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灣商業觀察》施子夫
近期,北交所網站披露浙江正導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導技術)的審核問詢函,監管層就公司經營業績、關聯交易、償債能力、財務內控等多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關注。
盡管業績基本面表現暫為穩定,但正導技術期內現金流表現卻與凈利潤“背道而馳”。此外,頻發的內控問題以及關聯交易等都暴露出公司在內部治理方面存在一定隱疾。
01
業績變動合理性引關注
正導技術主要從事弱電線纜和精密導體設計、生產和銷售,公司主要產品包括括弱電線纜和精密導體,其中弱電線纜的細分產品包括數據電纜、通信電纜、控制電纜和特種電纜。
自2022年起,得益于智能制造加速了生產制造升級,對智能設備和服務器的需求迅速增加。正導技術的期內收入也呈現穩定增長。
從2021年-2023年以及2024年1-6月(以下簡稱,報告期內),正導技術的數據電纜銷售收入分別為4.54億元、6.01億元、6.71億元和3.49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1.76%、71.79%、66.80%和61.98%,是公司銷售收入主要來源。
正導技術的第二大銷售收入來自精密導體,報告期內實現收入分別為1.29億元、1.02億元、1.85億元和1.32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7.60%、12.24%、18.38%和23.44%。
2022年度,受市場環境影響,精密導體產品銷售價格出現明顯下降,市場需求減少,主要客戶下單量明顯下滑。2023年至2024年上半年,精密導體銷售額呈現上漲趨勢,一方面受市場恢復影響,大客戶下單量有所恢復;另一方面,江西子公司客戶不斷拓展,廣東地區新增客戶下單量有所上漲,帶動精密導體整體銷售額上漲。
報告期內,正導技術實現營收分別為7.73億元、8.76億元、10.53億元和5.88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570.22萬元、2380.75萬元、7415.99萬元和2258.66萬元,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050.37萬元、2099.89萬元、4333.04萬元和2270.80萬元。
在此次下發的審核問詢函中,監管層關注到,2020年正導技術的營收、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52億元、-481.71萬元,正導技術2020年虧損,2021年以來經營業績大幅上漲。而正導技術選取的同行業可比公司兆龍互連、萬馬股份、寶勝股份、恒豐特導,公開信息顯示,上述公司報告期內的經營業績未見持續大幅上漲趨勢。
北交所要求正導技術分析并說明報告期內收入、歸母扣非凈利潤大幅增長的原因;報告期內收入、利潤快速增長的合理性,與同行業可比公司業績變動趨勢不一致的原因及合理性;2022年數據電纜、2023年精密導體收入大幅增長的原因;結合在手訂單的簽訂情況,論證與主要客戶合作穩定性,收入增長是否可持續等。
毛利率方面,報告期內,正導技術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9.07%、9.83%、11.58%和11.18%,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9.28%、9.91%、12.05%和11.56%,同一時期同行可比公司毛利率均值分別為12.39%、11.95%、11.85%和11.22%。
對于與同行可比公司毛利率差異性的問題,正導技術表示主要與產品結構及銷售結構的差異性有關,公司的銷售結構中內銷占比仍然明顯高于外銷,而可比同行中不少公司外銷產品占比較高。
02
現金流持續為負,資產負債率偏高
不過在營收規模逐年擴大的同時,正導技術也面臨應收賬款偏高及壞賬風險。
報告期各期末,正導技術的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為2.06億元、1.95億元、2.92億元和3.33億元,占報告期各期末總資產的比例分別為31.60%、25.91%、35.45%和35.20%。
同時,各期正導技術的應收賬款壞賬準備計提比例分別為5.12%、5.10%、5.03%和5.02%,低于可比公司平均值6.83%、9.87%、9.95%和8.95%,正導技術表示,主要系同行業可比公司寶勝股份因存在長賬齡應收賬款,其應收賬款壞賬準備計提比例較大,剔除后公司應收賬款壞賬準備計提比例與同行業可比公司基本一致。
正導技術于招股書中提到,“雖然報告期內公司應收賬款主要客戶資信良好,但不排除客戶未來受到行業市場變化、技術更新、經濟形勢等因素影響,出現經營或財務狀況等發生重大不利變化的情況,使公司面臨應收賬款產生壞賬的風險,從而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報告期各期末,正導技術的存貨賬面余額分別為1.06億元、1.11億元、1.23億元和1.63億元,各期末存貨賬面價值占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19.46%、18.08%、18.38%和21.74%。
應收款及存貨雙雙走高下,正導技術的償債能力也需要警惕。報告期各期末,公司合并資產負債率分別為84.45%、76.83%、68.20%和69.98%,整體處于較高水平。
公司表示,資產負債率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一方面,較高的資產負債率為公司帶來了較大的償債風險;另一方面,公司較高的資產負債率也限制了公司進一步融資的能力,若公司不能及時獲得足夠的資金,將對公司長期戰略的實施、甚至日常經營造成不利影響。
另外,在經營規模持續擴張、原材料采購支出大幅增加的情況下,對于正導技術的流動性而言也帶來不小的壓力。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18億元、-1.99億元、-2.33億元和-7701.88萬元。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自2021年以來持續下降并與當期凈利潤存在一定差異。
剔除票據貼現影響后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632.52萬元、-2011.8萬元、1040.24萬元和-2011.21萬元。
截至報告期各期末,正導技術的短期借款余額分別為2.31億元、1.97億元、2.37億元和2.42億元,占當期流動負債比例分別為42.05%、37.87%、45.10%和38.55%;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分別為1361.45萬元、844.28萬元、3797.64萬元和1669.51萬元,賬面資金較為緊張。
此次IPO,正導技術計劃募資2.45億元,其中2.15億元用于年產100萬箱5G大數據傳輸電纜及年產5萬公里通信傳輸類電纜工廠建設項目,3000萬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03
關聯交易被問詢,尚有重大訴訟案件
業務層面之外,正導技術與主要關聯方之間的關聯交易也受到矚目。
結合審核問詢函及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初至2022年2月21日,浙江正導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導光電)持有正導技術100%的股份,為公司的控股股東,2022年2月正導光電將股權轉讓至實際控制人仲華、陸航等人后,正導光電不再持有正導技術股權。
截至招股書簽署日,仲華直接持有公司5079.6萬股股份,持股比例為50.80%,為公司的控股股東。仲華的法定一致行動人陸航直接持有公司1604.8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6.05%,仲華合計控制表決權比例66.85%,且其為公司總經理、董事長且擔任法定代表人,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2021年,正導技術向正導光電采購5107.82萬元護套料、絕緣料等PVC原材料,占當期營業成本的比例為7.27%。
根據保薦工作報告,正導光電2021年主要向正導技術銷售PVC材料,基本不存在向其他第三方銷售的情形。2021年12月,正導光電將PVC材料業務和資產轉讓給正導技術后停止經營。
2021年初,正導技術向正導光電拆出資金的期初余額為6694.11萬元,2021年當期拆出資金9141.82萬元,當期正導光電歸還正導技術拆出的資金1.58億元。2022年,正導技術向正導光電拆入資金4378.06萬元,并于當年歸還完畢。
在審核問詢函中,北交所要求正導技術說明:關聯采購定價的公允性;與正導光電關聯交易的背景及交易的必要,是否存在同業競爭情形;資金拆借的具體情況及會計處理合規性,說明對正導光電的資金流水核查情況,是否存在通過資金拆借、關聯交易、現金分紅的方式套取公司資金,相關資金是否直接流向發行人客戶和供應商,形成資金體外循環。
除了關聯交易及資金拆借,2021年正導技術向正導光電分配股利5424.1萬元,由此導致正導技術當年度籌資活動現金流出相對較大。報告期各期,正導技術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6685.27萬元、1.92億元、2.58億元和1.04億元。
內控方面,2021年,為滿足貸款銀行受托支付要求,正導技術存在通過浙江久立電氣材料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久立電氣”)轉貸和無真實交易背景票據融資的情形,合計金額1893.49萬元。
2021年,正導技術通過個人卡收取廢品廢料款115.8萬元。
2021年-2023年,正導技術通過個人卡支付加班費、福利費金額總額分別為35.96萬元、34.15萬元、26.16萬元,合計96.27萬元。
2021年,正導技術及子公司通過業務費形式向員工支付獎金127.92萬元。
訴訟方面,正導技術客戶Hyperline Systems Canada Ltd.(以下簡稱“HSC公司”)自2017年12月份開始拖欠貨款。截至2018年6月,HSC公司累計欠付正導技術貨款金額190萬美元。同年6月,正導技術向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以下簡稱“中信保”)報案。經中信保核實后,該案件啟動了理賠程序。2018年11月,中信保向正導技術賠付171.29萬美元。
截至招股書簽署日,加拿大安大略省高等法院尚未對該案(包括訴訟及反訴)作出最終 判決。目前公司經營狀況正常,該訴訟未對公司經營或財務狀況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2024年6月13日,因正導技術未能及時披露重大訴訟及重大風險事項,全國股轉公司掛牌審查部出具《關于對浙江正導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及相關責任主體口頭警示自律監管措施的送達通知》,對正導技術、仲華、俞建偉、張亞芳、姜正權、沈建平采取口頭警示的自律監管措施。
2024年9月2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浙江監管局就上述事項出具了《關于對浙江正導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及相關人員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對正導技術及時任董事長仲華、董事會秘書俞建偉分別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督管理措施。
對于上述內控不規范行為,正導技術強調,公司已采取多項整改措施,針對性建立并執行內控制度,加強監督管理,上述事項不會對公司的生產經營構成實質性的重大不利影響。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向《港灣商業觀察》表示,從監管層關注的問題來看,內控制度是監管層關注的重點。如果企業在內控問題上存在嚴重缺陷,或會成為擋在企業IPO路上的“攔路虎”。
天眼查顯示,2024年8月23日,正導技術成為被執行人,被執行金額18.8萬元,執行法院為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法院。(港灣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