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灣商業觀察》施子夫 王璐
2024年12月27日,安徽曙光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曙光集團)向上交所主板遞交了招股書,保薦機構為東方證券。
據上交所官網顯示,曙光集團當前狀態為已問詢。作為能源型企業,曙光集團以氰化工、現代煤化工、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產業為主,集科、工、貿于一體,公司現階段已具備年產7.4萬噸氰化物、年產50萬噸丁辛醇和8.55萬標方/小時氫氣(合成氣)的生產能力。
同時,公司正籌建年產10萬噸BDO聯產12萬噸PBAT、年產4.6萬噸PTMEG、年產2.1萬噸EDTA及其鈉鹽的生產裝置。根據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統計,2023年度,公司氰化鈉在國內市場占有率為24%,排名第二;全球市場占有率為6%,排名第五。公司已擁有年產50萬噸丁辛醇產能,約占國內丁辛醇行業總產能的7%,并列行業第四。
01
營收連年下滑,凈利潤、毛利率降幅巨大
財務數據層面,2021年-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37.8億元、36.58億元、35.47億元和15.03億元,凈利潤分別為8.78億元、3.61億元、5.05億元和1.72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05億元、1.60億元、1.92億元和6713.10萬元。
顯然,曙光集團營收連年下滑,且凈利潤及歸母凈利潤期內也降幅頗大。報告期內,公司毛利分別為13.07億元、6.30億元、8.03億元及3.27億元,2022年大幅下降并于2023年企穩回升,為公司利潤波動的主要原因。因公司主要采用"以產定銷"的生產銷售模式,報告期內主要產品銷售規模總體穩定,主要產品、主要原材料市場價格變動導致的單位產品毛利變動是公司毛利波動的主要原因。
公司還表示,2024年上半年,雖然主要產品丁辛醇、氰化物的單噸毛利較上年略有上升,但是由于丁辛醇裝置與煤制氫裝置、液體氰化鈉裝置同步停產大修47天,停產時間占比達26%,裝置大修停產導致當期丁辛醇、煤制氫產品產銷量減少,以致收入不及2023年全年的50%,同時大修成本3609.06萬元計入當期營業成本。剔除裝置停產大修的影響,2024年上半年經營業績將比去年同期略有增長。
同一時期,曙光集團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34.91%、16.72%和23.18%和22.34%,波動較大,主要原因為丁辛醇產品毛利率波動較大。也就是說,三年半的時間,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下降了12.57個百分點。受此影響,公司綜合毛利率分別為34.58%、17.21%、22.64%和21.74%,三年半則下降了12.84個百分點。
02
關聯交易占比超六成,最大客戶也是最大采購商
值得關注的是,報告期內,公司對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分別為29.17億元、25.89億元、24.56億元及10.49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7.15%、70.79%、69.25%及69.79%。主要客戶中石化集團、安慶化投均為發行人關聯方,報告期內發行人重大關聯銷售金額分別為27.84億元、24.52億元、22.90億元及9.19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3.64%、67.04%、64.56%及61.12%。
此外,化銷華東公司、安慶石化等中石化集團下屬單位以及華塑股份、盈德曙光均為發行人關聯方。公司重大關聯采購金額分別為11.63億元、11.57億元、8.47億元及3.72億元,占當期采購總額比重分別為56.78%、45.09%、37.55%及39.19%。
中石化既是曙光集團的最大客戶,也是最大采購供應商。具體來看,報告期內,中石化的銷售金額占其營收比重分別為72.81%、64.62%%、60.69%和54.78%,曙光集團對中石化的采購占比分別為52.42%、39.85%、32.45%和32.82%。
有IPO觀察人士指出,既是最大客戶又是最大采購商,這可能涉及關聯交易的公允性問題,監管層對此一直嚴格審核。
報告期內,曙光集團研發費用金額分別為6290.14萬元、7808.26萬元、7312.95萬元和2965.62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66%、2.13%、2.06%和1.97%,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值的2.72%、2.75%、3.07%和3.02%。
03
邊分紅邊補流,9億買理財
曙光集團本次計劃募集資金15億元,其中3.7億元用于年產10萬噸BDO聯產12萬噸PBAT項目,7.15億元用于年產4.6萬噸PTMEG項目,6500萬元用于研發中心建設項目,3.5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然而,外界對于公司一邊巨額分紅,另一邊補流數億也質疑頗多。
2021年-2023年,公司現金分紅金額分別為4000萬、5000萬和1.37億元,三年合計分紅2.27億元,尤其是2023年分紅金額占公司歸母凈利潤的72%。
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余永發直接持有公司19.56%的股份,通過與其他67名股東簽署一致行動協議,合計控制公司79.16%股份的表決權,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資金方面,報告期內,公司貨幣資金余額分別為14.2億元、21.13億元、14.46億元和6.58億元,占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54.09%、79.35%、66.12%和26.52%。
顯然,在2024年上半年曙光集團貨幣資金迎來了驟降,整整減少了近8億元。
公司表示,2024年6月末銀行存款余額減少7.53億元,主要構成為:(1)經營活動產生現金流量凈額1.04億元;(2)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6.63億元,主要為工程項目建設支出;(3)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8.05億元,主要為新增銀行借款。
而備受外界詬病的是,上述期內曙光集團交易性金融資產金額分別為7.02億元、3932.43萬元、451.80萬元和9.07億元,占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26.73%、1.48%、0.21%和36.52%。
曙光集團表示,主要為公司購買的變現能力較強且能產生一定收益的銀行短期理財產品;2022 年末、2023 年末余額較小,主要是因公司在年末集中贖回理財產品所致。公司曾投資股票及基金,投資金額較小,公司已于2023年停止了股票及基金投資。
另外,公司期內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13.58億元、4.74億元、8.38億元和1.04億元。
前述IPO觀察人士認為,一方面公司連年巨額分紅,這也是監管層近年來重點關心的問題,即公司是否在遞表前先把好處分走,再向市場募資用于發展;另一方面,公司可以拿9億元買理財產品,說明在現金流方面并不缺錢,這是否意味著在募集資金層面公司存在多報行為?或不合理,尤其是光補流就有3.5億元。總體來看,這些問題都將成為審核問詢函包括上會時關心的重點。
在合規層面,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公司下屬控股子公司受到的行政處罰共24筆,合計處罰金額約為14.84萬元,均不屬于重大違法違規行為。(港灣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