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永輝超市
藍鯨新聞3月28日訊(記者 王涵藝)2025年3月28日上午9時30分,北京大興鴻坤廣場的永輝超市,正式切換至“恢復營業”狀態。
這家閉店41天的永輝門店,以“砍掉1.2萬SKU、員工漲薪30%、收銀臺從18臺增至40臺(含20臺自助機)”的激進姿態,重返市場。
永輝超市北京大興鴻坤廣場店外圍擋? 藍鯨新聞記者 王涵藝攝
乘扶梯降至鴻坤廣場負一層,藍鯨新聞記者觀察到,從前的“永輝綠”LOGO配色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簡潔醒目的“白加紅”組合。
步入賣場,出入口共通、強制動線被取消,傳統超市的刺目白光也被暖金色燈光取代。放眼望去,一整條購物通道都籠罩在柔和的暗調中,唯有商品陳列臺被射燈打出明亮的高光。
調改后頂部無主照明,僅保留了貨架射燈? 藍鯨新聞記者 王涵藝攝
與盒馬相似,調改后的永輝入口處,設置了果切區。但與其不同的是,永輝創新性地引入了“468小時折扣”機制——即水果現切后4小時內打八折,6小時內打六折,8小時后則下架報損。
若不將其視為一種競爭策略,這一舉措本質上是做了消費升級的引導,旨在通過嚴格把控水果的鮮度與口感,為消費者提供更高品質的購物體驗。
永輝超市“468小時折扣”機制? 藍鯨新聞記者 王涵藝攝
永輝超市北京大區調改總負責人楊子亮向藍鯨新聞記者透露:“這是北京第三家‘胖東來式’試驗田,目前永輝全國已調改42家店,加上今天開業的5家,一共調改了47家。調改后,超市超半數商品換了‘新面孔’。店內原有的1.4萬支商品,下架了1.2萬支,汰換率80.5%;重新規劃1.1萬支,新增率65.7%。保留商品中,一、二線品牌占比65.8%,北京特色商品占比11.2%,進口商品占比約20%。梳理后,商品結構達到接近胖東來的90%以上。”
其中,變動最大的是生鮮區,引入潮汕現切牛肉、無抗生素雞肉等高毛利品類,現制烘焙占比從7%飆升至26%左右。
在早期傳統商超的布局設計中,常常會設置固定的、較長的購物路線,消費者需要沿著預設的路徑前往不同區域購買商品,甚至有時需要走很遠的路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
這種布局的邏輯基礎在于當時賣場的規模普遍較大,傳統大賣場的面積通常在1萬至2萬平方米。當時,商超會向廠家收取各種費用,包括促銷活動場地費、貨架陳列費(籌碼)等。
對于改造后的鋪貨邏輯,楊子亮解釋道:“現在是以完整的消費場景和廚房場景,作為一個區塊進行搭建的,蔬菜、水果背后連接的是肉、禽、水產,貼合顧客最佳的思維方式和行進路線,不會讓顧客跑太遠,或是東一榔頭西一棒。邏輯是圍繞顧客如何方便、舒適來展開,顧客感受是第一位。”
對于貨架的革命,環形主通道的加寬,貨架高度的統一降低都是最基礎的。藍鯨新聞記者現場還觀察到,凍品柜配備防凍手套、榴蓮區嵌入防扎手套、土豆陳列架懸掛一次性防泥手套。從商品堆砌到人本主義的轉變,視野所及皆是精心設計的服務觸點。
對此,楊子亮解釋:“服務細節必須與商品綁定,這也是胖東來模式的精髓。”
永輝超市凍品柜配備的防凍手套? 藍鯨新聞記者 王涵藝攝
63歲的王淑芬(化名)曾是永輝超市的常客,正在挑選蔬菜的她有些恍惚:“以前都是散裝的,現在成包裝好的了,菜個頭都差不多,沒法挑選也不用挑了。”
這也是永輝變化很大的一個部分,據蔬菜區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從散裝到袋裝,提質不提價,相關商品出廠均有嚴格的標準和規定,以確保整齊劃一。
據藍鯨新聞記者觀察發現,這樣的整齊劃一,甚至遍布所有貨架。一位正在理貨的永輝員工向記者表示,“這么陳列商品,顯得更加美觀,也會更讓人有購買欲。更重要的是,如果自己負責的柜臺保持干凈整潔,商品完好無損,這些細節做好了,月底就能順利拿到接近1000元的獎金。”
永輝超市排列整齊的貨品? 藍鯨新聞記者 王涵藝攝
據了解,鴻坤店員工數從100人增至320人,平均月薪漲幅30%,普通員工月工資提升至6000元及以上;滿一年員工享10天帶薪年假。同時縮短營業時間,由原先的7:30-22:00調整為現在的 9:30-21:30,員工工作時間平均每日不超過8個小時。
“調改不是裝修游戲,是組織能力的重構。”楊子亮表示,“在員工培訓方面,團隊經歷了100場理論課、頂崗實操,我們的干部已經多次派往許昌胖東來門店學習。”
有現場消費者表示,調改后的永輝,有種說不上來,好像有變得“精致高級”的感覺。其實這種認知的轉變,恰是永輝的野心——當同行們在低價血拼與高端化之間踟躕時,永輝通過捕捉新中產家庭的品質需求,試圖走出第三條路:用胖東來的服務溫度嫁接名創優品的效率基因,在2000-3000平左右的主力店型中重構人、貨、場的關系。
對于調改門店的選擇,楊子亮透露,需考慮多重因素,但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停車場”。換句話說,相比起老年人客群,永輝更愿意抓住中國家庭。
但改革的暗流同樣洶涌,隨著3月17日董事會換屆后,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出任改革領導小組組長,提出“433規劃”(四化、三力、三大變革),計劃2026年完成所有存量門店調改。
關閉250-330家門店的激進計劃,與現有團隊的漸進式改良形成張力。原CEO李松峰因得票不足離任,董事張軒寧的反對票,似乎也都暗示著這場變革深處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