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時代新物語,做一家有態度的新媒體!
文|喵姐
全文共計|2213字
“寵物行業的供應鏈,像一臺生銹的老機器,卡在了‘過去’與‘未來’之間。”當美妝、電商類目早已沖擊國際化供應鏈生態時,國內絕大部分寵物供應鏈卻還在為‘發票開不出來’而焦頭爛額。這場落后十年的生態困局,究竟是誰的鍋?
達人與供應鏈的“惡性循環”——
800萬粉絲為何賣不動一袋糧?
“寵物行業有個怪現象:800萬粉絲的達人賣不出一袋糧,不是不會賣,而是不敢賣。”一位行業資深操盤手向筆者透露。
在抖音、小紅書等平臺,寵物達人內容流量居高不下,但轉化率卻低得可憐。某頭部MCN機構負責人直言:“我們簽約的寵物達人,粉絲量超百萬的不少,但敢接食品廣告的不到10%。”這種矛盾背后,是供應鏈與營銷端的深度割裂。
某品牌創始人坦言:“我們找過不少達人帶貨,但他們連‘鮮糧與膨化糧的區別’都講不清楚,最后只能放棄。”
供應鏈的“毒藥”:傭金低、風險高、同質化
“品牌方給達人20%傭金?他們覺得你在搶劫!”一位寵物食品代工廠老板的吐槽,揭開了供應鏈與達人矛盾的冰山一角。
更致命的是,供應鏈端的同質化讓達人“無貨可帶”。某寵物達人直言:“10個品牌9個長得一樣,連宣傳話術都抄同一個模板,粉絲早免疫了。”
惡性循環:當“不敢賣”遇上“不會造”
這場困局的本質,是供應鏈與營銷端的雙重失控:
達人側:因缺乏供應鏈支持,被迫選擇“安全牌”
某萌寵博主透露:“我們只敢推薦牽引繩、玩具等低風險產品,食品類除非有SGS檢測,否則絕對不碰。”
供應鏈側:因不懂用戶需求,陷入“閉門造車”
某代工廠曾推出“防抑郁貓窩”,結果因尺寸設計不合理,退貨率高達40%”
一位投資人尖銳指出:“寵物行業正在經歷‘瘸腿跳舞’——供應鏈端著過時的產品,逼著達人用10年前的打法賣貨。”
供應鏈的“鐵銹”:
從發票到思維的全面腐朽
“我們找包材廠,8萬起訂,版費700一個顏色,測試樣品?沒有,一次定8萬再說。”這是一位寵物行業從業者的真實吐槽。筆者在走訪多家供應鏈企業后發現,這種“鐵銹式”的運營模式并非個例。
寵物行業的供應鏈,像一臺年久失修的老機器,齒輪間滿是銹跡。從包材到原料,從生產到物流,每一個環節都充斥著“慣性思維”和“短視行為”。
某供應鏈負責人直言:“很多工廠連發票都開不出來,因為他們從未接觸過國內市場,全靠海外訂單養活。”
這種“鐵銹”不僅體現在硬件上,更深深嵌入思維中。一位從業者透露:“我們曾聯系一家大型代工廠,對方老板投了5萬搞直播,結果水花都沒濺起來。他們的思維還停留在‘買設備=有產能’的階段,完全不懂互聯網時代的玩法。”
一場十年差距的生態對比
“當其他行業供應鏈早已進入精細化、智能化時代,而絕大部分寵物供應鏈卻還停留在‘野蠻生長’的初期階段。”某行業資深人士如此評價。
以寵物食品為例,跨界品牌早已實現了從原料溯源到生產透明化的全鏈條管理,而國內許多企業還在為“是否該自建工廠”爭論不休。
一位從業者坦言:“國內供應鏈的落后,直接導致品牌方不得不自建工廠,但這反而拖累了他們的發展速度。”
供應鏈的技術滯后與服務斷層,迫使品牌方不得不重倉固定資產。而重資產模式如同戴上鐐銬跳舞:一方面,動輒千萬的廠房設備投入吞噬著現金流;另一方面,為消化過剩產能而倉促試錯、盲目擴張的市場策略,反而讓品牌陷入‘投放越猛虧損越大’的惡性循環。
更致命的是,生產線每增加一條,創始團隊的精力就被切走一塊,產品創新與用戶運營反而成了“被犧牲的代價”,最終陷入‘產能過剩’與‘增長停滯’的雙重困局。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種差距不僅體現在技術上,更體現在思維意識上。品牌注重用戶體驗和長期價值,而國內許多企業還在為“如何壓低成本”絞盡腦汁。某品牌創始人無奈表示:“我們想做高端產品,但供應鏈跟不上,最后只能妥協。”
誰在拖累寵物行業的未來?
“供應鏈的落后,本質上是思維意識的腐朽。”某行業觀察者一針見血地指出。
這種腐朽體現在多個層面:
短視思維:許多供應鏈企業只顧眼前利益,缺乏長遠規劃。一位從業者吐槽:“他們寧愿接低價訂單,也不愿意為品牌方提供定制化服務。”
封閉心態:部分企業固守傳統模式,拒絕擁抱變化。某品牌創始人透露:“我們曾想與一家工廠合作,對方連測試樣品都不愿意提供,理由是‘太麻煩’。”
缺乏創新:從包材設計到生產工藝,國內供應鏈的創新力嚴重不足。一位從業者感慨:“我們想做高端包裝,但找不到合適的供應商,最后只能自己搞。”
破局之路:
從“鐵銹”到“黃金”的轉型
寵物行業的供應鏈與達人困局,本質上是一場“認知戰爭”。當其他行業品牌已實現“用戶需求——產品研發——達人種草”的數字化閉環時,寵物供應鏈企業還在為“開發票”和“降傭金”糾纏不休。
正如某位從業者的悲鳴:“我們用10年時間證明了——沒有現代化的供應鏈,連網紅經濟都玩不轉。”
“供應鏈的破局,需要一場從思維到行動的全面革新。”某行業專家如此建議。
首先,供應鏈企業需要打破“鐵銹思維”,擁抱互聯網時代的玩法。
一位從業者分享:“我們曾與一家工廠合作,對方老板親自下場搞直播,雖然效果不佳,但至少邁出了第一步。”
其次,品牌方需要與供應鏈建立深度合作,共同推動行業升級。某品牌創始人表示:“我們正在嘗試與供應鏈企業共享數據,幫助他們優化生產流程。”
行業需要更多“破局者”站出來,推動供應鏈的透明化和標準化。一位從業者呼吁:“只有打破信息壁壘,才能讓供應鏈真正進入‘黃金時代’。”
這場戰爭沒有退路。要么打破鐵銹,要么被時代銹蝕。誰能快速醒悟,誰將站在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