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灣商業觀察》廖紫雯
日前,美聯鋼結構建筑系統(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聯股份)遞表港交所,保薦機構為申萬宏源香港。
往績期間,美聯股份營收與凈利潤雙降,業績承壓明顯,IPO前卻進行大額分紅,引發市場關注。與此同時,公司主營業務產能利用率下滑,但仍在募資擴張并尋求在東南亞設立本地生產設施的機會。此外,公司前五大客戶占比較高,單一客戶占比波動較大,客戶集中度風險凸顯。
01
營收凈利雙下滑,兩年分紅近4000萬
在上市這條道路上,美聯股份已經耗費十年。
2014年4月,公司向中國證監會提交了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申請,2014年5月和2016年3月,公司曾兩度更新上市招股書,2017年4月,美聯股份迎來首發上會,證監會要求補充說明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大幅波動的原因和合理性、公司未來經營業績是否存在大幅下滑的風險等,公司未能通過發審委審核。
2017年6月,證監會官網發布18家未通過發審會的IPO企業情況,美聯股份首發被否的原因是:“發行人收入、毛利率波動較大,與同行業可比公司存在較大差異;2016年發行人在收入取得較大增長的情形下銷售費用及管理費用減少。”
2023年11月,美聯股份與申萬宏源證券承銷保薦有限責任公司簽訂書面輔導協議,向北交所上市發起沖擊,并進入輔導階段。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2023年收入計,美聯股份于中國預制鋼結構建筑市場的工業領域中排名第三,市場份額為4.4%。
2022年-2023年,美聯股份實現收入分別為19.03億、14.53億,期內利潤分別為8770.6萬、6213.2萬。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收入、期內利潤分別為8.85億、4660.9萬;上年同期,公司實現收入、期內利潤分別為11.55億、5223.5萬,業績呈現了明顯的下滑態勢。
根據收入確認模式和運營特色,美聯股份的業務分為三個業務類別: (1)預制金屬建筑解決方案;(2)專業工程總包;及(3)工業環保裝備。
2022年-2023年、2024年前三季度(以下簡稱:報告期內),公司預制金屬建筑解決方案實現營收分別為17.71億、12.94億、7.37億,占同期收入比例分別為93.1%、89.0%、83.3%,為公司貢獻絕大多數營收。
同期,公司專業工程總包實現營收分別為1億、8991.4萬、8063萬,營收占比分別為5.3%、6.2%、9.1%;工業環保裝備實現營收分別為3182.1萬、6938.1萬、6761.3萬,營收占比分別為1.6%、4.8%、7.6%。
對于主營業務“預制金屬建筑解決方案”的營收變動,美聯股份詳細指出,2023年該項目收入同比減少主要是由于2022年完成若干大型項目的大量建筑工程所致。同時,該項目收入由截至2023年前三季度的1.06億減少至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7.37億。該減少主要是由于公司在不同期間的預制金屬建筑解決方案項目流程訂有不同施工時間表的影響所致。
值得關注的是,2022年、2023年,美聯股份分別宣派股利約2040萬、1920萬。
美聯股份的實控人為陳博彥和陳嘉琪兄妹,二人均為外籍,陳博彥為加拿大國籍,陳嘉琪為美國國籍。公司由博盛國際持股70.9%,博盛國際由陳博彥和陳嘉琪分別持有70%和30%的權益。
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公司設有兩個員工持股平臺——上海向聯和上海昕聯展,二者分別持有公司約2.2%和2.2%權益,且由作為執行事務合伙人的陳嘉琪管理。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博盛國際、上海向聯和上海昕聯展合共持有公司已發行股本約75.3%。
綜上所述,陳博彥、陳嘉琪、博盛國際、上海向聯、上海昕聯展構成公司一組控股股東。
02
主營業務產能利用率下滑
招股書披露,美聯股份的生產能力目前由位于(1)上海市、(2)江蘇省蘇州市及(3)廣東省江門市的先進生產設施支持。
報告期各期,公司預制金屬建筑構件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128.0%、88.1%及85.0%;工業環保裝備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50.9%、72.7%及106.2%。
針對預制金屬建筑構件的產能利用率變動,美聯股份指出,2022年產能利用率達到128.3%,主要由于生產計劃密集所致,尤其是在1月,公司在中國新年節日前后安排了額外的運作時間,以達致關鍵的項目里程碑。
同時,美聯股份指出,自2023年以來,預制金屬建筑構件的生產壓力稍為緩和,2023年、2024年前三季度的產能利用率的減少與其他業務類別的增長相符,特別是工業環保裝備,有關業務的增長使公司生產活動更多元化,并令生產資源的使用更為平衡。
本次公司計劃募資金額,將用于資本投資,包括興建生產設施及購置設備,以提升公司的生產能力及運營效率;將分配用于撥付與新項目有關的預付費用;將用于加強公司的銷售和市場營銷發展;將預留作選擇性收購及投資,旨在加強公司的供應鏈及提升技術能力;將分配用于增強公司的研發能力;及將分配用于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以支援日常運營及維持財務靈活性。
就興建生產設施及購置設備而言,招股書詳細介紹,公司的擴展計劃包括擴建升級現有生產設施及于東南亞的擴展計劃。
美聯股份指出,公司正擴充和升級生產設施,以提高優質產能。公司目標于2026年底前完成擴建升級,將預制金屬建筑構件及工業環保裝備的年產能分別提高50000噸及2000噸。擴建升級生產設施的資本開支總額估計約為5020萬。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對《港灣商業觀察》表示,如果未來市場需求不足或市場競爭加劇,預制金屬建筑構件產能利用率可能進一步下降。其一,預制鋼結構建筑市場雖然整體呈增長趨勢,但受宏觀經濟、政策調整等因素影響,市場需求可能不穩定;其二,預制鋼結構建筑市場競爭激烈,頭部企業市場份額爭奪激烈,可能導致市場飽和度增加;其三,盡管預制鋼結構建筑市場增長迅速,但其在中國建筑市場的滲透率仍較低,行業擴張可能放緩。
美聯股份表示,東南亞經濟增長迅速,預制鋼結構建筑需求持續攀升,是公司國際化戰略的重點區域。為抓住這一增長潛力,公司計劃尋求在區內設立本地生產設施的機會。
往績期間,公司與東南亞地區實現收入分別為247.8萬、4670.9萬、1.73億,營收占比分別為0.1%、3.2%、19.5%。
目前美聯股份大額收入仍然來源于中國地區。各期,公司于中國實現收入占同期營收比例分別為97.8%、91.9%、72.0%。
柏文喜指出,東南亞地區經濟增長迅速,預制鋼結構建筑需求持續攀升,是公司國際化戰略的重點區域。擴展東南亞市場有助于公司抓住這一增長潛力,實現業務多元化。同時,通過在東南亞設立本地生產設施,公司可以更好地服務當地市場,降低運輸成本,提升市場響應速度。另外,在國內市場面臨競爭加劇的情況下,東南亞市場的拓展可以為公司提供新的增長點。
“但另一方面,東南亞業務擴展也存在一定挑戰。盡管東南亞市場增長迅速,但當地市場競爭也較為激烈,可能面臨來自其他國際企業的競爭;且東南亞各國政策法規差異較大,公司需要適應不同國家的建筑標準、環保要求等;同時,不同國家的文化背景和商業習慣可能導致公司在運營管理上面臨挑戰;此外,盡管市場整體呈增長趨勢,但實際增速可能低于預期,導致公司投資回報不及預期。”柏文喜詳細指出。
03
最大客戶占比連年大降,客戶行業眾多
美聯股份的客戶涵蓋各行各業,包括汽車、機械、電子、制藥、化工、建材、飲食和電子商務物流。報告期各期末,公司分別服務91、98和71名客戶。
報告期各期,五大客戶的應占收入分別占公司總收入約77.7%、64.6%和53.5%,而最大客戶的應占收入分別占總收入約64.8%、43.1%和31.2%。
招股書對最大客戶的介紹為,在中國注冊成立的集團公司,其主要業務橫跨汽車、電子、新能源及鐵路運輸各大產業。
美聯股份指出,于業績期內,來自五大客戶的收入集中度持續下降,反映公司在客戶群多元化、引進新客戶和減少依賴一小撮主要客戶方面的戰略工作。這些結果與公司在跨行業和地區擴大市場占有率和擴展項目組合方面采取的審慎方針一致。
2023年,最大客戶對收入的貢獻降至43.1%,符合其在國內擴展的步伐。成功引進新客戶和履行回頭客戶合同(包括獲授長期客戶的額外項目)進一步推動這一轉變。這些發展足證公司不僅有能力挽留長期客戶,亦能通過提供更廣泛的服務擴大合作關系。
此外,2022年、2023年,客戶B既是公司的五大客戶之一,也是供應商之一。
美聯股份向客戶B主要采購公司的員工制服。報告期內,公司向客戶B提供專業工程總包服務所產生的收入分別為1億、6217.2萬、40萬,公司同期向客戶B的采購額為10萬、1.3萬、1.3萬。
與此同時,公司的供應商網絡主要由原材料供應商、勞務分包商和外協供應商組成,每一名供應商均對支持公司的運營和項目專項要求至關重要。
報告期各期,五大供應商的采購款項分別占總采購額的約26.0%、25.6%和31.5%,而最大供應商的采購款項分別占總采購額的約8.8%、8.1%和11.7%。(港灣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