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排隊不下牌桌"
作者 |?飛 ? 雪
編輯 |?盧旭成
深圳運動相機冠軍企業影石創新,2014年創立,十年間,其營收已超50億元,海外市場的貢獻一度超過80%。
這樣一家優秀的科創企業,2020年開始沖刺科創板IPO,2021年成功過會,本該當年上市趕上那次牛市的紅利,但因敏感股東問題被要求配合檢查,直到2025年2月才注冊生效,晚了近四年。而跟它差不多時期沖刺IPO的掃地機器人企業石頭科技,平衡車企業九號公司,分別在2020年2月和2020年10月登陸科創板,2021年的牛市中市值分別達近千億元和超700億元。
在這漫長的IPO等待時間里,影石創新創始人劉靖康憋著一股勁,要證明自己是一家優秀的企業(而不是問題企業),不需要靠IPO“割韭菜”發家致富,讓其營收在2024上半年超越了全球運動相機的鼻祖和老大GoPro。
為何一家被視為具備創新潛力并已獲得市場驗證的公司,會在IPO過程中經歷如此漫長的等待?“失去的四年”對影石創新意味著什么?
神秘的“敏感股東”
證監會在審查過程中,要求影石創新提供關于敏感股東的詳細說明,但在影石創新提交的四版招股書以及對上交所四輪問詢的回復中,均未提及敏感股東的背景或相關信息。
藍鯊硬科技查詢相關資料發現,影石創新2014年獲得創業邦天使基金和IDG資本100萬美元的天使投資,2015年和2016年則分別獲得IDG資本和啟明創投的A輪800萬美元,IDG資本、啟明創投和迅雷網絡的B輪數億元融資,可以說影石創新早期資本相當陽光透明。
2017年影石創新拿到一輪數千萬元蘇寧易購的戰略投資后,2018年10月31日,麥高富達作為C輪唯一投資方,投資金額在“數千萬元”。2019年3月20日、2020年4月21日,影石創新完成C+到D輪融資,麥高富達相繼跟投。麥高富達全稱是深圳市麥高富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法人是王蓉。根據“投資家”公眾號2025年3月10題為《科創板“釘子戶”,終于要IPO了》的報道,王蓉是深圳麥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麥高控股)董事長陳斌的妻子。
麥高控股屬性跟九鼎集團類似,是一家新三板上市的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其關于陳斌的詳細介紹如下:
陳斌,1970年10月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1988年9月至1992年7月就讀于北京大學,獲理學學士學位。1992年9月至1996年8月就職于福建省寧德市國土局,任職員。1996年9月至1999年7月,就讀于廈門大學管理學院,獲MBA學位。1999年8月至2012年3月,就職于深圳證券交易所,歷任高級經理、綜合研究所所長助理、副主任研究員等職。2002年9月至2005年7月就讀于廈門大學管理學院,獲財務管理學博士學位。
(來源:天眼查)
2012年11月起,其擔任深圳麥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曾用名:深圳麥高金融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麥高金融)董事長、總經理。陳斌不僅控制著麥高控股,還通過妻子王蓉控制的德樸投資持有廈門富凱的大部分股份。
(來源:天眼查)
深圳麥高金融服務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9月發布了公開轉讓說明書(申報稿)。在這份文件中,麥高金融專門提到,“相對九鼎投資、中科招商這樣的大型 PE 投資機構而言,公司尚存在一些不足。”
顯然,麥高金融當時對標的是九鼎投資等PE投資機構。據公開資料,九鼎投資創始人吳剛早年間擁有證監會的工作經歷(最年輕的處長),2007年創立九鼎,分別在吉峰農機、金亞科技等企業IPO前投進去,趕上創業板開板(2010年)的春風,這些企業IPO后估值大漲,九鼎也大賺其錢。財新的數據顯示,2005年至2010年間,九鼎投資的Pre-IPO項目14家,佰利聯回報倍數16.5倍,吉峰農機回報倍數15.2倍。2014年,九鼎投資以九鼎集團的名義登陸新三板,是國內第一家掛牌新三板的PE機構,因而被稱為“新三板私募第一股”,市值2015年一度超過千億元(這也是麥高金融上新三板的時間)。
2018年11月,科創板宣布設立。這讓很多PE投資機構看到了科創板的財富機會。麥高富達2018年10月投資影石創新——即影石創新提交IPO申請前(2020年提報),當時影石創新的估值僅為17億元。可惜,影石創新和麥高控股趕上了中國金融業反腐,麥高控股不僅沒有吃上影石創新的IPO紅利,反而拖累了其上市進程。
2021年,吳剛因涉嫌違法違規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2022年,證監會對其采取5年市場禁入措施,并處以100萬元罰款。
2021年5月28日,證監會發布了《監管規則適用指引——發行類第2號》,明確規定中介機構必須對證監會系統離職人員的入股情況進行詳細核查,并提供專項說明。證監會系統離職人員的入股必須符合一系列嚴格的合規要求,確保不存在利用職務影響力謀取投資機會、進行利益輸送,或者存在其他違法違規行為。
被立案調查的吳剛曾是證監會的處長,而陳斌也曾在證監會系統任職。
影石創新創始人劉靖康曾發朋友圈:“敏感股東并非審核崗,入股時出價最高(比深創投高50%),無利益輸送;非隱瞞入股,《規定》是IPO申報后半年才出的,在《規定》出后一兩個月內已給監管提交專項核查報告。”
盡管劉靖康有諸多辯解,比如敏感股東非“審核崗”,入股時價格高無利益輸送,非隱瞞入股等。但2021年本已過會的影石創新,還是因敏感股東問題,其IPO進程被暫停。隨后,麥高富達這個敏感股東被退股,劉靖康每個月拿自己的工資去還1年七位數的利息。2022年,影石創新被監管現場核查后,沒有收到監管勸退。2024年,劉靖康曾發朋友圈,歷數公司創立9年來的成績,希望得到IPO放行。2025年2月,影石創新注冊終于生效。
四年超越GoPro成全球第一
在IPO停滯的四年里,影石創新并未陷入增長的瓶頸,反而一路高歌猛進,實現了營收與利潤的雙增長。
據影石創新招股書(注冊稿),2021年—2024年上半年(報告期),影石創新營業收入分別為13.28億元、20.41億元、36.36億元和24.28億元,近三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達65.46%;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7億元、4.07億元、8.3億元和5.18億元。
(來源:影石創新招股說明書(注冊稿))
2021年—2024年上半年(報告期),影石創新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50.41%、51.49%、55.95%和53.44%。
(來源:影石創新招股說明書(注冊稿))
2024年度,影石創新預計可實現營業收入50.45億元-61.67億元,同比增長38.74%~69.59%;預計實現凈利潤9.33億元-13.26億元;預計扣非后凈利潤為8.82億元-12.65億元,較去年同期變動約11.60%~60.07%。
(來源:影石創新招股說明書(注冊稿))
是什么支撐了這家“被卡在資本市場門口”的企業逆勢增長?歸結起來,至少有以下五大核心動力:
其一,產品創新持續突破,構建技術護城河。
影石創新的產品迭代節奏極快,幾乎每年都有2-3款核心新品問世,并持續在全景技術、防抖技術、AI剪輯、計算攝影等領域建立技術壁壘。
從隱形自拍桿、AI剪輯、“先拍攝后取景”的用戶邏輯,到搭載于衛星的太空相機、8K/11K級別的全景視頻設備,影石創新“一直在線”。其代表性產品如X系列、GO系列、Ace Pro系列等,甚至多次入選《時代》最佳發明榜單、CES創新獎,塑造了較強的品牌創新力。
根據Frost & Sullivan的數據,在全景相機領域,2023年影石創新旗下品牌“Insta360 影石”全景相機全球市場占有率67.2%,排名第一;在運動相機領域,“Insta360 影石”品牌在2023年全球運動相機排名中位列第二。2024年上半年超越GoPro成為第一。
其二,全球化銷售體系穩固增長,海外市場爆發。
即便在疫情期間、IPO進程不明的時期,影石創新的海外業務持續擴張。其產品銷往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覆蓋Apple Store、徠卡旗艦店、BestBuy、京東、亞馬遜等線上線下主流渠道。
早在2023年,其海外營收占比已達80%以上,成為名副其實的“出海冠軍”。在歐美、日韓等高端消費市場中,其產品逐步實現對GoPro的超越。
其三,品牌全球化與內容共創雙輪驅動。
影石創新并非單純依賴硬件銷售,而是深耕品牌與內容生態。在內容方面,影石創新設立“Think Bold挑戰基金”鼓勵全球用戶共創影像內容,通過社交媒體積累超500萬粉絲。
在品牌層面,影石創新以“生而全球化”的姿態建立市場傳播網絡,在海內外廣受年輕用戶喜愛。其經典案例如“老鷹視角360度航拍”視頻,成為全球現象級營銷事件,顯著提升了品牌的認知度。
其四,團隊年輕化、技術驅動文化強勁。
創始人劉靖康本身就是“技術天才”出身,帶領一支平均年齡僅28.5歲的團隊,研發人員占比近50%。這支“2000個90后”的團隊推動了其核心技術800余項專利的積累,其中不乏入選中國專利獎的重要成果。
在AI、芯片級防抖、圖像算法等方面,影石創新的研發投入保持在年營收的15%左右,這種持續性的技術投入構成了企業逆周期成長的重要根基。
最后,也是更重要的是,自我造血與穩健運營能力支撐長期增長。
在很多企業因為IPO不順而陷入衰退的情況下,影石創新用業績證明了自己是真正依靠產品和技術硬實力立足全球市場的科技企業。
或許,這也正是其終獲IPO注冊放行的重要底層邏輯。
失去的四年
影石創新的IPO停滯長達四年,這段時間原本是企業可以借助資本市場加速擴張、構建壁壘的“黃金期”,但其卻無奈將全部增長依靠內生驅動完成。這種局面在當下愈發激烈的全球競爭格局下,顯得尤為被動。
錯失IPO紅利。同期上市的科技創業公司,飽享了當時的IPO紅利,高市值為公司的高質量發展創造了積極的條件。
2021年影石創新首次過會時,如果能當年上市,正值中國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企業最為支持的階段。彼時多家科技公司通過科創板實現快速融資、產能擴張和國際布局。2020年石頭科技登陸科創板,2021年市值一度突破千億;次年上市的九號公司,在2021年1月,也創下770億元的市值紀錄。影石創新雖然業務持續高增長,卻因注冊未果而無法在資本市場完成融資,嚴重限制了其基礎設施建設和研發投入。
一個最直接的影響在于,根據影石創新此前披露的招股說明書,公司計劃募集資金4.64億元,用于兩個關鍵建設項目:“智能影像設備生產基地建設項目”與“影石創新深圳研發中心建設項目”,擬投入金額分別為1.95億元和2.68億元。
(來源:影石創新招股說明書(注冊稿))
由于IPO擱淺,這兩個募投項目自然無法落地。這導致影石創新至今尚未建立自己的自有工廠,只能長期依賴外協廠商。這種模式在企業初期尚可,但在規模化、全球化擴張階段便暴露出局限,一旦外部供應鏈出現產能不足或質量控制問題,便可能對影石創新的產品交付和市場表現造成實質性影響,拖累品牌口碑與用戶體驗。
二是,市場環境變化,競爭對手崛起。
本來運動相機市場主要由GoPro、影石、索尼等玩家在PK,但隨著其熱度的提高,也吸引了更多硬件和科技巨頭殺入。例如國內知名無人機廠商大疆,2024年推出了運動相機Pocket 3,自上市以來受到消費者歡迎,甚至處于斷貨溢價的狀態。BCN Retail的報告顯示,Pocket 3連續11個月穩居銷量榜首,在日本市場的份額更是超過了30%,輕松超越了索尼和GoPro。
影石創新超七成收入來自海外市場,其中美國市場尤為關鍵,而四年前和四年后的美國營商環境早已今非昔比,直接增加了其出口成本與合規難度。
影石創新還面臨包括GoPro在內的多項專利訴訟。2024年,美國ITC正式對影石產品發起337調查,涵蓋其多個核心產品系列。盡管影石創新方面表示“勝訴信心充足”,但此類糾紛無疑為其美國市場銷售蒙上陰影。
當然,正因為IPO遇阻,這讓劉靖康始終如履薄冰,需要專注在運動相機上保持營收和利潤的持續增長,這反而讓其在這四年里反超了GoPro成為運動相機的老大。而石頭科技因為市值很高,其創始人昌敬一度轉身去造極石汽車,讓其業績受到影響。
結語
影石創新IPO停滯卻逆勢增長成為全球運動相機老大的故事說明:
1、只要你不下牌桌,持續排隊,終有撥云見日的時刻。
2、主營業務的穩健和增長是一家科技企業的立身之本,只要你業績好,持續代表中國科技創新的年輕力量(超越GoPro成全球老大),是新質生產力的代表,監管層沒理由不讓你上市。
3、面對困境,創始人始終堅韌不拔,勇于創新,縱情向前,才是一家企業基業長青的根本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