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灣商業觀察》施子夫
自2023年11月15日,上海建發致新醫療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發致新)創業板IPO首發過會后,公司上市進程似乎陷入停滯,這一時間接近1年半。
時間線來看,2022年6月29日建發致新遞交招股書,保薦機構為中信證券。據北京商報2月19日消息,今年以來,已有多家醫藥企業IPO撤單,其中多家企業已走到注冊階段。“獨苗”建發致新目前處于上市委會議通過階段,等待提交注冊。而在上會階段,建發致新曾遭暫緩審議。
的確,建發致新較早的上會是在2023年6月15日。建發致新是否能迎來注冊?上市進展是否會發生變化?外界持續關注。
01
應收賬款高企,研發費用率微弱
建發致新的招股書還停留在2023年11月9日。公司主要從事醫療器械直銷及分銷業務,并為終端醫院提供醫用耗材集約化運營(SPD)服務,為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超過2800家醫療機構提供上萬種規格型號產品的直銷服務。
財務數據層面,2020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報告期內),建發致新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85.42億元、100.24億元、118.82億元和74.99億元,2021年度、2022年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7.35%和18.54%;公司凈利潤分別為1.68億元、1.76億元、1.89億元和1.03億元,2021年度、2022年度同比上升4.88%和7.66%。
報告期內,公司直銷模式為主,收入占比分別為81.77%、75.05%、65.71%和64.27%;分銷模式占比分別為17.90%、24.70%、34.01%和35.27%;服務業務主要包括SPD等服務收入,占比分別為0.33%、0.25%、0.28%和0.46%。
同一時期,公司直銷模式毛利率分別為5.18%、6.27%、7.16%和7.19%,分銷業務毛利率分別為9.74%、8.63%、8.42%和8.00%,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6.08%、6.93%、7.67%和7.66%。
值得關注的是,報告期各期末,公司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為51.51億元、48.65億元、52.68億元和64.86億元,占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74.82%、65.93%、60.01%和64.22%。公司的應收賬款主要為醫院等終端客戶的結算款。
建發致新坦言,數額較大的應收賬款將影響公司的資金周轉效率和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增加公司的營運資金壓力。若部分醫療機構客戶調整結算政策,或出現延緩、暫停甚至不予全額支付公司結算款的情形,使得公司不能及時全額回收相應款項。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應收賬款壞賬準備余額為1.24億元。
報告期內,公司研發費用金額分別為270.35萬元、479.15萬元、1362.10萬元和1600.78萬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0.03%、0.05%、0.11%和0.21%,公司沒有給出同行業可比公司的研發費用率平均值。
研發投入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公司對于核心競爭力的重視。在首次上會時,上市委表示,建發致新無專利權,核心技術為信息管理系統,“致新醫療供應鏈操作云平臺軟件”與“醫院手術室耗材管理軟件”系委托第三方開發。對此,上市委要求建發致新說明技術創新、服務創新和管理創新的先進性,以及區別于同行業可比公司的具體體現;并說明是否符合創業板板塊定位,是否具有“三創四新”特征。
審核問詢函也提出,結合管理創新、服務創新、技術創新,進一步說明并披露發行人的創新、創造、創意特征,以及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融合情況。
02
資產負債率遠高同行,三年分紅與補流金額接近
即便營收和凈利潤表現穩定,但建發致新的償債能力及現金流情況都顯得并不樂觀。報告期各期末,公司負債總額分別為58.19億元、66.12億元、79.14億元和91.47億元,總體呈上升趨勢。流動負債占比分別為99.52%、98.01%、97.91%和98.47%,公司負債結構以流動負債為主。
上述期內,公司流動比率分別為1.19、1.14、1.13和1.12,略低于行業中可比公司,同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82.43%、86.94%、87.39%和87.76%,遠高于可比公司平均值的70.31%、66.97%、67.66%和68.77%。
建發致新表示,主要因為公司未上市,以債權融資為主,與同行業上市公司相比,融資渠道有限。速動比率分別為1.10、0.95、0.90和0.90,與行業中可比公司相當。
此外,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期內也持續為負,分別為-120.15萬元、-7.33億元、-6.28億元和-5.04億元。
招股書介紹,經營活動現金流逐步下降,主要系公司在業務規模增長過程中代理的品牌和產品線持續增加,公司存貨采購金額持續增加,加之下游醫院客戶的回款周期較長,使得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為負。若公司不能有效控制存貨周轉速度或醫院回款延期,或銀行借款到期不能續貸,且不能及時通過其他渠道籌措資金,則公司的資金周轉將面臨一定壓力,從而對公司經營造成較大影響。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建發致新過會近一年半都沒有提交注冊,或與其自身經營狀況、監管政策等有關,這無論如何不是個好消息。“一方面建發致新負債率高企,說明公司資金狀況較為緊張,財務風險較大,公司能否在上市后迅速去杠桿,改善債務結構,降低負債總額,投資者應密切留意其償債能力;另一方面建發致新在IPO前,連年巨額分紅,作為本身毛利率就不高的領域,大比例分紅可能也將引起投資者對募資合理性的質疑。”
建發致新此次計劃募集資金4.84億元,其中1.4億元用于信息化系統升級建設項目、1.04億元用于醫用耗材集約化運營服務項目,2.4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的確,補流成為公司最大的募集資金使用選擇。然而,在2020年至2022年,公司分紅金額分別為9735.71萬元、5819.05萬元和7161.90萬元,三年合計分紅2.27億元,剛好接近于補流金額。
合規層面,招股書顯示,建發致新及其子公司報告期內存在18次行政處罰。天眼查顯示,由建發致新控股65%的南京建爾發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于2023年1月29日被杭州市財政局列入嚴重違法失信行為記錄名單。(港灣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