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業務未達預期,金沙的高庫存與價格問題超出了公司預判。
文/每日財報 杜康
3月18日,華潤啤酒(00291.HK)發布了2024年年度業績報告。作為中國啤酒行業的龍頭企業,華潤啤酒在行業總量收縮、消費需求疲軟的背景下,交出了一份“毛利率創新高、凈利潤承壓、白酒業務爭議不斷”的答卷。
針對這份成績單,華潤啤酒執行董事及董事會主席侯孝海在與媒體的交流會上發表了自己的看法:“2024年華潤啤酒整體業務表現符合預期,比我們原先想象的還要好一點,應該說跑贏了大勢”。
然而,也有業內人士表達了不同的觀點。他認為從華潤近年來實施的“啤酒+白酒”雙輪驅動戰略布局所取得的成果來看,其發展情況并未如預期般理想,并且在未來仍面臨著諸多不確定性和挑戰。
毛利率逆勢攀升?但營利雙降顯隱憂
年報顯示,2024年華潤啤酒實現了綜合營業額386.35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微降了0.76%。同時,公司的歸母凈利潤47.39億元,同比下降了8.03%。這也是華潤啤酒近五年來首次出現營收下滑,凈利潤回落到了50億元以下的區間。
Wind數據顯示,2020年-2023年華潤啤酒的營業收入曾呈現逐年增長態勢,對應數值分別為314.5億元、333.9億元、352.6億元和389.63億元。
與此同時,《每日財報》注意到,盡管整體營收和凈利潤有所下滑,但華潤啤酒的盈利能力呈現出顯著提升的態勢。公司整體毛利率同比上升了1.2個百分點,達到了42.6%,創下了五年來的新高。
數據顯示,在啤酒業務方面,毛利率達到了41.1%,同比提升0.9個百分點;而在白酒業務方面,毛利率更是飆升了5.6個百分點,達到了68.5%。這一提升主要得益于公司高端化戰略的持續推進。
高端化戰略的實施不僅提升了公司的毛利率,還帶動了高端產品的強勁表現。在啤酒業務中,高檔及以上產品的銷量同比增長超過了9%。其中,喜力品牌的銷量增長尤為顯著,近20%的增幅彰顯了其強大的市場吸引力。千元級產品“醴”的銷量也實現了35%的增長,進一步鞏固了華潤啤酒在高端市場的地位。
在白酒業務方面,大單品“摘要”的銷量同比增長了35%,為白酒業務貢獻了超過70%的營收,成為了公司新的增長極。
不過,華潤啤酒在2024年度也面臨著來自外部環境和內部調整的雙重挑戰。一方面,啤酒總銷量約為1087.4萬千升,同比下降了2.5%。這主要是由于餐飲及夜場渠道的疲軟以及夏季天氣的異常等因素導致的。
另一方面,白酒業務雖然實現了4%的營收增長,達到了21.49億元,但金沙酒業等核心資產仍面臨著庫存高企、價格倒掛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白酒業務的整體利潤表現,也給公司的未來發展帶來了一定的不確定性。
啤酒高端化成效顯著?白酒整合難題待破
上文提到華潤啤酒持續深化的高端化戰略,在2024年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在價格帶升級方面,公司次高端及以上產品的銷量占比首次突破半數大關,平均售價也實現了1.5%的提升,這充分展示了其高端化戰略的成功推進。
在渠道創新方面,華潤啤酒同樣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線上渠道的增長尤為亮眼,GMV實現了超過30%的大幅增長。同時,公司還與歪馬送酒等平臺展開了緊密合作,積極發力即時零售場景,進一步拓寬了銷售渠道,提升了品牌影響力。
然而,在行業總量收縮的背景下,單純依賴高端化戰略難以完全抵消銷量下滑帶來的壓力。盡管華潤啤酒對2025年持“審慎樂觀”的預期,但天氣變化、消費復蘇節奏等不確定性因素仍然存在,這將對公司的未來發展帶來一定的挑戰。
與此同時,在白酒業務方面,華潤啤酒也需要面對并購整合面臨的挑戰。
自2022年以123億元收購金沙酒業55.19%股權后,華潤啤酒加速布局白酒賽道,然而整合效果卻遠未達到預期。金沙酒業的業績出現了明顯的滑坡,2023年營收較2022年高峰時期“腰斬”,2024年上半年營收更是同比下滑了51%。同時,庫存占比也較低,僅占年銷量的不足50%,價格倒掛現象嚴重,部分產品的終端價格甚至低至400元。
此外,管理層動蕩也給華潤啤酒的白酒業務帶來了不小的沖擊。在兩年內,金沙酒業三度更換董事長,從侯孝海、魏強到范世凱,均出身于啤酒行業。這種“用啤酒邏輯做白酒”的做法被指導致戰略執行脫節,影響了白酒業務的正常發展。
除了金沙酒業外,華潤啤酒其他并購標的也面臨著不小的壓力。金種子酒已經連續四年虧損,景芝酒業的市場也呈現萎縮態勢。這些問題暴露出了華潤啤酒在白酒渠道管理、品牌定位等方面的短板,也給公司的未來發展帶來了一定的風險。
頻繁換帥背后的戰略焦慮
目前來看,華潤啤酒在白酒領域的探索遭遇了顯著挑戰,其中管理層頻繁調整成為不可忽視的因素。
以金沙酒業為例,自2023年1月被華潤啤酒收購以來,其董事長職位經歷了三次更迭:從侯孝海(任期9個月)到魏強(任期10個月),再到范世凱,這種頻繁的人事變動嚴重影響了管理層的穩定性,為企業的長期發展埋下了隱患。
這些新任高管大多來自華潤雪花體系,他們擅長快消品的規模化運營,然而白酒行業與啤酒行業在運營模式上存在顯著差異。白酒行業更依賴經銷商關系和品牌積淀,而華潤啤酒試圖將啤酒行業的運營模式直接移植到白酒領域,這種“水土不服”導致了渠道沖突與庫存積壓問題日益嚴重。
此外,華潤啤酒在白酒業務上設定的業績目標也顯得過于激進。2024年初,公司制定了白酒業務40%的增長目標,然而上半年僅完成了11.78億元的營收(同比增長20.6%),遠未達到預期。這種巨大的業績壓力不僅加劇了管理層的動蕩,也成為了魏強卸任的導火索。
華潤啤酒董事局主席侯孝海曾提出“啤白雙賦能”戰略,希望通過渠道協同和管理經驗共享實現跨界增長。然而,現實卻與理想存在巨大落差。盡管白酒業務擁有較高的毛利率,但并未能轉化為實際利潤,反而成為了華潤啤酒的拖累。在業績會上,侯孝海坦言:“白酒業務未達預期,金沙的高庫存與價格問題超出了我們的預判。”
這一系列挑戰表明,華潤啤酒在白酒領域的探索仍需付出更多努力。未來,公司需要更加審慎地制定戰略,加強管理層的穩定性,并深入理解白酒行業的特性,以實現真正的跨界增長。
結語
《每日財報》認為,華潤啤酒2024年年報也折射出了傳統巨頭企業轉型的典型困境,即在主營業務承壓時,通過跨界并購尋找第二曲線,卻因行業認知偏差與管理層動蕩陷入“陣痛期”。就華潤啤酒而言,短期內其高端化戰略仍將支撐其盈利韌性;中長期來看白酒業務能否突破瓶頸則決定著其未來的穩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