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3月28日訊(記者 邵雨婷)3月25日,港交所官網顯示,安諾優達基因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諾優達”)遞表港交所,正式申報港股IPO,聯席保薦人為建銀國際、國泰君安。
安諾優達是比亞迪聯合創始人夏佐全在基因科技領域的一次嘗試,NIPT(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是目前IVD市場中最成熟的業務之一,但作為首批實現NIPT試劑盒商業化的國產企業,安諾優達卻仍處于虧損態勢。
盡管安諾優達正努力開拓新產品業務,但高額的研發開支仍給公司帶來巨大的資金壓力,此次安諾優達若能成功上市,將大大減輕公司的資金壓力,夏佐全也將迎來第一家實際控股的上市公司。
創始團隊離職,比亞迪創始人助推公司赴港上市
招股書顯示,2012年,夏佐全成立了安諾達優,公司以分子診斷為核心,聚焦于IVD(體外診斷)醫療器械及多組學生命科學研究服務。
夏佐全同時還是新能源汽車巨頭比亞迪(002594.SZ)的聯合創始人。據界面新聞報道,1995年,從事證券工作的夏佐全以30萬元的價格投資并加入了王傳福創辦的比亞迪,20年后,這筆投資給他帶來了近6萬倍的回報。目前,夏佐全仍然持有比亞迪2.84%的股份,持股市值超300億。
2003年,夏佐全創辦了深圳市正軒投資有限公司,擔任董事長兼總裁,成為一名職業天使投資人,先后在先進制造、人工智能及機器人、新能源、新材料、半導體、航空航天等領域投資企業40余家,其中有5家公司已經實現上市。2024年胡潤百富榜上,夏佐全的賬面身家高達265億。
安諾達優是夏佐全在基因科技領域的投資公司,成立之初,夏佐全作為天使投資人給安諾優達的創始團隊提供幾百萬的啟動資金,安諾達優則由夏佐全控制的深圳市正軒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持有93.75%權益。
有著夏佐全的背書加持,成立以來,安諾達優獲得了6輪融資,吸引了中國人壽、崇德弘信、高特佳投資、國泰君安、北極光創投等眾多知名機構,合計募資總額約為15.39億元。
據招股書,安諾達優的最后一筆融資發生在2022年10月8日,德禮創業以4414萬元的代價獲得65.2820萬元注冊資本,股改后約占總股本的1.09%,每股成本為67.61元。以此計算,該筆融資后,安諾達優的投后估值約為40.49億元。
IPO前,安諾優達的控股股東為夏佐全、安諾復琢、時豐華富及正軒安諾,分別持有9.95%、4.75%、20.74%及18.82%的權益,實際控制人為夏佐全,有權控制行使安諾優達54.25%的投票權。
若此次安諾優達能夠成功在港股上市,將成為夏佐全第一家實際控股的上市公司。
藍鯨新聞記者注意到,目前,61歲的夏佐全為安諾優達的非執行董事,但并不負責安諾優達的日常管理,安諾優達的管理團隊由董事會主席兼CEO李志民領導。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C輪融資完成時,安諾達優曾表示將盡快啟動上市進程,但此后并未傳出有關上市的消息,但創始團隊卻悄然“離席”。目前,安諾優達的創始團隊CEO、聯合創始人陳重建等高管均已不在公司任職。
據經濟觀察網報道,2018年,安諾優達首席執行官陳重建、首席運營官梁峻彬因涉嫌在安諾優達系外開展同業競爭“停職”,隨后,安諾優達發布澄清聲明稱二人均在職正常工作。
天眼查顯示,陳重建曾為安諾優達的創始人、CEO、總裁,曾在南京安諾優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廣州安諾優達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等擔任法定代表人,上述公司均在2019年至2021年期間注銷,2022年8月23日,陳重建從董事(理事)、經理、監事等職位中退出。
不過,陳重建雖然不在安諾優達擔任職位,但仍與公司存在間接股權關系。
招股書顯示,安諾優達的控股股東之一“時豐華富”的有限合伙人中,包括李志民、王海良、陳重建、梁峻彬等人,分別持有32.23%、21.25%、13.77%、10.7%。安諾優達表示,除李志民為安諾優達的執行董事外,時豐華富的所有其他有限合伙人均為獨立第三方。
三年虧損上億元,虧損困局待解
招股書顯示,安諾達優的核心產品線覆蓋基因測序試劑盒、測序儀、生物信息學分析軟件及配套技術服務。2017年,公司NIPT(無創產前基因檢測)試劑盒獲得三類醫療器械證書,成為首批實現商業化的國產企業之一。?
據灼識咨詢的數據,于2023年按樣本檢測量計,安諾達優在中國NIPT市場位列第三,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公司的市場份額分別持續增長9.6%、11.6%及12.1%。?
不過,目前安諾優達仍處于虧損之中。據招股書,2022年至2024年(以下簡稱“報告期”),安諾優達分別實現營收4.35億元、4.75億元和5.18億元;凈虧損分別為6681萬元、2.40億元、1.26億元;經調整凈虧損分別為1551.3萬元、6716.4萬元、1178.7萬元,累計經調整凈虧損額達9446.4萬元;毛利率分別為31.7%、32.6%、35.4%。
安諾達優的收入來源于臨床測序解決方案,科研測序解決方案,以及其他收費服務項目,其中,大部分收益來自臨床測序解決方案,即NIPT及CNV-seq試劑盒,占據公司超六成營收。
報告期內,公司的臨床測序解決方案分別產生收入2.51億元、2.70億元、3.29億元;分別占總收入的57.8%、56.9%及63.6%;來自科研測序解決方案的收入分別為1.83億元、2.04億元、1.88億元,占比分別為42.1%、42.9%、36.2%。
高研發投入是安諾達優虧損的主因之一,報告期內,公司的研發開支分別為7370萬元、4490萬元、2660萬元。
招股書顯示,在研發的高投入下,安諾優達當前已擁有3款三類IVD產品、2款二類生物信息學分析軟件,另有12款IVD產品處于研發階段,覆蓋腫瘤早篩、新生兒遺傳病檢測等潛力市場。2024年,公司研發的CNV-seq試劑盒獲批,該產品是首個基于羊水樣本的國家藥監局認證產品,可檢測更復雜的染色體微缺失/微重復異常。公司表示,該產品預計將成為高增長潛力的產前檢測IVD產品,為高風險及高齡孕婦提供全面的出生缺陷檢測方案。
不過,IVD產品平均審批周期3-5年,12款在研產品中僅2款進入臨床試驗Ⅲ期,管線進展滯后可能錯失市場窗口。?安諾優達也在招股書中表達其隱憂,公司預計在可預見的未來可能繼續虧損,并且虧損金額可能隨著擴大產品管線及尋求新產品的監管批文而增加。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安諾優達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41億元。
此次IPO,安諾優達擬將募集所得資金凈額用于臨床測序解決方案管線產品的研發;升級并改造現有的實驗室和生產設施;國內市場的臨床測序解決方案和科研測序解決方案的業務發展以及海外業務發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