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4月10日訊(記者 石雨)2025年已走過第一季度,三個月時間,險資舉牌消息頻頻傳來。據藍鯨新聞記者梳理,共有平安人壽、新華人壽、瑞眾人壽等6家險企完成12筆舉牌,在險資“舉牌潮”2024年趨熱后進一步升溫。
透視舉牌邏輯,險資“左手”高股息壓艙,“右手”新興產業蓄勢,折射出“長錢長投”的戰略定力。這場“舉牌潮”背后,既是資產荒下的防御選擇,更是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價值重構的信號。
首季12筆舉牌,平安、新華等6家險企共掀增持潮
據藍鯨新聞梳理,2025年首季度,已有平安人壽、新華保險、陽光人壽、長城人壽、中國人壽、瑞眾人壽6家保險公司完成12筆舉牌。
平安人壽首季度4度舉牌,且延續2024年的偏好,繼續瞄準銀行股。1月8日、10日,平安人壽相繼舉牌郵儲銀行、招商銀行,持股比例達到5%;2月17日,又舉牌農業銀行;不久后的3月13日,平安人壽再度增持招商銀行,持股比例超過10%,也是二度舉牌。
新華保險在今年以來兩度舉牌,首次大手筆增持杭州銀行,與澳洲聯邦銀行簽署《股份轉讓協議》,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以13.095元/股的交易價格受讓澳洲聯邦銀行持有的杭州銀行3.3億股股份,占杭州銀行截至2025年1月23日普通股總股本的5.45%。權益變動后,基于轉股假設,若將新華保險傳統賬戶項下所持“杭銀轉債”轉股,則直接持有杭州銀行3.57億股股份,占杭州銀行總股本的5.87%。
3月尾聲,新華保險又舉牌北京控股,北京控股是北控集團旗下上市平臺之一,Wind分類下屬公共事業行業,主營業務包括分銷及銷售管道天然氣,生產、分銷和銷售啤酒,興建污水及自來水處理廠及其他基礎設施。
投資二級市場的“積極者”長城人壽,此前曾向記者透露,2025年將進一步加大對戰略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新型基礎設施等高成長性領域的投研與布局。今年一季度,長城人壽分別舉牌中國水務和大唐新能源,兩家上市公司均屬于公用事業行業,進一步細分至水務和電力領域。
瑞眾人壽今年先后舉牌中信銀行與能源板塊的中國神華。
陽光人壽在1月27日通過簽署股份認購協議,認購中國儒意港股股票6.54億新股,將持股比例從3.4%增至擴大總股本的7.15%。
3月,在電投產融重大資產置換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背景下,中國人壽以其持有的電投核能26.76%股權作為對價認購電投產融增發的股份,從而實現對電投產融的舉牌,舉牌后及一致行動人持股比例達到25.05%。
制圖:藍鯨新聞
銀行、公用事業板塊受險資青睞,偏好高股息及H股
梳理來看,2023年開始,險企舉牌頻次逐步加快,在2024年由7家險企完成18次舉牌后,今年首季度的12次舉牌再將舉牌熱度向上推高,風格與偏好也更為清晰。
從投向來看,今年獲險資舉牌的11家上市公司中,5家為銀行。高股息率與分紅穩定性,使銀行股具備較強的防御屬性。譬如,據Wind數據,瑞眾人壽舉牌的中信銀行最新年度股息率達到9.72%,平安人壽舉牌的招商銀行、郵儲銀行、農業銀行股息率均集中于7.5%-8.5%。
據招商證券研報,截至2025年3月14日,A股上市銀行平均動態股息率為4.59%,港股上市銀行平均動態股息率為5.69%,相對于目前2%以下的國債收益率,投資價值凸顯。
銀行板塊相對穩健的基本面與低估值亦為險資的入場提供了安全邊際。多位業內人士分析提出,六大行整體資產質量較高,風險較低,使之成為長期配置的優質標的。
公共事業、服務新質生產力相關領域亦是當前舉牌潮中,險資的重要錨點。多家險企近期均表態提出,長期看好中國經濟、中國資本市場,也將繼續增持代表中國未來經濟發展方向的優質資產。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的投資力度。
此外,險資謀求低估值標的的邏輯還體現在對港股的偏好。今年以來舉牌的11只個股中,9只為港股。國信證券研究員孔祥提出,港股具備估值較低、股息率較高的特點,為險資長期資產布局提供更好的配置“性價比”。
“保險公司通過舉牌上市公司能夠實現一定的會計利潤平滑,降低權益工具投資的投資收益波動;但舉牌也要求險企具有戰略性產業眼光,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視角相結合。”孔祥同時預計,未來險企將進一步增持具有高分紅、高資本增值潛力、高ROE屬性上市企業,匹配保險行業資產端長期、穩定的需求。
長錢需長投,當下,險資積極增配,但其后的長期投資戰略的定力更顯關鍵。在上市險企業績發布會及相關發聲中,機構方也勾勒出下一步策略。
比如,新華保險管理層表示,要從兩方面平衡市場短期波動與長期戰略協同,一方面積極探索通過延長考核周期,降低當年考核權重,來引導關注長期回報。另外一方面將持續加強資產負債聯動,細化機制,針對具有不同負債特性的保險賬戶設置精細化、個性化的考核指標,保證投資行為更加精準理性,平衡短期波動與長期價值投資之間的關系。
中國平安聯席首席執行官兼副總經理郭曉濤在業績會上談及投資策略時提出,“首先,平安的投資是長久期價值驅動的投資策略。其次,平安執行啞鈴型策略,投資資產中既有高分紅高股息資產,也有成長型、短期波動相對比較高的資產,公司在配置過程中運用多種投資工具,使兩種資產相互補充、持續增長。”
4月8日,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關于調整保險資金權益類資產監管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簡化檔位標準,將部分檔位償付能力充足率對應的權益類資產比例上調5%,進一步拓寬權益投資空間。
隨后多家險企表態,稱要當好服務資本市場穩健發展、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投資優勢,做市場真正的耐心資本,以實際行動體現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