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望成為白酒行業規模最大的又一并購案。
文/每日財報 張恒
從曾經的四川第二大醬酒企業,到互聯網轉型重做醬酒,潭酒已成為手握10億營收、2萬噸醬酒產能的“優質標的”。如今,這家曾以“真年份革命”攪動行業的醬酒新貴,或迎來新的主人。
雖然,截至發稿前,有關“潭酒轉讓”消息并沒有得到官方任何確認,但據知情人士透露“關于潭酒出讓一事,確實在談”。若交易落地,這將成為繼2022年華潤啤酒并購金沙酒業以來,白酒行業規模最大的又一并購案。
隱形的基酒大王
潭酒,全稱四川仙潭酒業集團,是川酒“十朵小金花”中唯一以醬香型白酒為核心的企業。在地理位上,潭酒在赤水河左岸的四川古藺縣,與茅臺、郎酒隔河相望。
在歷史溯源上,其最早可追溯至明朝初年,曾獲朱元璋御封“貢酒”,但真正奠定其醬酒基因的,則是上世紀20年代魏氏燒坊釀造的“回沙酒”——這一技藝與茅臺鎮衡昌燒坊、郎酒廠集義燒坊齊名。
上世紀90年代其就曾以年產量2萬噸的規模穩居醬酒三甲,而此時,國臺還未建廠,習酒還在濃與醬之間搖擺不定,金沙還在改制中陷入迷茫,珍酒還在不斷探索改良“異地茅臺”工藝。
雖說在產能上位居前三,但在企業發展中由于沒有抓住風口,只能遺憾地錯過了2011年的第一波醬酒熱潮。所以,當2011年“醬酒熱”第一波浪潮襲來,各大酒企狂飆突進之時,潭酒卻未能嶄露頭角,成了“隱形的醬酒大王”。
直到2013年民企川喜實業董事長方久倫入主后,潭酒才迎來其真正的快速發展期。
方久倫掌舵后,曾開啟了潭酒的兩次關鍵轉型:2014年推出“真年份酒”,首創“釀造年份+灌裝年份”雙標注法,以透明化標簽顛覆行業潛規則;2021年提出“3015戰略”,以“0打款、0壓貨、0竄貨”的互聯網模式重構渠道,通過數字化直營終端實現爆發式增長,2024年終端網點新增12萬家,同比增長400%。
經過方久倫的兩次“變革”,潭酒雖然從“隱形基酒大王”變為了“互聯網革命者”,但與同行業其他醬酒企業相比,尤其是與同在古藺的郎酒相比,無論是在戰略布局上,還是在業績上都相差甚遠。
數據顯示,2024年潭酒銷售額突破10億元,同比增長49%,但對比2021年提出的“42億目標”仍顯落差。而其在戰略上——從“真年份”高端定位轉向“百元醬酒”價格戰——更是導致了品牌價值撕裂,經銷商信心受挫。
為何要“賣”
《每日財報》認為,潭酒被“轉賣”的背后,可能涉及多方面的復雜原因,但以下三個因素或是關鍵所在。
首先是潭酒的混合所有制結構成為其戰略決策的掣肘。
企查查信息顯示,潭酒集團的大股東為四川省川喜實業集團,持股比例69.2812%,二股東為瀘州市古藺縣財政局,持股比例30.7188%。
川喜實業集團業務廣泛,涉及房地產、食品加工等多個領域,而古藺縣政府出于地方經濟發展考量,更期望潭酒聚焦酒業主業,發揮其對地方經濟的主導作用。2024年,潭酒計劃投入 1.1 億元開展消費者進廠游活動,這一舉措背后的“酒旅融合”概念,在股東層面引發了與“基酒擴產”優先級的激烈討論。
決策效率方面,在醬酒行業風起云涌、快速調整的關鍵時期,混合所有制帶來的審批流程冗長問題被進一步放大。以2023年潭酒計劃擴建2萬噸產能為例,該計劃需經古藺縣國資委審批,然而由于財政資金調配等多方面問題,這一擴建計劃竟延遲了長達半年之久,使得潭酒在行業競爭中錯失寶貴的發展時機。
二是醬酒行業正經歷深度調整,潭酒面臨“不進則退”的殘酷現實。
相關數據顯示,2024 年白酒行業庫存周期從原本的18個月延長至28個月,市場供大于求的局面愈發嚴峻。潭酒雖擁有3.5萬噸產能,但近年來頭部酒企紛紛加大基酒自建產能,如茅臺預計到2025年基酒自給率將達 95%,這對潭酒的基酒供應模式形成了巨大沖擊。
價格體系崩塌更是雪上加霜。主流醬酒價格帶普遍出現倒掛現象,幅度在20% - 30%之間。潭酒的主力產品紫氣東來,建議零售價為598元,然而實際成交價卻跌破450元,渠道利潤空間被大幅壓縮至5%以下,經銷商的積極性遭受嚴重打擊。
三是潭酒曾引以為傲的互聯網化渠道改革,正暴露增長質量隱患。
潭酒通過“0打款、0壓貨”政策,迅速鋪開網點,在短時間內達到了12萬家終端的規模。然而,表面的繁榮背后,卻是單店年均銷售額不足8000元的尷尬局面,這一數據僅相當于茅臺終端網點效能的0.8%,意味著大量的終端資源未能有效轉化為實際銷售業績。
同時,數字化投入也帶來了一系列連鎖反應,侵蝕了利潤空間。為踐行“48小時全國到貨”的承諾,潭酒在物流方面投入巨大,這導致物流成本占比從原本的5%飆升至12%,這對凈利潤率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削弱了企業的盈利能力。
所以,面對多重壓力,出售或成為了潭酒突破困局的最優解。
四大潛在買家
雖然截止發稿,有關潭酒轉賣的消息尚未得到潭酒或者相關買方的正式確認。但經各方綜合分析,以下四家企業成為潛在買家的可能性很大。
1. 瀘州老窖
作為濃香巨頭,瀘州老窖在醬酒領域一直都有探索。2004年,瀘州老窖收購了武陵酒,試圖在醬酒市場打開局面。然而,由于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武陵酒在被收購后的發展并未達到預期效果。之后,2014年瀘州老窖又推出了“四面醬酒”,但同樣未能在市場上取得成功。
盡管如此,但瀘州老窖并未放棄對醬酒領域的探索。而潭酒擁有可觀的產能以及豐富的老酒儲備,這或許將成為瀘州老窖在醬酒領域破局的關鍵因素。如果能夠成功整合潭酒,瀘州老窖有望利用自身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運作能力,挖掘潭酒的潛力,在醬酒市場開辟新的天地。
2. 川酒集團
川酒集團作為四川省國資平臺,在整合四川省內白酒企業方面肩負著重大的使命。四川省內白酒企業眾多,規模大小不一,品牌影響力各異。目前,川酒集團已經將200余家中小酒企納入整合范疇,致力于提升四川省白酒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在醬酒板塊方面,川酒集團面臨著發展短板。而潭酒在醬酒領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場份額,所以收購潭酒將有助于川酒集團補齊醬酒板塊的短板,進一步優化白酒產業布局,實現四川省白酒產業的全面、協調發展,在全國白酒市場格局中占據更有利的地位。
3. 舍得酒業
近年來,舍得酒業一直在推行的“老酒戰略”可以說已成為了其核心競爭力。而潭酒以“真年份”為顯著標簽,其在年份酒的釀造、儲存和標識等方面具有嚴格的規范和標準。所以,在這點上舍得酒業的“老酒戰略”與潭酒的“真年份”標簽有著天然的互補。
若兩者相結合,可以打造出“時間陳釀 + 空間窖藏”的雙IP概念。這種雙IP的打造不僅能夠強化產品在品質和年份方面的獨特賣點,更能吸引追求高品質白酒的消費者,在中高端白酒市場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4. 沛華實業
沛華實業近年來在白酒領域的布局動作頻頻,相繼收購了茅臺鎮的天長帝酒廠和崇陽古窖。茅臺鎮作為中國醬酒的核心產區之一,天長帝酒廠在當地擁有豐富的醬酒釀造資源和技術優勢;崇陽古窖也在白酒釀造方面有著深厚的底蘊。
沛華實業如果能夠成功拿下潭酒,那么將這三家企業的產能、技術、地域優勢等進行整合,可構建起川黔地區的醬酒全產業鏈。從原料采購、釀造生產到品牌營銷、市場銷售等各個環節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這不僅能夠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還能增強企業對市場的整體掌控力,在醬酒市場中占據有利地位。
最具潛力的買家名單大約如此。不過,《每日財報》認為,在酒業調整期,受估值與發展預期、內部關系梳理的影響,潭酒與買家的接洽過程或不會太短,最終結果還需要耐住性子,慢慢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