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高管人事換防的背后,皆是其戰略改革轉型的映照。
文/每日財報 栗佳
“3·8女神節”前夕,平安人壽迎來重磅人事調整,核心管理層迎來“年輕化”關鍵補位。根據公告信息,經公司董事會審議,選舉執行董事、副總經理蔡霆先生兼任公司副董事長;副總經理史偉玉女士擬出任公司總經理。上述職務變動待相關公司治理程序或監管流程完成后生效。
此次履新的兩位高管在行業內可謂是熟面孔,“85后”新晉副董事長蔡霆近兩年曝光率頗高,成熟干練做派,是行業對其一直以來工作上的高度評價。出任總經理的史偉玉,則是保險業內為數不多的女性高管,加入平安已有26年之久,是從集團最基層員工一路成長晉升起來的“女將”,早已對公司戰略方針、經營管理等方面熟稔于心。
《每日財報》注意到,通過此次人事調整后,平安人壽將形成以董事長楊錚,執行董事、副董事長、副總經理蔡霆,與即將上任總經理史偉玉為“三駕馬車”的核心管理層格局。
作為平安集團綜合金融版圖的戰略支柱,保險業務始終是其商業邏輯的底層操作系統,而壽險板塊更堪稱這一系統的核心引擎,為驅動集團穿越周期提供強勁動能。
近年來,平安人壽圍繞壽險領域的戰略轉型、人事布局始終持續在推進當中,相關變革舉措從未停歇。每一次的戰略轉型、重大人事變革,平安人壽的一舉一動,無一不備受行業高度關注。
那么在此背景下,平安人壽新領導班子的成型是否意味著戰略轉型的提檔加速?兩位年輕且具有豐富經營經驗的“將帥”又會給平安人壽帶來哪些新變化?
二十六年資深女將史偉玉執掌帥印,擁有前中后臺跨條線管理經驗
在年齡維度上,"85后"蔡霆以未滿40周歲的年紀,已實現從基層員工到平安人壽執行董事、副總經理的跨越式升遷。而擁有26年平安系從業經歷的"75后"史偉玉,今年剛邁入49歲。
這種"少壯派"與資深"女將"的搭配,既延續了平安"自主培養復合型管理干部"的用人傳統,也折射出其通過人事戰略調整,來應對壽險行業轉型挑戰的深層邏輯。
史偉玉將是繼余宏之后,平安人壽的第二位女性總經理,也是目前平安人壽領導班子里的唯一女將,目前分管平安人壽運營中心、科技研發部、法律合規部、稽核監察部。
公開資料顯示,史偉玉出生于1976年12月,畢業于北方保險教育重鎮南開大學保險專業,在大學畢業后于1999年1月進入平安。
進入平安后,史偉玉從基層做起,穩扎穩打逐步進入管理層,最初是在平安人壽濟南分公司和總部的營銷管理部擔任基層員工,隨后升任平安人壽中西區事業部營銷督導部業務管理室負責人、中西區事業部市場經營部綜合管理室主任、江西分公司銷售經理/副總經理。
在獲得更加豐富的一線管理經驗后,史偉玉又被委派出任平安集團戰略發展中心高級項目經理。這之后,史偉玉回到平安人壽,歷任平安人壽新渠道事業部項目總監、互聯網事業群客戶經營部總監、總部首席運營官兼客戶服務部總經理等職務。
不難看出,史偉玉在基層機構、營銷業務體系及分公司管理崗位均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而尤為突出的是,她還深度參與了平安人壽乃至集團在網電融合等新渠道業務轉型探索的關鍵進程,曾主導平安互聯網壽險公司的組建工作,成功構建起傳統壽險運營與互聯網創新的雙重營銷體系。
這種兼具"地面部隊"執行深度與"云端戰略"創新視野的復合型能力,使史偉玉成為平安人壽銜接既有業務優勢又與新興業態轉型變革的關鍵紐帶。
事實也的確如此,對于史偉玉此次履新,平安人壽這樣表示道:“史偉玉擁有前中后臺跨條線、多個崗位的管理經驗,創新意識、執行力強,其擔任平安人壽副總經理以來,有力推動公司運營提質、業務品質提升、客戶體驗改善。”
“85后”復合型人才蔡霆兼任副董事長,新管理團隊整裝待發
同樣作為平安自主培養起來的復合型管理干部代表,蔡霆自2014年加入平安集團后,其職業起點始于集團戰略發展中心這一核心戰略部門。要知道該部門是由平安創始人馬明哲親任主任,既是集團戰略決策中樞,也是培養高端人才的"聚集地"。
蔡霆在戰略發展中心曾歷任研究助理、高級項目經理等職,期間深度參與了平安集團戰略規劃與創新項目孵化,逐步在平安系統內嶄露頭角,并為行業所熟知。這種從“戰略智庫”到一線管理者的成長路徑,正是平安"戰略-人才"雙輪驅動培養體系的典型范例。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相關履歷,在平安人壽的4位副總中,蔡霆是最為年輕的一位。從十年前加入平安集團出任首席創新執行官辦公室項目經理開始,蔡霆一步步被擢升至平安集團戰略發展中心研究助理/高級項目經理、平安集團員工服務部副總經理(主持工作)、平安銀行人力資源部總經理、平安集團副首席財務執行官、平安人壽董事長特別助理。
直到2023年10月,蔡霆升任總經理助理,不到一年,2024年7月再次晉升為副總經理兼執行董事,如今,又時隔不到一年兼任了副董事長一職。
在平安近十年職業軌跡中,蔡霆實現了從執行層到戰略決策層的高管序列躍遷,這種橫跨集團、銀行、壽險三大板塊的復合型晉升路徑,既體現他作為"戰略-業務"雙線管理及跨領域經驗整合能力所給公司做出的巨大貢獻,也彰顯了平安"戰略-人才"協同培養體系的成熟運作。
也正如平安人壽對此次蔡霆任職所評價的那樣,“蔡霆年富力強,視野開闊,管理經驗豐富,兼具戰略規劃、數字化轉型、人力資源、財務企劃、客戶經營、隊伍管理、產品管理等多條線的專業管理能力,在平安集團、平安銀行、平安人壽多個管理崗位上均取得優異成績。”
“本次調整,將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架構,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深化壽險改革轉型,推動公司穩步邁向高質量發展。”平安人壽針對此次人事調整如是說道。
改革轉型一步一個腳印,成績斐然未來可期
事實上,隱藏在平安人壽每一次高管人事換防的背后,皆是其戰略改革轉型一步步不斷向前演進的一個映照。
馬明哲曾公開表示,平安壽險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路風雨兼程,經歷了三大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學習臺灣模式,引入個人保險代理人模式,不僅引來同業的爭相效仿,而且也改變了中國保險市場的格局,可稱之為“本土化”階段。
第二階段是移植歐美模式,以提升自身專業化經營、精細化管理水平為全面發力更具業務品質的個險保駕護航,這也直接奠定了平安人壽做大做強的根基,可稱之為“國際化”階段。
第三階段是2019年底開始的壽險改革和即將開啟的新階段,馬明哲將其稱為創造全新壽險模式的“中國化”階段。
作為保險經營集大成者,亦是后輩險企參考坐標的平安人壽,在當下行業性困境、變局、革新之際承載了更多的希冀與厚望。
備受行業矚目的大刀闊斧改革已經行至五個多年頭了,如今來看,平安人壽不僅沒有讓市場失望,而且成效與成果堪稱顯著。
自2019年底啟動壽險改革以來,平安人壽堅持“4渠道+3產品”改革戰略,持續推進代理人、銀保、社區金融及下沉渠道四大渠道建設,提升業務質量;穩步深化“保險+醫療健康”“保險+居家養老”“保險+高品質康養社區”三大核心服務,不斷深化健康養老領域布局,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賦能業務高質量發展。
數據顯示,平安人壽2024年實現原保險合同保費收入5028.77億元,同比增長7.8%,一方面,保費增速創近五年新高,另一方面,保費規模也首度突破5千億,保費規模與增速均居行業前列。而且其代理人產能在頭部大型險企中幾乎是斷崖領先,利潤水平與價值能力也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比如,在代理人渠道持續優化結構的賦能下,去年上半年平安壽險的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10.8%,人均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36%;聚焦以“優”增“優”,新增人力中“優+” 占比同比提升10.2個百分點。而銀保渠道則是堅持價值轉型戰略,同期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17.3%。
值得一提的是,平安集團所打造的醫療養老生態圈中的居家康養服務,對壽險主業的賦能價值持續凸顯。2024年前三季度,享有醫療養老生態圈服務權益的客戶覆蓋壽險新業務價值占比已超過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