保險意識增加的背景下,傳統的“人情”展業模式逐漸困難,行業需要更具學習能力、研究能力的人員加入,提升整體從業人員的專業度,為客戶進行需求的精準匹配和服務。
不同于人力脫落早期以“清虛”為主的團隊變化,當前代理人團隊的調整更為聚焦在優化“換血”。頭部險企正在集體加大優增動作,意在"鎖定"優質人力。
比如中國人壽在2024年3月首次對外發布新營銷模式布局“種子計劃”,提出立足大中城市,匯聚“白領能量”,探索建立金融保險規劃師隊伍,對外招募總監、合伙人、規劃師三種角色。據年報,“種子計劃”已在24城啟動試點。
2024年,新華保險推出“XIN一代”戰略性人才隊伍建設項目,推動營銷團隊向專業化、職業化轉型,打造高素質金融人才隊伍,構建長期高效的銷售管理體系。在“XIN一代”計劃推動下,新華保險個險渠道增員態勢回暖,年度入圍IDA會員人數同比增長超過100%。
平安壽險圍繞代理人 “做優-晉優-增優-留優” 發展周期,提升優質新人留存,改善隊伍質態。2024年,新增人力中的大專及以上學歷銷售人員占比同比提升0.5個百分點。
產能提升,育優、科技賦能等驅動代理人價值重塑
唯價值與目的論,代理人團隊的調整與優化在于產能的提升。
從上市險企2024年年報數據來看,中國人壽月人均首年期交保費同比提升15.0%;代理人渠道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26.5%,人均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43.3%;太保壽險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規模保費54330 元,同比增長 17.9%;新華保險月均績優人力1.55萬人,同比增長4%,月均績優率10.9%,同比提升2.3個百分點,月均人均綜合產能0.81萬元,同比增長41%;人保壽險月均有效人力21,851人,同比增長9.2%,月人均新單期交保費9,921元 ,同比增長 13.1%。
產能提升,在于增優,更在于育優。近年來,險企持續從資源、技術、薪酬等多個維度面向代理人賦能,推動保險代理人的專業化、職業化轉型。
比如隊伍培育方面,新華的“XIN一代”計劃推出“全生命周期規劃師(WLP)”培訓體系,搭建成長板塊、認證板塊、專項板塊內容,使之圍繞客戶及其家庭的全生命周期保險保障及金融需求,具備跨學科、廣融合的知識結構。
在平臺賦能方面,新華保險推出全流程數字化招募平臺,從前端智能人才測評到后端活動量智能管理,全鏈條賦能代理人招募與管理的各個環節,并配套“醫康養財稅法商教樂文”一系列生態資源,全方位賦能隊伍成長。
擴客維度,中國太保“數字人-AI太主播代理人賦能”項目為壽險營銷員建立了數字人素材采集及運營服務體系,通過資源整合實現全國各地拍攝和標準化采集。基于自主研發的數字人視頻生成及合規管理平臺,依托模板,營銷員可快速生成一條滿足合規性審核的視頻。
平安壽險通過構建客戶服務場景、拓寬 “產品+服務” 權益、提升訓練實戰性等核心舉措,驅動隊伍產能增長。
“‘報行合一’背景下,保險公司營銷端的成本有一定縮減,逐步將資源、培訓向精英代理人傾斜,不是簡單的提供高傭金,而是輔助獲客”,一家人身險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分析道。
“瘦身提質”之下,保險代理人團隊將如何調整,降速減緩后是否將迎來回調時刻?
“行業目前正處于轉折點,一方面產品端正從過往依賴固收類產品向新型產品轉移,對代理人的要求和需求產生變化,另一方面,自媒體的工具化、AI的賦能、智能化銷售的替代都在促使代理人銷售模式的轉變”,在鄒葦看來,未來代理人規模的變化將根據市場而動,但不會出現較大規模的增加。
此外,伴隨著行業從粗放增長到高質量轉型,保險代理人正逐步向“顧問”轉型,不再是低門檻職業,而是轉為需要具備金融知識、客戶服務能力和合規意識的專業崗位。前述人身險公司相關人士向記者提出,“門檻的提高,也限制了代理人隊伍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