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北京人民大會堂內,全國最高規格的民營企業座談會隆重召開。這是自2018年以來,中央再次專門為民營企業召開的座談會,無疑為今年民營經濟的發展釋放出了積極的信號。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多年未在政治性場合露面的馬云也應邀出席了這場座談會。
離重回巔峰只差一步
根據2月17日央視新聞的報道,馬云出席了當天上午舉行的民營企業座談會。從畫面上看,他坐在第一排的右側位置,與他同桌的還有其他知名企業家,包括曾毓群、冷友斌、南存輝、王興興、劉永好、任正非、王傳福、虞仁榮、雷軍和馬化騰等。
盡管馬云的位置看似并非最顯眼,但他的出席意義遠遠超過了其他參會的企業家。要知道,在過去的幾年里,馬云幾乎沒有機會參與這樣的政治性場合。自2020年他在上海外灘發表金融講話后,他便鮮少出現在公眾視野中,至今已接近五年。如今,馬云的“回歸”無疑給阿里巴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回顧過去一年多,馬云的現身歷程可謂步步為營。《一見財經》將其總結為“三步走戰略”:首先,2023年3月27日,馬云在杭州云谷學校的短暫露面,既符合他“馬老師”的親切形象,也彰顯了他對教育公益事業的持續關注與投入。其次,盡管公開露面次數有限,但馬云多次通過內部信的方式,向阿里員工傳遞改革與面向未來的堅定信念,特別是在阿里重組一周年及成立25周年之際,他的信件如同鼓舞士氣的號角,激勵著每一位阿里人。最后,去年12月8日,馬云正式現身螞蟻集團20周年活動并發表演講,這一舉動標志著他正式回歸正常的商業生活,結束了此前的“試探性”現身階段。
同時,《一見財經》也指出,此次受邀參加民營企業家大會,無疑是馬云復出之路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也是他重回巔峰的第四步。與前幾步相比,這一步更具決定性意義,它不僅鞏固了馬云在商界的地位,更為他未來的發聲與行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馬云離重回巔峰只差一步,那就是“在更大場合發聲,談論公共話題。”
阿里加速布局AI大模型賽道
馬云一步步回歸,已然看到了時代變化,看到了AI。在螞蟻集團20周年年會上,馬云明確表示:“未來20年的AI時代將帶來超出所有人想象的改變,因為AI將開啟一個更加偉大的時代。”他更是將AI定義為開啟螞蟻下一個階段的關鍵鑰匙。
在過去兩周多的時間里,阿里云憑借其在AI領域的技術突破,成功吸引了市場的目光。1月29日,阿里云發布了通義Qwen 2.5-Max模型。這一模型采用先進的MoE(混合專家)架構,基于超過20萬億token的預訓練數據,在權威評測平臺ChatBot Arena的測試中位列全球第七,超越了DeepSeek-V3、o1-mini等競爭對手。這一成就不僅展示了阿里在AI技術研發上的強大實力,更意味著阿里在資源優化和高性能計算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以更小的資源消耗實現高性能,這為未來的商業化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2月13日的迪拜世界政府峰會上,阿里董事長蔡崇信宣布蘋果選擇阿里作為合作商,為中國版的iPhone開發人工智能功能。雙方合作,更是讓市場看到阿里AI的價值,阿里的股價隨之大漲。
然而,AI領域的競爭異常激烈,阿里云的發展也并非一帆風順。《第一財經》的報道指出,盡管阿里云在技術上取得了突破,但在AI To C端的業務進展仍面臨挑戰。據研究機構QuestMobile數據,截至2024年11月底,中國AIGC APP整體月活用戶規模已達1.2億,其中豆包、Kimi、文小言三家占據了80%的流量。豆包以7523萬月活用戶領先,而阿里云的通義僅以291萬月活位列第七,不到豆包的4%。這一數據反映出阿里在AI消費端的市場份額仍需進一步拓展。
面對挑戰,阿里并未退縮。《界面新聞》2月19日的報道顯示,阿里AI To C業務近期開啟了大規模人員招聘,開放數百個崗位,其中90%為AI技術和產品研發崗位。這些崗位將重點投入到文本、多模態大模型、AI Agent等前沿技術與應用的相關工作中。據悉,阿里AI To C業務是一個圍繞面向消費者的人工智能業務構建的完整體系,涵蓋多個產品和團隊,包括代表性應用夸克、從阿里云分拆而來的通義,以及天貓精靈團隊。
2月初,全球頂尖人工智能科學家、前Salesforce集團副總裁許主洪出任阿里集團副總裁,負責AI To C業務的多模態基礎模型及Agents相關基礎研究與應用解決方案。許主洪的加入,不僅為阿里帶來了頂尖的技術人才,也標志著阿里在AI領域的戰略布局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他正在籌備規模超百人的頂級AI大模型研究團隊,加速推動前沿科研成果向實際應用解決方案的轉化。